李 真 尘 曦 刘海露 兰 兰
(菏泽卫生学校 山东 菏泽 274000)
高校课程和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每一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效应[1,2]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只有抓住课堂这个核心地带,教育才能真正发展。为此探索和实施课程思政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3]。
药物学基础作为中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指导病人合理、安全用药,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是否具有全面而扎实的临床用药护理知识和经验,而且还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长期以来,我国护理专业课教师重知识传授而轻价值引领,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提升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是药物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基础[4]。因此,为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稳定护理队伍,急需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充分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党的十九大强调深化教学改革,开展“一核三环”思想政治教育,这为学校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大强调深化教学改革,开展“一核三环”思想政治教育,即以思想政治必修课建设为核心,以思想政治选修课建设、综合素养课建设及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为三环,形成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协同作用。[4]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协同作用[4]。所谓“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所有教学活动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功能,全体教师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润物细无声中融入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5]。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招收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成绩不理想上不了普通高中的学生,普遍具有文化基础薄弱,思想观念弱化、意志薄弱、学习惰性强、热衷于网络等特点,给学校思政教育带来较大困难;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的教育有偏差,部分学生政治信仰缺失,对国家、对中华民族认同意识不强[6]。因此,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不断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大力加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传统文化知识、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有机融入专业理论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显得尤为必要[7]。
药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根据药物学基础教学内容特点,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药物学基础教学中,具体如下:
2.1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爱国就是要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讲药物学发展史时给同学们讲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之多、品种之全,堪称世界第一;我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大大降低了疟疾的死亡率,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在讲呼吸系统药时引出新冠肺炎疫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穿插讲解优秀医护工作者,比如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自身就是“渐冻症”患者的张伯礼等英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奋战在最前线。通过介绍医药卫生事业的先进人物及发展历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爱岗敬业、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志向,成为对社会负责、对患者负责、对自己负责的人。
2.2 加强医德教育,融入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元素。当今社会,医患关系愈发紧张,医疗事故屡见不鲜,这与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有一定的关系;在讲授不同药物的用药护理中,比如抗高血压药通过临床案例、角色扮演,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知道如何对不同患者要进行不同的宣教、指导和护理,避免药物的滥用或不合理应用,从而使学生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具有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养成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健康的职业素养。
2.3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加强人文关怀教育。护士被称为“白衣天使”,护理工作的宗旨就是尊重病人、关心病人、同情病人,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生命教育这一思政元素的融入,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懂得尊重和关爱患者。在讲药动学时,着重强调药物的两重性,即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防止病人出现因为不合理应用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是死亡。在讲避孕药和性激素药物的使用章节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洁身自好,避免发生身体伤害,尊重每一个生命。在讲抗恶性肿瘤药时,让学生体会肿瘤患者的痛苦,加强人文关怀教育。
2.4 禁毒教育,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当今社会受毒品危害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主要源于对毒品危害的无知及缺乏正确价值观。“是药三分毒”,药能救人,也能害人。在讲解镇静催眠类药物三唑仑,一种强烈的麻醉药品,口服后可以迅速使人昏迷晕倒,俗称迷药、蒙汗药、迷魂药。还有镇痛药吗啡,长期使用产生成瘾性和依赖性,停药后导致严重的戒断症状,结合鸦片战争和禁毒相关图片及宣传视频,引入大学生的禁毒教育,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5 法治教育元素。药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通过讲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概念,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规定。让学生明白加强对药品的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尊崇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意识。
2.6 启发唯物辩证思维培养科学创造能力。药物学基础是一门自然学科,药物既有治疗作用也有不良反应,这就要求同学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对于现在还没有有效药物治愈的疾病,要鼓励同学们在工作中创新,解决已有知识局限的难题,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2.7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医院内部分工明确、各部门人员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尤其是医生和护士的合作,护士要和医生密切配合,正确执行医嘱给药;同时护士也要和病人密切配合,给病人讲解用药相关知识,认真做好用药护理,更好的促进疾病的康复。在抗幽门螺杆菌药中,讲解临床常用的三联法或四联法,大大提高对幽门螺杆菌的杀灭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药物学基础课程思政教育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无法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为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无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吸收[8]。为了更好的促进课程思政,课堂上应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3.1 将思政育人理念贯穿于药物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总目标。以药物学专业知识为基础融入思政元素,将教学总目标分解为素质、知识、技能及职业态度四个方面,培养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
3.2 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专业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养。转变教学理念,加强专业课教师和思政教师信息沟通、资源共享、教学交流,提升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素养。针对专业课教师开展富有针对性、示范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形成常态化的集体备课制度、教学激励制度,并将教材话语转变为教学话语,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3 完善药物学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考核评价体系,理论考试题中出具一定比例的药物学课程思政试题,以此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加大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实力度。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行为易受互联网的影响,尤其是对思想尚未成熟的中职学生来说,影响更为明显。传统的思政教育局限于课堂中,很难对学生产生深刻长久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寻找思政教育、专业课、互联网三者间的契合点,打造“‘互联网+’课程思政”教育课堂,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建立药物学课程新型信息化教育模式,在专业课教学中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如线上App、微课、慕课等,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互动,引导其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成才。
总之,当代中职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政理论课教师的职责,也是所有任课教师共同的职责。药物学基础课程中蕴涵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要想将课程思政越做越好,必须将课程思政作为教学常规,充分挖掘思政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拓宽思路,丰富形式,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才能够实现知识传授和品德塑造的良好统一,为中职护理教育发展做出贡献,培育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护理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