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红艳
(海南省东方市职业技术学校 海南 东方 572600)
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中职生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必然会出现一些情绪和心理上的波动,这也会导致行为上的问题。本文就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激发学生形成正向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观念,提升在学习中的耐心、意志力。换句话说,就是要通过课程教学实施来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困难,建立学习自信心,在学校中充满积极的自我效能感。第二,基于心理健康课的引导让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掌握较高效率的学习技能。第三,以心理健康知识为基础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诊断和心理问题矫正。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在提高学生认知技能、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基础上,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支持下取得学业成功和健全的人格发展。
2.1 严重的自卑感。在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关注教育背景,往往对中职生冷淡。在以往的观念中,中职生通常都是高考不及格的学生,他们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学习能力等许多方面都比普通高中生差。虽然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强,各中等职业学校都在尽最大努力加强宣传工作,但在短时间内仍难以转变观念。社会对中职生的偏见影响了他们的自尊。他们长期处于社会压力之下,导致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和自我意识的缺失。中职生往往对自己太低,自卑感严重。在学校的资质方面,公众也认为职业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校风和学风等许多方面均不如普通高中;在学校的管理方面,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相比较为宽松,缺乏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能力。因此,许多招聘单位在招募中时往往也戴着有色眼镜对待他们,中职生在寻找工作时往往也得不到重视,提供的大多数职位也是针对普通学院和大学的毕业生。另外,近年来,毕业生很多,就业压力大幅增长,甚至为中职生提供的一些工作最终都可能被普通高中生或其他社会工作者代替。如此严峻的就业机会,也为中职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2 择业焦虑感严重。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显著改善,就业成为民生热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中职生的就业压力也明显加大。首先,社会对中职生有着传统的偏见。他们认为自己的教育背景较低,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提供的岗位也很有限;其次,中职生厌学。在校期间,他们没有把学习技能放在首位,忽视了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最终导致技术水平不过关。在面试中,很多中职生由于技术水平不高而未能通过考试。专业能力和自我意识的缺失,使他们在择业时充满焦虑,在面对考核时信心不足。这些原因极大地影响了就业的成功率,也对就业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对于教师来说,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学生最关心、最愿意理解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知识,形成主动学习心理知识的意识。当然,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最好提出一些与学生心理密切相关的案例。这部分案例可供学生分析讨论。以热点问题为中心,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沟通,效果会更好。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并不需要得出明确的结论,因为讨论的过程不仅是学习提高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和心理自我发展成熟的过程。教师也要注重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来塑造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心理训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真正地开始并积极地运用自己的大脑进行各种活动,进而有全面的心理体验和积累经验。这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当然,也可以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树立科学创新精神,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整个心理健康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以激励为原则。通过实施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保证学生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中职生与普通高中生的社会认可度不同,因此他们的学业压力较大。再加上社会偏见,这些问题加大了中职生的心理压力。因此,在中职心理教育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和社会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