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元
(陕西万方天运汽车电器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201)
目标地图管理系统是一种将工作目标进行可行性分解和计划,定期跟着管理及反馈结果、解决问题并最终达成目标的过程管理工具。由于工作事项和人员能力不是静止不变的,相反,二者在时间的推移和工作的锻炼中都处于动态的变化中,为了牢牢把握两者在每个时间段的变化进程,使二者变化的趋势向对公司整体发展有利的方向进行。管理者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判断大方向性的对错,而不仅仅是某一人某一事在某一时间点的一个对错,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感官状态判断。
日常工作按完成日期长短分为流程性工作和(口头布置)临时性工作两种。流程工作无书面日常汇报,管理者无法按进度随时随地掌握事项具体进展,只能在后期被告知该事项的完成情况;临时(口头布置)工作易遗忘事项内容、细节等要求,完成效果与预期效果无法相互对照找差距。
员工角度:工作事项一旦无跟踪,就易造成拖期,因沟通不善造成完成结果不尽如人意,事后还要弥补缺陷,耗费工时。管理者角度:对工作事项具体进展难以全篇掌握,无法针对现阶段的进展高屋建瓴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业绩上升的速度。
(1)对员工现阶段能力提高或降低不了解,造成下一步安排的具体工作事项与被管理者人员现阶段职责或能力脱节,难度过大无法完成导致打击自信或持续重复无动力导致消极怠工。
(2)无法形成对员工的书面评价佐证,难以具体体现公平公正的薪酬水平,易造成各员工之间的矛盾。
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无明确跟踪,难以对自身现阶段管理方向进行有根据有计划地调整,无法针对不同员工特点调整管理侧重点,管理方法难找到相应效果。
每月每周的部门计划分配到人后,每个人把当周自己要完成的事项列入自己的目标地图中,根据事项完成的周期、难易、种类,分为以下几种类别:(1)项目工作;(2)管理创新工作;(3)流程性工作;(4)临时性工作;(5)特殊事件加分。根据工作事项的难易程度,按照满分100分对所有事项进行权重分配,放入共享网络中,随时根据进展更新事项实时进度,每周五下午由科长汇总目标进度,每月底最后一天,由部长对重点事项完成进度情况进行查收。
月度目标地图填写完成后,由员工回顾自己目标地图的完成情况,总结未完成原因及后期改进措施,并根据完成情况的优劣、按照分配的权重对工作进行自评打分,将全月所有自评分数进行汇总,由科长填写上级建议并根据整体完成状况对个人绩效考评打分。
员工能力和全月的进展由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填写完成情况、未完成原因、改进措施等内容,首先让员工及时发现近期自身工作存在问题,通过自省,调整自己工作方式方法,主动找到原因解决问题。
日常工作完成的三要素:完成时间、完成结果、交付物,这些在目标地图中都有体现,确保工作事项无遗漏,目标层层递进、时间明确。一般来说,存在问题分为:时间上存在拖期问题;完成情况上存在要求过低,完成质量不理想,偏离计划目标的问题。
对时间上存在拖期问题的事项,进行具体分析:(1)能力不足,工作起来不得要领,不足以胜任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2)事项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没有领导支持,需要其他人配合的部分迟迟得不到回应;(3)不在日常工作之列或完成起来有一定难度,员工内心有抵触情绪,有意拖延。
对完成情况存在偏离计划目标的问题进行分析:(1)接收信息有误,或者理解能力和传达方式有误,出现方向性错误;(2)对完成任务的最终要求过低,对该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思想上出现松懈;(3)纠错机制不完善,钻制度的空子,失误后无考核机制;(4)前期培训不到位,工作能力未达标即上岗,上岗标准过于宽松。
针对以上问题原因分析,目标地图基本可以规避掉所有问题:
时间上:(1)每周都填写实际进度,工作事项有没有完成,完成情况如何,都能完全体现出来,通过分析目标地图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人员,保证人员能够胜任当前工作,跟上工作进度;(2)事项在进行的过程中,通过查看目标地图,识别到需要领导支持调配的环节并给予充分支持,缩短汇报时间;(3)发现拖延时间的情况后,能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排除疑虑。
方向性上:(1)在目标地图上明确工作事项及内容,一目了然,如若有误也可及时更正,避免完成后才发现目标偏差;(2)把完成任务的标准要求明确罗列出来,即使重视不够也可及时发现,避免思想开小差的情况;(3)对照完成情况通过检验结果,补全制度漏洞;(4)通过查看目标地图,发现能力难以胜任当前工作,可及时安排调整,后期安排针对能力薄弱点进行培训。
(1)月初列出个人月度工作计划,确定每周工作计划,输入到目标地图中。
(2)每月底填写月度计划和目标地图,每周五对本周工作进行总结,填写完成情况,针对完成情况,管理者对下周工作进行适当调整。
(3)月底由被管理者按照每月度完成情况与计划做比较,进行自评计算月度总分,分析未完成原因;管理者阅后根据工作量及工作难度,对当月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对下月目标进行微调。
工作事项由目标、时间节点、责任人、完成情况、自评等几个要素构成,这几个要素体现出被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管理者掌握个人的素质后,可按照具体情况对具体事项进行调整。从长远看来,管理者也可根据被管理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个人素质的培养计划,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形成稳定科学的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