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丽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第十中学)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是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除了“身正、自重”之外,还应该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更要有宽广的胸怀,容得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犯的过错、所走的弯路,在他们犯错走弯路之后,仍能一如既往地关注他们心灵的成长,一如既往地给他们播洒阳光雨露。
教师必须有爱心,有爱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发现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也就是我们说的育人。问题学生因缺少关爱而内心封闭,或者自我放纵,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爱。教师的爱应该是博爱,应该播洒给每一名同学,让学优生更加优秀,让学困生也得到更多的关爱。教师发动学生优生去关爱、帮扶身边的同学,让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快乐成长。这学期,我在教学过程中有如下两点心灵感悟:
学优生固然可爱,但学困生更需要我们去关爱。我这样说,也发自内心去做,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到每一个行动上。当张成博走进我的办公室,我看到他低着头,就知道又有事情。还没等我开口,他就先说了:“老师,对不起呀!我又犯老毛病了,我把物理老师气走了。”听他说话、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意识到自己错了。这时,帮助学生找到办法解决问题才是对他最大的关爱。我对他说:“我们得让老师来给大家上课,我们一起去请老师吧!”当张成博见到物理老师时,跑上去对物理老师说:“我错了,您原谅我吧。”看到他这个样子,我笑了,物理老师也笑了,哪有跟学生较劲的老师呢!
“我们都知道心情好的时候,做什么事情都轻松,就连做的梦都是好梦。”这是“快乐主题班会”学生们的开场语。作为教师,是不是更应该让每个孩子快乐起来,让他们轻松学习呢?这个问题在我的脑中萦绕,我们对犯错的学生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既改正错误,又心情愉悦,还能踏实地学习呢?当然,还是关爱。呵斥、指责只会让学生离你越来越远,没有了交流,哪还有什么教育的机会,更别提优异的成绩了。低下头问问学生,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关爱,从内心开始反省自己,才会有好的结果。有的学生就是学习不行,但是其他方面的表现都很好,你能说他是坏学生吗?教师有爱,孩子们才能团结,才能营造快乐、和谐、互助的班级学习氛围,才能提高班级凝聚力,才能形成优良的班风。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教师需要不断地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教师只有不间断地更新知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才能跟得上现代教学的步伐。社会在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让知识的传播渠道更多、更新、更快。现在,学生接触的知识不仅仅来源于教师,很多知识他们都能从电脑上、电视上得到,他们接触东西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是我们教师无法想象的。教师要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坚持终生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岗位。这事我深有感触。现在学生做个主题班会课件,那是手到擒来,教师根本不用操心,比教师想得还周到,比教师的审美还要好,教师只是引导者,让课件更有内涵。毕竟他们还是孩子,思想上还没达到一定的高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听到一位位优秀的教师讲自己的成功之道,感觉他们是走在学生之前的,他们掌握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教学之道。他们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取得成功。我的学习感悟是:
阅读不但能扩大知识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解除内心的疑惑,让头脑变得更加灵活。现在大家都会说:“不会了,百度一下。”但我还保持做阅读笔记的习惯,把有启发、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让这些智慧在自己的教师生涯中更好地学以致用。
我们一定要腾出一些时间去读书,读好书,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然后用我们获得的知识去启迪学生,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要自己学习,更要走出去,多去聆听和学习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教师不仅仅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更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他们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可以让自己快速成长。
杜威提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掌握一些技能和手段,想办法引导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实践,尤其是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点,采取什么样的合作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也要走下讲台,通过巡视、个别询问等方式,发现学生的疑难问题。在讲的内容和讲的方式上多下功夫,让学生人人有事做,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每次实践都是理论的升华,每次都需要从实践中总结、反思,每次反思都是智慧的积累。我的感悟是要从细节找智慧。
上好一堂课,首先得花时间去备课,设计好每一个环节,把握好重、难点,还得让教师跟学生双边动起来,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好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督促、帮助学生学习。对于自主学习的指导我是这样做的:(1)明确目标,做好示范;(2)纪律严明,约束散漫;(3)把握内容,掌握时间。对于合作学习的指导,我是这样做的:(1)编制好小组,分配好工作;(2)有效地合作,积极评价;(3)合作有内容,数量有限制。
“吾日三省吾身”,人要勤于反思,不断总结,才能知不足而知进取。作为一名成长中的教师,一定要学会反思。反思是对自身教学的总结和提炼。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每天都要处理许多事情,无论事情处理结果怎么样,这都是一种经历。要想把这些经历变成财富,就要经过不断的反思,让失败变成成功。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环节。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其目的不仅是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指导未来的教学活动。而要真正实施反思性教学,成为反思型教师,必须养成在教学中自觉反思的习惯。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半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就是要求教师从反思入手,更好地进行教学。我的反思日记:
每一次设计教学方案时,我都自我提问:导入语怎样设计才能生动有趣,更符合课程主题?为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学生需要有哪些生活经验或者知识储备?如果我讲的知识点学生不能理解得很透彻,我用什么样的方式补救?如果我设计的问题,出现多种答案,我又不能当堂解决,我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答复?等等。一节课后,我会坐下来想一想:问题的衔接是否顺畅?教学环节哪点不合理?重点、难点是否得到了体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良好,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等。我把这些反思及时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提供经验,以免再犯重复性的错误。
只有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虽然强化了“合作学习”,但是大部分合作流于形式。上次中心教研室的教研员来听课,就指出:“课堂学习小组合作,在背诵的环节发挥了较大作用,而在小组讨论中,只是为了小组讨论而讨论,表面看讨论得很热列,其实没有什么实际价值,还浪费时间。”而且在小组讨论完毕后的展示环节,仍然是学生的个别风采展示,脱离了集体合作的价值。当时,刘老师建议我安排好组内分工:有发言人、总结员,展示时是小组代表先展示本组总结的内容,其他组员再补充,最后才是其他组进行补充或完善。后来,我在实践中再次尝试小组捆绑式展示法,又发现有时小组成员代表在回答问题时仍有部分内容是个人的意见,并不能代表小组。经过反复实践,我发现,教师提出合作问题时,一定要下达明确具体的指令,要求小组成员按要求总结本组的“合作答案”,将个人的风采融入组内,形成组内共同答案并展示出来。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小组讨论时或是小组背诵检查时,时间总是控制不好,学生一旦进入状态不容易停下来,这也是很多教师不愿意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原因。我也存在此问题,有一次,抱着试试的想法,我在一个班里上课时说:“看看哪个小组最先讨论完毕,讨论或检查完成后立即向老师发出信号。”没想到,在好胜心的引领下,很多小组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讨论。这一小小尝试也让我明白了,问题的出现一定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或安排活动存在漏洞,不断的反思让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小小的实践,也让自己把控课堂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实践出来的教学感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需要反思上课时自己感觉不是很好的地方,如何改进;某个知识点没有说透的地方,下次怎么讲得更好;小组合作中的种种纰漏,用什么样的合作化解更正等。所以,教学反思可以用来指导教学,让我们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反思不能仅仅停留在“思”上,更应落实在“行”上,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利用教学反思既能促进教与学,又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教学反思日记化,有空就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也是对自己一天工作的整体梳理。比如,今天我听魏老师的课,她的一句课堂点评对我有触动,又比如我对面的政治老师对孩子的作业有埋怨,再比如跟张老师探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还有课堂上同学们发言的精彩瞬间等,我都一一记录下来。有时候拿出来看,感觉不是自己写的,当时怎么有那么多的灵感和评价呢?
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有爱心、爱学习的教师,还得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有个性、有头脑的教师,其次还要是一个有觉悟,能从育人中找到乐趣,会反思的教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们以书养清心,以情育德行,做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