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类学生就业焦虑心理的产生与辅导案例分析

2021-11-23 14:42林媛媛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7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职业心理

文/林媛媛

职业教育类学生就业焦虑等心理问题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就业期间所出现的焦虑、担心等情绪。目前,我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人们越来越关心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特别是职业技术类毕业生。我国职业教育类学生的就业模式已由过去的统包统分的方式转变为自主择业、供需见面以及双向选择的方式,这种新型的就业模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此外,新型的就业制度改革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挑战,近年来,就业矛盾越来越激烈,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难度,特别是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同时,也给了广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的心理压力。

一、案例介绍以及事件分析

笔者班上的女生吴某,22岁,身高约158厘米,体态偏瘦,无重大疾病史且家族不存在精神病史。该女生出生在农村,父母均在家务农,从小对她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一直以来,女生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平时父母一直教育其必须要考上好的高中和大学,但因考试过于紧张,成绩不佳,之后想要复读,却因家庭经济状况放弃,没办法上了我们学校。在学习期间,该生性格内向,不喜交际,过于敏感,缺少真心朋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一直渴望着能分配到一个好的单位工作,可她偏偏在面试时屡屡受挫,多次与心仪的单位失之交臂。该生在就业期间,时常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食欲下降,经常失眠,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际,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目光呆滞,内心很痛苦,不敢去面试,自尊心敏感。笔者找她谈话时,她眉头紧锁,显得极为焦虑,不敢正面看笔者,在交谈期间非常拘谨,她对父母有着较强烈的愧疚感,对自己的前途则感到极为绝望,想找个好工作却总是发现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极其否定自身能力,最后只想逃避和听天由命,情绪十分消极。

通过分析上述案例,该生在其就业期间所存在问题如下。

(一)就业期间心理期望和失落感

目前,有相当多的学生对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期望值很高,因此,在步入择业期时,内心所抱有的期望值比较高。许多学生都更加希望自己能够在待遇好、生活水平高的大城市和大公司工作,而不愿意去到亟须人才但工作条件相对艰难的小单位以及中小城市,他们在就业期间择业时对地域位置、职位高低等方面的考量较多。许多高职技术类学生在就业期间存在的高期望导致其非常向往高职位、高回报和高薪资的工作,在面试时,单方面向用人单位提出自己的要求,有较高的就业目标定位,即便长时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也不愿意降低自身对工作的高期望。然而,现实当中许多的工作并非如此美好,学生发现现实和理想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会导致其出现偏执以及自卑的不良心理,还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择业行为发生偏差。

(二)就业期间存在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

现阶段,学生的就业环境日趋激烈,大学生所面临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以往研究发现,自身的前途以及就业逐渐成为了目前影响学生心理压力的两个重要因素,而且学生所面对的心理压力会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提升。目前,学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心理体验。学生在毕业之前往往会因为就业、离别、择业以及恋爱分手等事件出现心理压力增加的情况。在此期间,女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往往比男学生更大,且农村学生的焦虑情绪也比城市学生更高,大多数学生在面临就业时自身的压力疏导方式较为内向,大多是采取自我缓解和求助朋友的方式[1]。

(三)学生就业观念不合理

当前高职技术类学生在择业期间虽然整体上较为理性、务实,但由于学生处在择业观念转型时期,同时也存在着较为不合理的就业观念,对其顺利就业造成影响,学生的不合理观念大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生只顾眼前利益,过分轻视自身的职业发展,在进行择业时过于重视工资收入及工作条件,忽视对自身职业发展、兴趣的考虑,容易选择一些和自己发展不符合的职业;其二,求安稳,追求能够求职一次到位,大部分的学生在择业期间依旧喜欢福利好、稳定轻松的工作,往往希望可以求职一次到位,一次性就能够选择到理想的工作;其三,很多学生过于追求专业对口,在毕业求职时,只要遇到与自己专业联系不大的职业往往就不考虑,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成功难度。

二、学生就业焦虑心理问题的具体调试方式

(一)调适好自身的职业抱负以及职业意向

有少数职业教育类学生在毕业求职期间自负心理较大,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学生必须要保持心理定位与就业目标的一致性,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以长远目标作为着手点,在择业之前先谋划好之后的职业规划。在没有得到理想的职业时,必须调整自身的目标,可以适当先就业之后再择业,通过工作的方式积累自身实践经验,增加学生的工作阅历[2]。大学生还要转变好择业一次到位的就业思想,提升大学生就业的顺利程度。

(二)客观评价自己和认识社会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实施自我调适的基础是正确认识自我和认知社会。职业教育中的学生属于社会中的个体,无法脱离社会单独生活,因此,学生在择业之前,首先要认清就业形势,其次要了解职业对于择业人员的要求,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发现自身的闪光点,理性面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实现正确定位,选择好日后的职业。

(三)多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兴趣往往是人们认知和实践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的生活内容能够更加充实,学生也能从兴趣中得到启发,将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前途联系起来[3]。另外,在就业期间出现不良情绪时,可借助于兴趣爱好转移自身的注意力,实现心理平衡。

(四)让学生学习自我接纳和欣赏

择业期间,职业教育学生往往会受到一些挫折,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必须要学会自我接受和欣赏,能始终保持正面和积极的心态面,面对竞争不怕失败。如果学生求职失败时,能始终保持理性去安慰自己,降低自身所承受的挫折,提高学生的耐挫伤能力。

(五)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不良情绪时,适度的宣泄是职业教育学生消除不良情绪的最优方式。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学生在择业出现障碍时与自己的恩师、朋友和同学之间进行倾诉,分担忧愁,维护及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

三、学生就业焦虑心理解决的启示

(一)适当开设职业指导以及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

各大职业技术类高校可以适当加强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强度,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创业课程,多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在职业教育类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开展学生创业教育是一大重要内容,尤其在如今较为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这一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发达国家年轻学生创业所占的比例在20%~25%之间,但在我国,年轻学生创业所占比例低于1%。所以,相关职业教育类高校必须要积极开设各类创业课程,多鼓励学生创业,利用创业教育让学生可以熟悉创业的社会环境。

(二)深入开展职业教育类学生职业指导工作

调整职业教育类学生的就业心态,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学生逐渐建立起科学的就业观。职业教育类高校在实施学生教育时,应严格根据国家的要求,进行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设置,建设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职业教育类高校可以在学生入校一年级时为学生开设理想信念教育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让学生在入学初期逐渐形成自身的择业意识和职业意识,进一步解决好学生的学业问题,为学生后续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生二年级可以为学生开设职业简介、职业素质拓展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显著提升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在三年级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课的教授,将目前的就业形势、简历制作、求职技巧以及就业心态等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科学化的就业观,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适当开展职业咨询和辅导

各大职业教育高校可以积极开展学生职业咨询和辅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施职业指导工作中,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指导纠正学生一些盲目行为或消极态度,进一步排除学生在职业选择期间所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并对学生的就业提出建议。职业咨询和辅导主要的内容有专业实习、社会实践、职业环境实践以及社会调查等,实施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对职业工作环境以及所面对的问题进行感受,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职业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和职业性质,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专业技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另外,在实施职业咨询以及辅导期中,必须多鼓励学生参与行业实践、职业实践以及社会实践,借助实践的方式,检验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四、结语

职业教育类学生在面对毕业求职时普遍存在犹豫、焦虑和担心等不良情绪,其影响因素不单单在于学生本人,还折射出社会各个层次文化心理问题。因此,职业教育高校相关辅导教师必须要积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疏导,转变学生的求职心理,让学生最终都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职业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心理感受
职业写作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我爱的职业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