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雄
(作者单位:福州第一技师学院)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备的学科,在促进人的个体思维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国民各个教育系列之中,上至高等教育,下至普及义务教育,始终占有极为重要的一席之地。技工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要培养人文与专业兼具的技能型人才,语文教学责任在肩,使命光荣。但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技工教育管理者和社会大众没有看到技工院校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对语文发出“无用论”或者“取消论”的错误论调,以为技工院校学生主要是学习技能,语文之类的思政课、理论课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导致一些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断地被边缘化,课时一压再压,内容一减再减,考核要求不断降低。加上多数技工院校学生尚未从初中应试教育桎梏的影响中解脱出来,对语文学习产生固有的害怕和漠视心理,以致技工院校语文甚至到了几无立锥之地的境况[1]。而语文教学被弱化的结果是,教师缺乏应有的工作积极性,得过且过,教学质量日益滑坡;学生则对作为次要科的语文学习漫不经心,可有可无,语文能力日渐低下。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以致学生人文精神日趋没落,影响了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对语文学科的发展乃至技校办学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进入新时代,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认为思政课事关党和民族的千秋伟业,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庆祝第36个教师节时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为思政课的教学工作拨乱反正,也为它们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思政课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学科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再次得到确认,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笔者认为,作为技工院校语文教师,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有所作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清醒认识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认清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坚定起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信心。而不宜妄自菲薄、萎靡不振,马虎应付工作,给打击语文教学的人提供更多的借口。这是因为: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是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其他知识、掌握技能的前提,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不学好语文,也就不可能学好其他课程。况且,语文学习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亦有融会贯通的功效。如,学习语文《景泰蓝的制作》,了解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对制造专业的学生学习制作流程有很大的帮助,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从技工院校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那天开始,就必然地要使用到语文。如,求找工作要有“个人简历”、笔试面试要能写会说、找到工作要签订“劳动合同”、事假病假要用到应用写作、推销产品要能说会道、评上模范要有先进事迹、总结经验要能撰写论文等。
技工院校学生要有一定的语文修养,在生活中要时时、处处地用到语文,如写信、聊天、发短信、玩抖音和刷微博等,无不要用到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可谓是“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要语文”[2]。
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充分利用教学、教研、竞赛、公开课和会议等各种有利机会,向各方积极宣传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得到教学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从源头上重视起语文学科的建设,从而为推动语文教学奠定基础。如2020年7月,在福建省首次公共理论课教学研讨会上,笔者作了“尊重与创新”研讨交流,进一步向与会同志阐述了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又如,在2021年福州市属技工院校第一次教研会议上,笔者上台作了“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专题讲座,得到了与会同志的充分好评。
语文教师要进一步积极主动地参与院内外各种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让大家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扩大语文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如,近几年来,笔者在课外积极配合党工团等组织开展征文、演讲、文艺汇演和知识竞赛等活动,组建全校性的写作、影评和书法等文科类兴趣小组。又如,2021年6月,福州第一技师学院举办2021年福建省技工院校创业创新大赛,笔者组织了小记者站,积极配合组委会宣传组开展宣传报道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课内组织学生开展课前三分钟、故事会、即席演讲和辩论会等各种语文活动,从更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外积极参与对学生职业规划、发展的指导,在更多场合发出语文的声音、展现语文的魅力和体现语文的价值,以此让广大师生充分体会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为语文学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学校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鼓励毕业生通过高职分类考试报考高职学校,使更多的毕业生升入高职学校深造。语文学科为考试的必要科目,在考试总分中占有相当比例,必然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而改变学生对语文的态度,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和技能学习,切实改变当前有的教师长期不阅读、不写作的习惯,有效避免专业知识的持续退化,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提升教学基本功,不断接受教学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技术的洗礼,这样才能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从更高层面担当起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担。其中,尤其是要积极贯彻落实理论课教师下企业实践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使语文教学更接地气,更接企业的需求。如,近几年来,笔者每年在暑期均开展不少于7天以上的下企业实践活动,先后进行了“语文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应用文在企业中的运用探知”和“企业文化如何促进企业发展”等课题研究,使自己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大大增强,提升了今后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技工院校语文课程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语文教育客观规律,在课程目标、学习内容、教学观念、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务实的改革,为造就时代所需的各级各类技能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作为新时代技工院校语文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参与校内课改工作,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学习国内外最新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地区、本学校、本专业和本班级的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之路。如,积极引进翻转课堂,引入使用“学习通”“蓝墨云”和“班小二”等各类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又如,笔者积极参加人社部组织开展的通用职业素质教学实验和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大力探索语文学科“一体化”教学改革,努力在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有一席之地[3]。
综上所述,在当前形势下,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在重视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不能弱化语文等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技工院校语文教师,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自强不息,积极作为,充分发挥语文寓德于教、立德树人的学科功能,为培养德技双馨的高技能人才贡献出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