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师范类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2021-11-23 14:42常多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7期
关键词:师范类外语育人

文/常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范类学生作为教师队伍的后继之人,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发展事业的兴衰成败。在未来基础教育事业中,外语专业师范生更承担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扩展文化视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新时期下,国际、国内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进程的加快,对师范类外语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这也为师范类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严峻的挑战。鉴于此,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师范类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至关重要[1]。

一、党建引领师范类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落实“为谁培养人”的总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校是人才培育的摇篮、人才输出的集散地。人才培养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师范类外语人才培养要始终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使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2]。

(二)贯彻“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核心要义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师范类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严格贯彻这一核心要义,在党建引领之下,努力培养政治信念坚定、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外语语言能力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较强的外语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具有改革创新意识,能在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从事外语教学、教研工作的优秀外语教师或其他高级外语专业人才。

(三)遵循“怎样培养人”的前进方向

在与北大师生的座谈中,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才培养体系涉及诸多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始终。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将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师范类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中,是加强师范类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与有效手段[3]。

二、党建引领师范类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

师范类外语专业院校应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结合外语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党建工作实际,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其中,并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为借鉴,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师范类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始终,实现党建与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工作、第二课堂、就业帮扶、教育情怀培养等各方面的同向同行,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党建引领下的师范类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一)将“深入认识‘党建工作的核心作用’与‘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的辩证统一”作为逻辑起点

“党建工作的核心作用”与“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党建工作有利于加强师生思想引领,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为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有利于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师范类外语专业人才的素质,最终为党建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供给和现实保障。

(二)将准确定位“党建引领”与“人才培养”的着力点,作为工作开展的有效切入口

在人才培养方面,基层党支部是党建工作开展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人才培养工作十分必要。通过积极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加强学生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担当,可以有效地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以个人为中心:从横向上,带动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两条线,进而鼓励支部成员以其为范,形成多线成面;从纵向上,达成党建带团建、党建促群建,由党建带面,带动团建和群建关联发展,最终形成点、线、面相连通的党建引领师范类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立体架构。

三、党建引领师范类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探究

(一)紧抓思想共识凝聚,形成组织保障,加强教师队伍主体建设

第一,要始终将宣传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将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定期组织党支部外出调研、学习座谈等,开设开放式图书角,认真选取、专门订购党建类、思政类图书,可面向师生全天开放,并由专人负责。从精化内容、具化书目、细化人员、固化地点四个方面,发挥开放式图书角实效,全面提升党员素养,达成广泛的思想共识。确保党建引领工作能够上下齐心落得实、左右联动干得实、原原本本学得实、方方面面务得实。

第二,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学生思想引导、德育引领、心理辅导、学业影响、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新入职青年教师应参与学院的行政和学生管理工作,发挥专业学习优势,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教育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为师范类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思想、组织和主体保障。

(二)紧抓科研平台创建,加快科研成果产出,最终实现成果转化

第一,针对外语专业的研究方向,成立科研团队和研究所。聘任各专业高级职称的党员教师作为负责人,带领青年教师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广泛吸纳各年级优秀研究生、本科生参与其中,以提升师生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水平。

第二,组建“课题申报指导团”,由课题申报成功率较高的教师担任成员,每月开展经验交流分享,共同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组织开展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专题讲座,构建师生诚信体系。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学风教育、学术诚信教育等科研育人工作纳入综合考核评价中,把育人成效作为科研团队切实构建科研育人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三,积极组织党建、思政课题申报,在成功申报校级党建、思政课题的基础上,积极申报省部级党建、思政课题,发表党建或“课程思政”教改论文,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三)紧抓专业课程建设,加大课程思政投入,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第一,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评比大赛,重点发掘各门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利用个人自评、同行互评、重点点评的方式,不断加强外语教学和思政课程紧密结合同向而行。

第二,举行课程思政讲课大赛,打造“课程思政”典型课堂;组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课题申报”工作小组,以点带面,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听评课体系。召开课堂教学观摩、教学设计等交流讨论,为申报思政类课题做好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在课程设置及讲授方面增加思政元素比重,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四)紧抓文体活动建设,加强师范技能培训力度,发挥第二课堂重要功能

组织开展博士学术沙龙、外语专业比赛、教师技能大赛等第二课堂学习活动,加强师范技能训练,通过举办外语书法大赛、毛笔字培训、红色经典诗词多语种演讲大赛等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师范技能,通过师范技能活动训练与比赛竞技,切实传承教师职业素养与精神内涵。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使学生坚守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开辟师范生技能训练室,不但满足文化育人需要、学生师范技能发展的需要,而且要充分发挥外语专业特色,以学科建设促进师生文化自信教育,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提供可靠的环境保障。

(五)紧抓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师德引领风尚,厚植教育情怀

第一,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对教师师德师风提出自律和规范的基本要求,推动师德师风考评体系建设。

第二,全面加强教师绩效考核工作,激发教师队伍活力。要努力建立师德诚信档案,坚决查处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邀请优秀校友回校交流,特别是一线教师、特岗教师,探寻其背后的感人故事,引领榜样学习风尚。

第三,对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先进个人,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选树“先进典型”,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形成正向激励效应,激励带动师生积极担当,奋发有为,对标看齐。从思想上、行动上向“四有”好教师看齐,厚植师范类外语专业人才的教育情怀。

(六)紧抓就业工作指导,增加保障服务工作投入,解决学生发展后顾之忧

第一,要做好学生职业愿景调研,并指导低年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高年级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合理的毕业规划。根据院系实际情况,指定一名负责人专门负责服务育人有关的工作对接,做好日常工作的沟通与协调,保证多部门之间的配合联动。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根据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提供针对性服务,增强保障能力。

第二,不断深化“助困助学、励志育人”的理念,以精准资助和发展型资助为重点,从管理、服务、支持、教育四个层面入手,加强资助工作的顶层设计,要进一步完善助困、奖优和引导相结合的政策架构,加强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全方位搭建资助育人平台,全面促进受助学生成长成才。

第三,设立专项“爱心助学”基金,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汇集各界爱心资源。对学困生进行课业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为学生成长成才解决后顾之忧。

猜你喜欢
师范类外语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