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个走向”的理论特征与实践要求

2021-11-23 14:09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曲柏兵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9期
关键词:档案法现代化档案管理

文/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曲柏兵

档案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关键一环。推动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将政治建设贯穿始终,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断推动档案事业在新时代开新局、谋新篇。“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档案工作发展规律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对于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前进方向的科学研判,也是对档案工作如何开展、档案事业如何推进所提出的明确要求。必须深刻理解领悟“三个走向”档案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自觉把“三个走向”当作档案管理者的看家本领。

一、把握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三者有机统一于档案事业发展方向之中,是档案事业向前发展、不断前进的法治要求、目标要求、管理要求的三重体现。

(一)走向依法治理。走向依法治理是走向开放和走向现代化的法律保障,体现了档案事业发展的法治要求。依法治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代表了党和人民对于档案事业的规范性要求,也是档案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重要表现形式。走向依法治理的关键在于完善法律法规、运用法治思维、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法治素养,将法制化管理贯穿档案管理全过程。加强《档案法》的学习与宣传,明确对档案形成者、档案管理者、档案利用者不同的法律要求和法治规范,落实《档案法》对综合档案馆、专门档案馆、机关内部档案室和档案局的相关规定,并在时代发展和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改进、革新各项档案工作,对于各类涉及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提出新的要求,不断引领档案法律制度与档案实践发展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相衔接。

(二)走向开放。走向开放是走向依法治理和走向现代化的根本目标,体现了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开放利用是档案工作的关键环节,从根本上体现了党和人民对于档案工作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一工作标准。无论是前期的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还是后期的统计、编研工作,都是为了档案的充分利用服务的。而档案资源能否实现充分利用,归根结底要看档案工作的开放程度,能不能看、怎么看、如何看都从根本上影响着档案的开放。该开放的档案应开尽开,不该开放的档案严格落实保密政策。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借阅要求,不断推动新时代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三)走向现代化。走向现代化是走向依法治理和走向开放的总体策略,体现了档案事业发展的管理要求。要想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就要努力实现各个方面的现代化建设,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更是不断提高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本质要求。首先,通过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构建数字档案室、数字档案馆,通过数字赋能、打造智慧馆室,可以将档案管理人员从浩如烟海的档案整理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致力于完善档案馆藏、丰富档案编研成果、促进档案资源科学利用,实现现代化管理。其次,能够给人民群众以档案利用新形式新体验,增强档案资源的可阅读性,推动档案资源走出馆室、走向社会。最后,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和管理工具,能够更好地保护档案本体。由于档案具有唯一性,它的珍贵价值无法衡量,每一份档案都是国之珍藏、史之瑰宝。而且档案资源的保密性也对档案内容安全和载体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需要不断加强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建设。

二、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理论特质

“三个走向”既体现了对于档案事业和档案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人民立场,是规范性、人民性、科学性的统一。

(一)规范性。走向依法治理体现了档案治理的规范性要求,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对于档案治理体系和档案治理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培养一批专业素质卓越、法律意识高超,既能有效把握档案工作发展规律又能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档案新人。归根结底是要实现档案的有序管理,在依法治国的总体框架中不断搭建档案事业的“四梁八柱”,使得档案工作者在面对千头万绪的档案微观管理和宏观管理两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人民性。走向开放符合亿万中国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彰显了档案事业的独特价值。党是人民的政党,我们的档案事业是人民的档案事业。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档案事业管理中,人民群众是档案的形成者、保管者和利用者。人民群众一方面有义务维护档案的安全,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有权利使用档案以满足自身需要。对于档案事业本身而言,如果我们重保管、轻利用,很难发挥档案的价值,保管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只有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基础上,档案的作用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档案的功能才能够日益被人们所看到,档案事业的建设才能够充分获得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我们的档案事业才能够取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三)科学性。走向现代化充分证明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前进方向。现代化不仅仅指档案管理工具的现代化,它是档案管理活动中的一系列思想、方法、体系、制度的共同体。是拥有现代档案管理理念的时代新人,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具,对于具有新载体、新内容、新形式、新特征的档案,通过现代化的保管方式,来满足人们的多种利用需要。现代化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努力推动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代又一代档案人的接续奋斗。

三、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实践要求

(一)构建档案法制化建设良性循环。以《宪法》为根本依托,反映党和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的《档案法》是档案事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典,是依法治档的重要体现。依法治档的核心在于有法可依,要先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应用在档案管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要不断制定和完善《档案法》以应对日益变化发展的档案工作,要通过对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各项管理活动多方面多角度地完善法律制度,使其形成一整套的科学、高效的管理流程,使档案管理者在这一管理活动中充分的发挥“螺丝钉”的作用。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干预,防止篡改、丢失、损毁档案的情况发生,进一步维护档案的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

同时,伴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在档案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新问题、新冲突也在实践层面向《档案法》提出新的要求。能否适应社会客观历史条件变化发展的需要,能否在实践活动中继续指导档案事业的发展,是《档案法》能否对档案事业产生积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的关键。《档案法》一方面要具有现实性,能够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说能够具备在实践中坚持和运用它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档案法》还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为未来社会的变化发展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能够使它发挥作用的条件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既不能墨守成规,把《档案法》的修订看成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能朝令夕改,使《档案法》总是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档案法》对于规范档案事业而言,起到的作用是整体的、宏观的,主要是明确底线、划清红线;而对于具体的档案工作而言,作为指导全国档案工作的重要法典,它的作用显然是不充分的,这就需要各个部门以自身职能为标准,针对自身的职能活动和不同类型的档案特点,制定符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档案管理细则,包括档案保管期限表、归档清单、借阅规定等。只有形成以制度规范和约束具体的实践,再根据实践反馈的结果来完善和发展制度,才能够使走向依法治理始终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使走向依法治理的规范性具有科学的约束力,始终保持依法治理的科学性。

(二)合理审慎利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作为档案管理活动的技术支撑,是构建智慧档案馆的数字引擎。但应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夸大现代化技术带来的解放生产力、避免简单重复劳动等积极影响。伴随传统载体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变,传统的纸质文书朝着电子数据的方向转变,脱离了现代化的辅助识别工具,我们就难以对档案产生一个明确的认识。也就是说,我们对于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的依赖性明显增强,档案的不可识别性大大增加。档案工作者对于档案的管理必须借助各类新型工具。

对于这一问题的顾虑也造成了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学者们对于档案保管单套制、双套制乃至多套制的思考。为了能够更好地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我们提出既保管电子档案,也要形成实体档案作为补充以备查考。但是,从档案利用和保管的实际工作来看,电子档案的使用者是占绝大部分的,因为电子档案能够有效地减少利用人员的负担。这也给档案工作者带来了繁重的工作压力,作为电子文本形式的文件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将其转化、编辑为档案保存起来,但是考虑到档案的安全性又不得不将其打印出来,形成纸质材料再次进行整理、编目、装订、组卷、归档保存。不仅造成了劳动的损耗,也产生了资源的浪费。

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安全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必须充分保证档案系统、档案信息和档案载体的安全性。审慎地利用现代化技术,要求我们制定高标准的档案法律体系、规范档案管理数字标准、打造科学安全的档案管理应用程序、维护档案网络环境的安全、培养数字化档案人才,并形成科学的共识。

(三)正确认识档案开放。档案的开放利用首先是一个认识问题。必须正确认识档案开放的作用、功能,和它发挥作用的机理。档案开放不是越多越全越好,而是要根据全体服务对象的现实需要和迫切要求,结合档案实体综合考虑。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档案的前身——文件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其信息传递的作用和功能,那么利用者对于档案的需求就会减少。档案的这种参考凭证作用总是体现在它的唯一性之中,只有当文书不能满足使用者需要的时候,档案的作用才会凸显。在实际工作中,某档案利用者曾表示,他所需要的文件可以在工作平台上查到,所以他对于文书档案是轻易不借阅的;只有当查不到的时候,才会到档案部门进行借阅。

因此,档案管理者要转变思想,档案借阅利用次数少恰恰表明了我们的前期工作做得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档案管理人员就可以在档案馆室无所事事,坐“冷板凳”。档案开放不仅需要利用者走进来,还需要档案走出去。

充分挖掘档案隐藏价值、释放档案潜在资源,是走向开放的必然选择。只有对档案所承载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二次加工,以某一主题的形式发表、出版,让编研成果走向社会,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从而达到走向开放的目标要求。群众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也满足盘活档案馆藏资源、激发档案专业人员创造活力和服务热情的实践要求。

四、结论

“三个走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的新一代全体共产党人对于领导和建设中国档案事业,特别是在新时代建设一个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档案事业的科学指南,丰富和完善了党的理论建设,增强了新时代档案事业的战斗力和思想活力。

“三个走向”为新时代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动力。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是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学者必然要思考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有利于新形势下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档案事业的发展前景、发展方向,是新时代档案事业思想作出的巨大理论贡献,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导。“三个走向”是马克思主义与档案事业的紧密结合。

“三个走向”中所体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立场同走向开放和走向现代化一道,深刻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和档案学基本理论的嵌合,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档案事业思想的学习和实践,彰显了“三个走向”理论的优越性。

五、结语

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伊始,就始终注重档案工作的作用。建党百年,建档百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不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站在更高起点上凝心聚力、统一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在实现下一个百年目标的崭新征程中奋力实现新的作为。

猜你喜欢
档案法现代化档案管理
新《档案法》法律责任的设定及其完善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关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探析
北京市档案局召开宣传贯彻新修订档案法会议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卫生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档案管理现代化中档案管理原理的运用分析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