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背景下高校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路径探讨

2021-11-23 05:47刘翔宇史崇杨璐
就业与保障 2021年8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新冠特色

文/刘翔宇 史崇 杨璐

新冠肺炎疫情是21世纪以来中国乃至全世界面对的最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当机立断,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迅速展开行动,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特征,植根于中国大地设计了一套防控方案,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社会影响、最大的政府责任担当,历时3个月左右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的蔓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之所以能够有力推进,根本原因是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1]。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制度优势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体现出来的活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认可。它源于全社会各界对于“四个自信”的深度领会与践行,同时给新时代高校学生意识提供了实践范例。

一、意识形态工作与大学生“四个自信”

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关键是要正确树立“四个自信”,“四个自信”不仅可以使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充满自信,而且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和依托中国几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也油然而生。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提和基础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而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根本是文化自信,我们必须坚持文化自信,为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提供动力源泉[2]。

“四个自信”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重要体现。我国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肩负着复兴民族的重任,高校教育必须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中心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通过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和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不断坚定“四个自信”的理想信念。

二、理工类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制约因素

(一)意识形态课程不受重视

高校意识形态课程在学生的培养计划当中多为公共基础必修科目,原本应当受到重视,但由于意识形态课程原本就属于比较乏味的课程,授课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态度低迷也催生了教师上课应付了事的现象。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均不能达到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这种恶性循环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塑造难以形成积极性的作用。

(二)新媒体时代大量不良网络信息的冲击

以微博、微信、抖音、百度等社交软件为代表的新兴社交渠道快速渗透至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有了巨大的改变[3]。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信息爆炸。互联网夹杂着巨大的信息使得每个人在这个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时刻被各种信息所围绕。围绕在这种巨量的多元化的信息中,意识形态得以更快的渗透,因此使得通过自媒体渠道下个人观点的传播成为网络信息冲击高校学生意识形态的方式之一。其根本原因大概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第一,主流媒体的宣传能力受到来自自媒体工作室的冲击。主流媒体宣传内容要保证客观公正真实的基础上开展,这就限制了宣传内容的灵活性。相对来讲,新兴的自媒体的宣传内容更加灵活多样,更加深入人民的社会生活;第二,在互联网环境下,低行业准入门槛导致新媒体工作者参差不齐,最终导致大量水平不高的低俗作品充斥在互联网当中;第三,网络拉近了个人与社会现象的距离,部分图谋不轨的工作者利用互联网开展意识形态渗透和社会意识引导。这些问题都给现阶段高校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4]。

三、疫情防控环境下“四个自信”的彰显

(一)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指导作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是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与科学的理论依据结合的产物。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党坚持“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核心。中国共产党在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大地肆虐的期间,从大局出发,坚定不移地站在人民群众的一方,坚定不移地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人民群众和经济发展之间做出重要决定。武汉封城、高校停学,以社会经济发展大范围停滞为代价,建立起一道人民群众的保护墙。中国与西方某些国家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引入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逻辑,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核心还是社会主义,市场和资本只是发展的手段。在高校学生的成长大多为1999年以后出生的一代青年人,其成长过程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其意识形态也大量接纳了以金钱为核心的物质利益交换体系,而对于中国社会制度的理解仅仅浮于表面。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国答卷”面前,青年人切身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成果。

(二)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

理论自信的最根本信仰就在于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在疫情期间发挥自己的力量,大到在武汉驰援的医疗队,小到每一个社区门前的监测体温的岗位,中国共产党党员无处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势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认可。立足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社区、党支部成为一个个抗击疫情的“堡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疫情来临之时凸显了中国国情强大的契合度,可以证明抗击疫情的成功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三)道路自信:中国发展道路稳定向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19年,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中国正在向两个一百年目标前进。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中国人民的生活没有受到影响,物价稳定,2020年3季度CPI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中国经济稳中向好,2020年3季度GDP增速为4.9%,1季度~3季度综合GPD相比于去年增长0.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疫情的影响下放缓了脚步,但是依旧坚定不移,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四)文化自信:中国文化是团结的保障

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中国5000年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对精神的信仰,是凝聚民族力量的保障,是民族发展的持久力量。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更是一个民族围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品格。中国传统文化源于农耕文明的辉煌,其本质不信仰神明,不过分追求自由。全体人民团结一致响应号召,减少外出、佩戴口罩,全国人民同心同力,“舍小家、为大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得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认可。

四、坚定“四个自信”和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路径探讨

(一)意识形态体系课程改革

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范围普及的教育模式。高等教育在精英教育到普及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规模大范围扩大,而作为普及性教育对于意识形态领域课程的重视明显不足。特别是对理工类高校,高中理工类思维侧重对客观的自然科学类学科的逻辑培养,而忽视了作为中华民族子民对意识领域和传统文化的培养。在高校学习期间的育人培养体系依旧把重心放在这一类课程当中,使得学生在培养过程能够获得较高的专业能力,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认识不足。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也只能在意识形态领域课程中给予回答,所以意识形态领域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培养专业授课类教师的思想意识

高等教育向普及性教育过渡的过程中必须培养一批专业型高校教师来匹配。从中国高等教育现阶段的情况来看,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多为专业的前沿性研究,本科、高职学生的培养多为自然科学类科目的学习。在本科、高职学生的培养中增加专业授课类教师,培养一批具有坚定信念和思想基础的教师参与到授课环节,做到思想意识形态和专业课程授课的有机结合。

(三)加强新媒体领域宣传与监管

自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渠道,监管是必备的。针对个人宣传的媒体渠道要对媒体制作人设定门槛、加强考核、定期培训,这是改进新媒体网络环境的重要手段。这种方式可能会造成大量网络媒体的销声匿迹,但是作为教育手段来说,大量鱼龙混杂的信息对于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弊大于利,必须坚决予以监管。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新冠特色
新冠疫苗怎么打?
特色种植促增收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