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亚 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
因为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加之评价机制不完善,许多学校和家长都不重视小学体育教学,仍采取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小学体育教学课堂改革进程缓慢。体育课与室外教学中,理论性、动态性、针对性不强,缺乏有效的变通与灵活引导。体育锻炼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枯燥,热爱体育的学生自然喜欢体育课,但部分不爱运动的学生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对参与课堂缺乏热情,对课堂教学整体影响较大[1]。
在小学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可活动的空间较大,这对教师来说是一项很大的考验。老师对学生的控制能力越强,就能更好地实施课堂计划与教学安排,同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少有效的课堂管理手段,导致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不高,教学效率低下,影响了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情感激发法是对小学生内心动机与创造力的启发与训练。教学活动前,教师得把教学活动具体内容串置在实践情境中,以此吸引学生兴趣,使其能积极地进行教学活动具体内容,形成心理上的愿望。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依据小学整体课堂气氛,以轻松、有趣、愉悦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的情绪充满活力。而尊重与赞赏也可让学生免于压力。情绪愉悦放松,思维自由,行为自然洒脱,这才是最好的学习状态,再加上老师巧妙地指导,学生的思想必将产生新的活动意蕴。
直观演示法是最简单的体育教学方法。小学阶段的动作知识水平并不高,但老师既可按照所学内容对某一动作进行分解展示,也可对其进行多种形式介绍,使学习者从观察中对其动作加以想象、判断,然后再经过实际操练中去探索规律、找出依据,以便于从这些条件的关联和对比关系中找到因果关系,继而加以改进与完善,取得了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3]。
此教学法是一种形象化训练,即游戏竞赛或实操。以运动器械作为载体,在学生刚开始学习时,一定要根据认知规律,结合安全因素,通过不断地练习,加强对动作的记忆,整个过程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当今多媒体教学可以解决很多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从这些方面直接获得经验,从而可以避免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伤害。
思维方式也决定着学习态度的高低,对学生进行思考方式的培训,也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1.批判式思考培训
批判性是一种对既成事物的疑问,它利用现有的知识,根据疑问来改变、修正或重构。质疑与否定始终促进了创新和技术向前发展。例如美国运动员福斯贝利曾以其独创的“翻越”技巧夺得男子跳高金牌。这种在那时被认为是古怪的跳高方式,如今已经成了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姿态,但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和它相媲美的新姿态。可以看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一观念同样适合于创新思维的训练,同时也是启发学习者创新思维的原动力。如此,就无法用一个确定的方法结束某一学习动态的合理化和唯一性,尽管学习者们总有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却也无法对之加以生硬地否决与斥责[4]。
2.辩证思维训练
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首先要教学生尽可能全面地观察事物。其次,要教育学生学会从联系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样才能理解客观事物的本质。它是一条重要的辩证思想原理。
3.发散思维训练
体育运动中,为了完成一项工作或实现一项期望的目标,可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进行思考,要从各种解决措施中找出最适宜、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时教师要做的,是要创造条件,让这种设想有试验的可行性。
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身体,所以,体育课还应该在“培养创新人才”这一德育培养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既是基于“以学生为主体观”所作的必然选择,也是使学生走向“一个完美人”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对人才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人类思维逻辑和相关创造理论出发,结构化、层次化的认知结构将有助于人类认知的转化和创造。据此,课程设计上可采用从普通到特殊、从特殊到普通的设计顺序,以及逐步分类法和渐进综合的设计原则。在课程的总体设计方面循序渐进,以老知识带动新知识,使学生自主建构。习题由简单到复杂,由技巧到经验,循序渐进,认识程度有局限性,切忌不合实际、一蹴而就。
教学方法的设计不应只注重便于教师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与创新。教学方法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善于实践。但体育课的特殊性告诉我们,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是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所以,学生创新活动大多要在老师预想的范围内,通过“启发想象-通知-安全和技术可行性分析-实习练习”的过程来进行。
把学生作为主体性,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性思维。自主性教学活动并不是单纯的活动内容,应向学生提出有关活动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可以更积极地思考与探究。给予学生大量的学习机会,学生们也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在不同教学活动中,能够自由选择一个更符合学生自身学习风格与学习方法的教学活动,这也是让课堂更符合学生个人差异,有效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方式。
要加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老师们要确定各年级课堂教学目标,并提出具体的、可执行的教学计划,为课堂创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老师都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深刻的了解,并针对学生各个年龄段、学校环境、人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差异化的教育目标,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选用最适宜的教学模式。
第一,确定小学低年级创新教学目标;由于年龄低,身体素质、智力发育迟缓,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应以强化指导为主。由于7-9岁儿童好奇心较大,教师应做好准备,掌握体育活动中有关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分析,基本的跑、跳、爬、抛等基本动作,设计一些趣味性强、危险性小的游戏或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让小学生学会用动脑思维和合作方式,慢慢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和对抗意识,提高他们的体质和心理素质。
第二,确定小学中年级创新教学目标;9-10岁的孩子们已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思维模式,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对老师、父母的依赖性较强,思维上缺乏创新,在面对困难时有耐心、恒心。对于初中生而言,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要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他们抵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第三,制定小学高年级创新教学目标;由于已经面临着小升初的学习、考试压力,所以此阶段教师要确保小学生的运动量,让他们在运动中释放压力,确保身体素质,为紧张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与此同时,还应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对他们今后的生活起到积极作用。
要注重对学生体育等兴趣爱好的培育,并改变学校传统的教学方法,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充分发挥其潜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效果。室内教学。通过创设故事、游戏情景,对学生进行角色划分,使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推理。例如,老师可以设计出“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完成具体的动作,从而获得前进的机会。学员只需在不同的关卡上做不同的动作,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积分。老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成绩最高的分组作为第一名,以激励学生。在进行户外体育锻炼时,除采用故事模式外,还可利用各种情境,指导学生掌握体育的相关理论,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户外教学中,由于所处的环境比较宽广,更易激发学生喜爱游戏的天性。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体育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实践欲。例如,老师可以把《奥运火炬传递》转化为户外教学,让学生体验奥运火炬手的感受。除采取生活教学方法外,教师也可在游戏中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要将思想道德教育贯彻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身体素质,同时还要培育学生良好的性格、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使学校整体形成和谐、合作、协作的精神,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起到积极作用。
老师们应摒弃传统单一的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使小学生更全方位地投入课堂中,由被动阅读变成自主学习,并给小学生一个自主展示的舞台。
有些学生有很好的组织能力,老师可以让他负责一些简单的活动;有些学生责任感很强,老师会让他在某些活动中负责重要环节;有些学生体育技能很好,老师可以让他参与竞赛;还有一些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很强,但精神不太好,老师可以让他们加油助威。以学生为主体,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在课堂上展示出自己的风采,充分发挥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学生们自己去讨论应该进行什么活动,要做什么样的游戏,而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又对存在的缺陷、游戏中的漏洞进行了规律性的补充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持续活跃课堂气氛,确保学生的安全与运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多地享受到体育教学的乐趣,并能在课堂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中,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不能把身体素质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有些学生思维活跃,对运动所需策略有独到的认识;有些学生跑得快,适于短跑;有的学生耐力强,适于长跑;有的学生跳得快,适于跳绳,不同学生的优势和发展方向不同,教师应该制定不同的评价方法,发挥评价的作用,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小学生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使学生在不停地锻炼中提高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老师可采用自选题综合评分法,让学生自行选择考试科目,这样教学也更加公平。另外,学校还可利用与学员的互相评价来进行教学改革。教师也可以组织学员互相评价,充分体现了学生间的体育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使每个学生形成了负责、勇于承担、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
在新课改的重大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师们应该继续认真学习,提高个体教学水平。要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积极实施教学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及课外活动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得到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