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县级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2021-11-23 00:52浙江省常山县图书馆徐裕斐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7期
关键词:档案资料馆员档案管理

文/浙江省常山县图书馆 徐裕斐

县级图书馆主要面向本县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为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需落实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满足读者资料查询、线上阅读等需求。同时,还能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加快图书资料流通速度,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县级图书馆在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常出现人工管理与电子管理交叉现象,导致经营管理成本增加。基于此,笔者立足档案管理现状,探究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路径,希望所得到的研究结论能为档案管理实践提供指导。

一、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内容

第一,整理与排序。围绕档案的时间、性质以及类别进行条理性管理,使其按照一定顺序摆放。第二,归档和存储。同样围绕不同种类的档案做好柜台工作,管理人员需每天检查,针对档案资源更新情况及时存储、专门保管,避免档案资料丢失。第三,档案运用。档案资料不仅是信息传递的载体,而且还记录了图书馆的运营实况和发展情况,它以文化传递者、历史见证者的双重身份存在。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即充分利用档案,从而迎合读者多元化需求,确保档案管理价值的最大化彰显。

二、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档案的便捷存储。现今,运用信息技术完成纸质信息的录入,并电子化存储、归档,这既能缩短存储时间,又能减少管理环节的人力资源投入,使管理成本大幅降低。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推广后,能够弥补纸质管理方法的不足,还能加快县级图书馆信息化进程。

(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县级图书馆的文书档案资料更新速度相对缓慢,随着图书馆运营时间的延长,档案整理难度相应加大,不同程度上影响档案的运用。现今,文书档案、业务档案、用户档案、人事档案等管理方法陈旧,这无疑会影响图书馆管理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导致图书馆事业发展举步维艰。当信息化技术用于各类档案管理,能够在网络平台上快速查找档案资料,从而了解图书馆业务进展、用户群规模及细分情况、人事管理状态等,使档案资料高效利用,最终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使图书馆管理效率大幅提高。

(三)有利于图书资料共享。以往纸质档案受存储空间、阅读时间限制,意味着这类档案的流通作业率偏低,难以更好地满足读者便捷阅读需求。当信息技术用于档案管理,能够突破档案资料运用的时空局限性,使档案资料随时、随地共享,真正加快图书资料流通速度,随着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图书馆服务作用得以发挥。不仅如此,县级图书馆与省级图书馆联网,通过资源共享来吸引读者关注度,真正调动读者阅读欲望。长此以往,能够帮助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循序式提高读者文化素质,最终为县级图书馆发展提供推动力。

三、当前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常见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部分县级图书馆践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理念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是因为大多数馆员的信息化管理理念缺乏新意,所以管理模式的改动完善较小,导致信息技术流于形式,短时间内难以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一些县级图书馆长此以往,不抓住信息化机遇寻求改变,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

(二)信息化管理制度陈旧。多数县级图书馆档案管理制度缺乏统一性和实用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依据主观意愿进行档案收集、档案管理,这无疑会扰乱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导致信息化资源低效利用。长此以往,不利于图书馆长久、健康发展,并且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会大幅降低,因此,健全和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显得十分紧迫。

(三)数据库及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一些县级图书资料不支持信息系统录入,并且数据库容量较小、基础设施不够优化,导致城乡居民阅读体验大打折扣。如果错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时机,那么图书馆事业发展步伐将日趋缓慢,不利于深化图书馆事业改革,最终导致精神文明社会建设效果与预期要求存在差距。

(四)档案信息化管理员数量不足。当前县级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强,一些馆员以兼职身份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一旦新技术进入,或者信息软件更新,这类馆员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适应档案管理环节的变化,这不仅会降低信息技术利用率,还会弱化档案信息化管理质量。此外,一些图书馆为馆员提供的教育培训较少,导致馆员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遇到重重阻力,长此以往,会降低工作热情,不利于图书馆的稳健发展。

四、完善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强化信息化管理意识。档案信息化管理效果受管理人员的思想认知、工作理念影响较大,信息化时代到来后,图书馆领导者应面向档案管理员传递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内容,使其尽快适应信息化管理模式,并在正确理念的引导下参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从而加快图书馆转型,为读者多元化阅读提供最佳服务。当管理人员摒弃传统管理思维,将档案信息化管理思想内化于心时,就会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严格遵守信息化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优势全面发挥,从而真正优化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效果。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人员要树立大数据思想,借助大数据系统整理档案信息、利用图书资料,必将取得档案现代化管理成效。

(二)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在县级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建设中也是如此。引入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后,传统管理制度的实用性遇到挑战,这为新制度运用提供了契机。需注意的是,为了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衔接,应立足县级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实际,根据管理需要制定可行性制度,以便为信息化管理提供制度指导与保障,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活动有序开展。除此之外,结合县级图书馆职能,适当调整管理制度,并向优秀示范县借鉴制度改进经验,使县级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统一化、标准化,这对后续图书资料共享、档案便捷存储有着重要意义和影响。此外,图书馆馆员能够尽快适应信息化管理制度,掌握所在地区县图书馆档案管理要求,进而为档案规范化管理提供所需服务,亦是题中之意。

(三)建设数据库及基础设施。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数据库的构建,为档案管理提供网络平台,实现了线上编码、资料录入、信息查询、档案调取、借阅统计等。全文数据库建立后,档案资料细分操作随之跟进,对于读者来说,能够有方向、有目标地查找,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流通作业效率。此外,数据库要支持资源共享,保证县级图书馆资料的丰富性,面向广大读者提供所需服务。信息数据系统引入后,必须具有操作权限的管理人员方可操作系统,完成信息获取或加密处理。同时,基于档案管理模块实现价值档案的专项管理,并以档案整合的方式实现集中化管理。县级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又一措施,即完善基础设施,管理部门要及时与政府部门联系,申请财政支持及优惠政策,使硬件改进、软件升级等工作逐步落实,真正为城乡居民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丰富阅读体验。久而久之,管理人员会越发觉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心应手。

(四)培养档案管理专职人员。当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县级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要随之提高,以便出色胜任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真正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首先,图书馆与高校合作,留用专业能力强的大学生,以便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同时,面向社会招聘信息技术人才,以便为图书馆档案管理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充实县级图书馆信息技术人才力量。其次,面向档案管理人员大力培训,借助培训机会引进最新理念,并运用先进技术、信息软件,以期全面提高信息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使其在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利用合作之力解决问题,探索信息技术灵活实践要点。在这一过程中,还要鼓励馆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档案信息管理中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最后,鼓励馆员外出参加相关业务学习活动,丰富业务人员知识视野,并优化馆员的知识结构。档案管理工作者在培训中收获理论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后,县级图书馆要围绕信息安全管理进行教育,以此强化馆员的安全意识,使信息技术优势全面发挥,从整体上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县级图书馆能为人民群众阅读提供专门的场所,还能通过档案信息化管理来满足读者多元化阅读需求,进而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克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阻力,县级图书馆应强化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并建立数据库及基础设施、培养专职管理人员,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繁荣发展,为精神文明社会构建提供推动力。

猜你喜欢
档案资料馆员档案管理
展览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探讨
关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探析
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探析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卫生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新时期地质档案资料修复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档案管理现代化中档案管理原理的运用分析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