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阳
【摘要】2014年我国提出“核心素养概念”,并写入课程标准.物理实验在培样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发展学生素养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和综合实力的迫切需要.这就要求农村物理教师开发低成本实验,开足,做好物理实验.下面就从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实例出发,探讨低成本实验的意义、开发原则,以及方法使用问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低成本实验;开发应用
一、低成本实验的概念及现实意义
低成本实验的概念,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它与自制教具意思相近.一般认为低成本实验是利用生活当中廉价材料做物理实验,用来解决实验器材的短缺,满足落后学校实验之需.更重要的是,通过利用生活材料、器具或物品来做实验,对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形成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低成本实验实验的设计原则
2.1低成本实验的趣味性原则
利用日常器具实验,简便易操作,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初中生容易产生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保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的学习就会发生.例如,在上八年级第一堂物理教学,教师就可以选用一块条形磁铁,吸引一个一元正立的硬币,然后在,吸引五个一元正立的硬币,学生观察到硬币不仅没有吸引,反而倾倒了,形成认知冲突,能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
2.2低成本实验的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实验的本质特征,是实验得以实施的前提.对实验原理、方法、选材,观察现象,数据收集,分析结论等环节进行科学性可行性分析,合理科学开发使用低成本实验。
在感受大气压实验时,有的教师选用“会爬行的试管”演示,如图,笔者对其做实验,发现小试管存在掉下、静止、上升三种状态,不易操作,情况复杂,造成学生不能直观的感受大气压的存在。而传统的覆杯实验比较简洁,直接说明问题。
2.3低成本实验应简单明了
低成本实验源于生活,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明了,效果明显,尺寸要大,以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这都是设计低成本实验的基本要求.如让学生制作并纸锥下落,让学生参与进来,获得物体运动的而感性认识,为建立速度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以模拟马德保半球实验为例,可以用金属小碗或金属盆,在容器内点燃酒精棉花,盖上盖子,根本不需要抽气机,对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突,能够深切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
三、开发低成本实验的方法
3.1改进教材中的实验
教材中由于历史原因,存在一些落后老旧实验在所难免.如苏科版教材中,学习液体内部的压强后,课后习题语言叙述、配图不够明确.内容如下:小实验:如图10-15所示,瓶中注满水若在a、b(a、b在同一水平面上)`c处各扎一个小孔,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由于液体流速问题,就存在不确定性.若改为如上右图,标出流水点下落相同高度这样一个参考平面,较为直观科学。
3.2增加教材中省略的实验
蘇科版教材有时候对有关实验,只是一句话.出现如“实验证明,温度影响导体的电阻,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的表述。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验。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设计实验,验证.最后教师可以作如下演示:小灯泡与钨丝串联,使灯泡正常发光,用酒精灯烧钨丝,发现灯泡变暗,停止加热,灯泡渐渐变亮,恢复原来的亮度。
再如浮力的方向,苏科版教材直接给出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这一定义,为什么浮力的方向向上,且不论教材省略何故,笔者认为这是锻炼动手探究的好机会,应当放手调动学生自选器材验证,老师要相信学生,才能使实验真正渗透到学生头脑之中。绝不轻易演示,越俎代庖。
3.3把课后习题材料,做成演示实验
物理教材后面的习题,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应制作一些低成本实验。有些重要内容教材采取直接告知的方式,学生只能阅读,印象不深,可以改为演示实验。例如液体沸点受液体上方气压影响的实验,传统教材是用抽气机直接抽取烧瓶上方空气,后来苏科版教材改为把事先使烧瓶里的水沸腾,将其封口倒立,再在烧瓶底部浇冷水,演示效果明显。网传用注射器吸入热水,封口,口朝下,再抽拉活塞以减小气压,我做了验证实验,是可以的.效果明显,可以减小危险。
物理低成本实验的还有许多,它来源于我们观察,思考,创造。比如利用手机就可以完成许多实验,如声音的特性演示,时间测量,频闪拍照,数据处理,物体运动轨迹追踪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技术手段,一定会不断出现,如Phet仿真实验,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跟上科技的步伐,开发构建出新型实验装备和技术手段。
结尾:当前在存在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条件下,作为一个农村初中物理教师,要培养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必须也必然在实验教学中实现,就要不断思考创造适合本土的实验教学,自己和学生开发创造低成本实验的能力是一条必要的现实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炳昇,冯容士.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自制教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