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汝
摘要:美育教学就是对于学生欣赏美、鉴赏美能力的培养教学,也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我国新课程标准要求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的,而审美能力就是美术核心素养之一。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应该重视起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助力美育教学的开展,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美育;核心素养;小学美术
美术教学不单单是一门学科教学,更是一门针对学生全方面培养的课程,美术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其本身就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作用,更是一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的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个绚烂多彩的世界,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世界观。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更是重中之重,這是一个基础打造的阶段,是关乎学生们今后是否可以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因此,小学美术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将审美教育作为教学核心来重视,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真正地达到培养和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一、结合生活,加强学生美的感知
小学美术教师应积极转变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更加新颖、更贴近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这样,教师可通过生动、充满情感的美术课堂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激情,促使学生深刻体会艺术的魅力、提升审美能力。这也是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有效手段。
本人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就会将教学内容结合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们更好地感知美、发现美,继而达到培养和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例如本人在进行《美丽的昆虫》这一课教学时,该课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昆虫,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昆虫,深刻体会昆虫与人类之间的感情,从而热爱自然、关爱昆虫、培养爱心。这个过程是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感充分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让学生逐步学会观察世界、感受世界的重要途径。再次,我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昆虫,使学生通过色彩、线条等美术造型元素表达昆虫的形象。在结合生活之后,学生们的色彩感知能力、观察能力都有了很好的提升,这样的教学表现也说明了结合生活可以加强学生美的感知,有助于小学美术课堂美育教学的开展。
二、合理导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对于事物的欣赏和观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导入,如果一上来就让学生们直接去进行欣赏,以学生们的知识底蕴和审美高度是不可能有效的对于美术内容进行欣赏。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就应该设计一个导入环节,更好地将事物之美进行展现,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欣赏生活中的美,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例如本人在进行《祖国在我心中》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就会为这一课的内容构造一个相关的故事,然后以故事作为导入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作品、鉴赏作品,继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例如我在教学时,就设计和引进了一些关于爱国的小故事,其中有很多都是小孩子爱国的故事,我甚至从网络上找到了一些相关的美术作品进行展现。其中包括着有放牛郎王二小、小交通员潘东子等等的实际爱国故事。在根据作品将故事进行讲解之后,学生们对于作品当中的爱国之情有了更深的体会,对于祖国的热情也变得更加强烈。这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还有很多的学生也开始画一幅表达自己爱国的美术作品,有的学生画的是自己当警察保护人民,有的学生是画的自己将来要把祖国建设成什么样子。在设计了导入环节之后,学生们对于作品的理解深度和广度有了极大的提升,可以更好地接受作品内容。这样的教学表现也就说明了导入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很有帮助,是开展小学美术美育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鼓励学生表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想象力比知识的学习要重要很多,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只有想象力得到了有效的开发,才能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萌芽。作为小学美术老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认可他们的胡思乱想,让他们在自己脑洞大开的世界中进行想象和创作,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到《我爱我家》这一课的时候,我就开始鼓励学生们将自己对自己未来的家进行表达,并且亲手画出自己未来家的模样。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开始进行创作,并且在创作完之后对于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当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想法之后我会表扬他的想象力丰富,虽然这个想法距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是只要学生的作品能够和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达成一致我就会很高兴的鼓励他们,让学生想象的翅膀越飞越高,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对于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也起到了有效的培养作用。
总而言之,想要有效开展小学美术美育教学,就应该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帮助其理解和欣赏,只有如此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美术审美教育有效开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绿娜.与德同行 以美育人——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