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荣
【摘要】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更要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来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多以结果为导向,并没有重视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引导,这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思维受到阻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升。本文以GeoGebra软件为例,丰富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關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拓宽教学思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综合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各类教学软件应用于数学课堂如“几何画板”、GeoGebra等,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呈现,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还可以借助平板电脑,手写笔等信息设备,利用同屏技术,依托网络上海量的教学资源,更生动地展示教师的教学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发展其思维能力。
一、结合信息技术,开展课前引导
结合高中数学学科的学习特点,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进行课前的引导和作业的布置,或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内容,这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接受知识较为困难。因此,为了能够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时产生浓厚的兴趣,减少对新学知识的畏难情绪,在课堂中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教师在课前布置前置任务,结合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拓展课前学习的资源。
教师课前的有效引导,有助于促进学生探究的动力和积极性。通过具体情境,学生能够提前了解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并且产生兴趣。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来,这是教学引导作用的体现。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时,教师可以录制课前探索微课——《椭圆的几何特征》以及制作GeoGebra软件的探索课件(如图1)等,并设计课前导学资料,布置相关前置学习作业。学生在课前对椭圆的基本性质有初步了解,结合GeoGebra软件和相关微课进行自学,了解椭圆的范围、形状、大小、对称性和特殊点等,以及在基本量变化的过程中,感知椭圆形状的变化过程(如图2)。
二、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活动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多以教师为主导,受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学思路的限制,不能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思路也受到阻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开展一些有效的课堂活动,并通过数学软件的应用来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这种主观性的方式对知识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并且在心中形成知识框架图和思维导图,这对于提升学生整体的认知有重要帮助。
在课堂中开展探究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信息检索,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知识,并通过拓展知识范围的方式来让学生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体会一系列的数学思想的应用,如数形结合、转化和类比的思想等,通过循序渐进的探索与学习来实现个人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后复习和探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以更丰富的作业形式为学生提供课后拓展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及学习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拓展内容并进一步探究。学生在课后能够借助信息技术获得帮助,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的问题,并且通过生活化的情境来增加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够将信息技术与个人的学习和成长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例如,在上述《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的课堂教学后,可以留给学生以下分层探究作业:(1)用信息技术探究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如图3);(2)用信息技术探究动点轨迹问题(如图4)。
信息技术手段的灵活运用已是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与动力,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师结合多样化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次的高效教学,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仕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S2):63-64.
[2]龚周.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探究学习研究[J].文理导航(旬),2021(1):1.
[3]周金兰,汤恒跃.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落实数学核心素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