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琼
【摘 要】阅读名人故事类文章可以向学生传递社会正能量,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在名人故事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了解故事内容、关注具体事例、品析关键词句、感知人物精神品质以及学习独特表达等方面展开教学,以凸显出名人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名人故事 语文要素 阅读能力
名人故事类文章主要是展现某位名人某方面特点的文章,学习名人故事类文章有助于儿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使社会正能量得到传递与发展。梳理小学语文统编教材 12 册中的名人故事类文章,共有 30 篇,涉及古今中外相关名人 36 位,由此可以看出编者对名人故事类文章教学的重视。因此,在名人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从整体入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统编语文教材在名人故事类文本的选编上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有的是表现人物美好品质的,有的是赞扬人物崇高精神的,还有的是体现人物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的……在阅读名人故事类文章时,教师要能够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主旨,为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例如,在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中,课文中涉及的名人是白求恩,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要能够从整体入手引领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之后,学生们明白了这篇名人故事主要讲述了1939年春,齐会战斗打响,在激烈的战斗中白求恩不顾个人生命安危坚持给伤员做手术的事情。这样从故事内容入手可以促进学生对人物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再如,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内容是宋庆龄全家要到父亲的朋友家去,可宋庆龄因为与朋友有约,虽然父亲劝她改天,可她还是坚持履行与朋友约定的事情,赞扬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在名人故事类文章的教学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名人事迹印象更为深刻,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具体事例,品析文中关键语句
以写人为主的文本,离不开典型鲜明的事例,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名人故事大都以一两件事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与精神品质,教师要能够引领学生从典型事例入手,借助关键语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这样教学可以抓住阅读教学的重点,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例如,在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黄继光》一课中,教学时教师可抓住文本中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句子引领学生感悟人物形象。“他用尽全身的力气……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啊,黄继光站起来了!……”对于这些句子,教师要让学生仔细品读感受,并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以使学生真切感受到黄继光为了战斗能够取得胜利,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品质。
可见,在名人故事类文本教学中,教师只有抓住典型事例,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人物形象的特点,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三、补充拓展资料,感悟人物精神品质
对于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名人故事,学生们的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为学生适当补充拓展相关资料,以促进学生对人物精神品质更多的了解与认识。
例如,在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教学中,这课的主要人物是“雷锋”,对于如今的学生来说,“雷锋”这个名字他们并不陌生,但是为什么要学雷锋呢?许多学生对此并不是很清楚,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为学生拓展一些关于雷锋的相关资料,给学生讲一讲雷锋的故事,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发,并为他们接下来的儿童诗学习奠定基础。再如,在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雨来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特点,教师就可以向学生适当补充一些关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促进学生对人物精神品质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因此,在名人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文本内容特点以及学生认知需求为学生拓展一些相关资料,可以深化学生对人物精神品质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四、分享阅读感受,深化学生人物认识
在名人故事类文章的教学中,在学生品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优秀品质特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能够为学生创设出适当的对话情境,鼓励学生就自己阅读名人故事的感受与大家交流,这个对话交流的过程不仅是对文本内容再回顾的过程,也是学生对名人精神品质再认识的过程,可以深化学生的阅读品质。
例如,在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教学中,这篇课文描写的人物是李大钊,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李大钊的精神品质,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在自己感触深刻的地方做好批注,再让学生进行学习交流,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教师充分放手之下,有学生说从“从来没有”“更没有”“哪怕”“不论”“总是”这些词语的描写中看到了一位慈爱、亲切的父亲形象;有学生说从“我看到了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一句“乱蓬蓬”一词中感受到了李大钊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情折磨,从“平静”一词中感受到了他虽然面对严刑酷打,仍然大义凛然、坚强不屈,另外也表现出了他不想让家人为他担心的心情。有学生说从“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句话中,感受到了李大钊说这句话时一方面是说自己离不开工作的地方,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他不愿离开家人的心情。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在阅读后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促进学生对李大钊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深化教学效果。
在名人故事类文本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就自己对人物的看法认识进行交流,可以丰盈学生的阅读感受,从而使学生对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的缅怀、崇敬、仰慕之情油然而生,走进阅读的深处。
五、关注独特表达,倡导读写迁移运用
對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写人类习作占据着很大比重,为了帮助学生写好写人类的文章,教师可以以这些名人故事类的文章为载体,引领学生感悟体味文本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模仿迁移运用,帮助学生形成写人类文章的认知图式,从而实现学生阅读与习作的完美转换与对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例如,在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课文第二自然段先从面上整体描写了五壮士与敌人战斗的情景,接下来又分别描写了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与敌人战斗的情景,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上引领学生感知体会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然后再让学生仿照这种表达方式写一写自己熟悉的活动的场面。再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作者主要描写了伯父与“我”谈《水浒》,谈碰壁,救护帮助黄包车车夫,以及关心女佣阿三四件事来表现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课文中这些事例的选取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学习作者这种借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某个人,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由此可见,在名人类文章的教学中,对于文本中一些独特的表现手法,教师要能够引领学生发现并及时进行迁移运用。这样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中习得谋篇布局或者突出人物特点等习作方法,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总之,在统编教材背景下,在名人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揣摩编者意图,从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出发,引领学生体会感悟名人故事类文本的基本特点,并能够从这些名人的典型事例中汲取优秀营养,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