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行知特色,培养新时代好少年

2021-11-22 11:26尚松梅徐青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9期

尚松梅?徐青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围绕文明礼仪教育,融合学校“行知特色”,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学生讲文明、塑品格,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好少年。

【关键词】行知特色 新时代好少年 文明礼仪教育

百年教育,德育为先。当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当“育时代新人”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目标导向时,构建新时代学校教育新体系,致力于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养的培养,必然成为每一所学校直面的重大课题。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工作的灵魂,贯穿于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

由此,我们需要思考:在新时代,我们究竟需要什么德育?如何重新建构新时代的德育内涵,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扎实推行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讲文明、塑品格,培养新时代好少年,永远是德育的主旋律。由此,就如何推进文明礼仪教育这一问题,笔者结合学校行知办学特色,谈几点做法。

一、立足日常规范,强化文明礼仪教育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礼仪规范是学生礼仪的依据和标杆,如何通过日常规范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工作。一所学校必须结合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来制定本校的学生礼仪规范,规范要接地气,便于诵记,便于理解。如我校在区教育局2021年制定的《小学生基本礼仪规范》的基础上,完善改编了“徐山小学文明礼仪一日常规”。该常规采取歌谣的形式成文,通俗易懂,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强化文明礼仪认知。

首先,学习常规内容,内记于心。通过值周班级展示、路队诵读、校园小广播等形式,让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学校文明礼仪歌谣,在耳濡目染中熟知礼仪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将规范要求根植于心。

其次,落实常规要求,外化于行。实施、践行常规要求是日常规范的重要过程。作为学校来说,要先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制订班级文明常规推进计划,全面践行常规要求;然后合理利用学校资源,结合学校地域或特色优势,融合推行。如我校依托行知村方圆成长社(学校“行知德育体验课程特色项目”的体验活动室之一。该项目于2018年在省立项,并于2020年顺利通过验收。在创建过程中为打造学生行知德育体验课程基地,建设了行知场馆,其中包含“一站二所三馆四社五园”15个学生行知德育体验活动室),设立学生文明礼仪监督岗,加强学生自我监督,全面践行常规要求。

二、创新主题活动,丰富文明礼仪教育

1.规范和完善仪式实施方案

学生依托入学仪式、成长仪式等多种载体,可以了解中华传统礼仪,使文明的言行根植于心底,绽放礼仪之花。规范和完善学生“入学仪式、成长仪式和毕业典礼”等仪式实施方案,就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以学生为主体,细化流程,使其更加规范,更加完善,进而深化文明礼仪教育,发挥仪式示范引领作用,以此教育引导学生提升文明素养。

2.建立和丰富礼仪活动形式

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礼仪修养,让成长与仪式相辅相成。如,可以定期开展“礼仪知识我来画”“礼仪格言我来写”“礼仪瞬间我来拍”等学生们喜爱的主题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学礼仪、践礼仪、展礼仪,逐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知礼节的良好习惯;也可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学校特色活动,通过“经典诵读”“名著阅读”等活动,引导学生学深、悟透文明礼仪内涵。

三、依托学科教学,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那么,如何用道德引导学生,用礼制教育学生呢?课堂永远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文明礼仪教育同样也离不开课堂教育。在小学阶段,多数课程都有机渗透了文明礼仪教育的一些基本常识,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以彰显不同学科育人功能。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思想品德课堂,创设乐学氛围,落实礼仪规范训练,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让学生习得文明礼仪知识。同时,要挖掘各学科教材中文明礼仪教育元素,让文明礼仪与学科知识融合、共生。

四、建设特色文化,涵养文明礼仪教育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学校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学校厚重的特色文化底蕴之上。学校的特色文化就是沃土,而文明礼仪教育正是开放在这片沃土上的一朵鲜艳的花朵。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要与特色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文明礼仪教育,让文明礼仪教育更具有生命力。

因此,学校结合省“行知德育体验课程特色项目”,打造出行知村“一站二所三馆四社五园”15个体验室,依托这15个体验室,挖掘 “行知润德”德育元素,将文明礼仪教育和学生的体验活动有机融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开发《礼行天下》《举足为法》《方圆成长》等校本文明礼仪教材,并从德智体美劳五大课程领域,设置了正德行、会学习、强体能、真善美、爱劳动5个关键素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文明素养。

五、完善评价体系,落实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是推進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而完善评价体系,则是落实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必须坚持把学生文明礼仪日常行为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奖的依据之一。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文明礼仪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同时,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也应重视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例如,学校结合行知德育课程项目,不断健全优化行知德育课程“星级村民”评价体系,促进文明礼仪教育目标达成。“行知村委会”设置了15个不同的奖章,分为德智体美劳5颗星。集齐3个奖章的村民被认定为“一星级村民”,而集齐德智体美劳5颗星,就会被认定为最高级别“五星级村民”。学校会根据班集体内“星级村民”的人数以及各项文明礼仪综合表现评选“星级中队”,凝聚学生们成长的“村庄力量”。学生参加活动获得的奖章还可以在校园内进行生活消费,消费项目有岗位体验、农场劳动、图书兑换、才艺展示等。小小的“章”,不仅加深了学生的道德认知,将争章晋星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我成长的动力,还打通了文明礼仪知与行之间的“厚壁”,实现了“知行合一”。

六、形成家校合力,凸显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和配合,需要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共筑学生健康成长的文明家园。

1.提升家长文明素养

通过家长学校直播课程、家长学习心得美篇分享、亲子共读学习交流等渠道,加强家庭文明礼仪教育;开展“大手牵小手,共做文明人”活动,以学校文明礼仪教育促家庭文明新风形成。

2.发挥家校共育作用

学校要引导家长重视文明礼仪,注重家教,养成良好家风;积极安排开放日、组织亲子活动,吸引家长参与,提高家长认识;定期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社区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弘扬文明新风。

3.挖掘校外教育资源

学校要依托区域资源,积极探寻学校礼仪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结点,进一步拓宽农村学校礼仪教育的内容与空间,放大学校文明礼仪教育作用,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新风尚建设的主阵地。例如,学校依托塔山湖、子贡晒书台、柳编黑陶传统文化基地等校外教育资源,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在文化寻旅中受到文明礼仪的熏陶。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学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谋划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新思路、新举措,让学生既提升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又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让文明礼仪教育做到知行统一,让文明礼仪之花遍地开放。

【参考文献】

[1]蔡践.礼仪大全[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

[2]李永涛.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5).

[3]周燕.小学开展传统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J].教师,2020(18).

[4]蒋兰波.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7).

[5]陈亚萍,史旦萍.浅谈“竹文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文明礼仪研究[J].教育界,20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