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定悸通脉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心肌酶谱、基质金属蛋白酶2/9和心室重构的影响*

2021-11-22 07:42周淑妮
中医药导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养心心室心肌细胞

丁 力,周淑妮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类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运动耐量降低和水钠潴留等,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可达40%以上)[1]。报道显示[2-3],近年来我国CHF患者数量逐年增多,且平均患病年龄低于欧美发达国家[(66±15)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医疗负担。目前西医治疗CHF药物较多,主要目标是缓解心力衰竭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4]。中医治疗CHF经验丰富,有独特优势,通过辨证施治,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性较高,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养心定悸通脉方是本院自拟方剂,具有活血养心、定悸通络的功效。本次研究中,对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CHF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养心定悸通脉方治疗,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为临床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5]制定。①出现呼吸困难,可为劳力性、夜间阵发性,运动耐力降低,有外周水肿、颈静脉怒张、口唇紫绀等体征,可闻及肺部啰音;②心电图检查及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左心室肥厚、既往心肌梗死或心肌损害;③多普勒超声提示心功能下降,心脏结构改变;④实验室检查示B型脑钠肽(BNP)>35 ng/L,或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125 ng/L,或心肌重构标志物可溶性ST2、半乳糖凝集素-3高表达;⑤冠状动脉造影、心脏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显示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2)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中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制定。①主症:心悸、气短、乏力、胸痛;②次症:面色晦暗、口干、头晕、心烦、水肿、唇甲青紫;③舌脉:舌暗少苔,有瘀斑,脉弦涩。符合2项主症或1项主症+2项次症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2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2)病程在6个月以上;(3)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4)年龄40~80岁;(5)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1)心脏以外器官功能障碍引起的继发性心力衰竭;(2)合并严重脑、肝、肾等器官疾病;(3)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或免疫系统疾病;(4)过敏体质;(5)基础营养状况差,或精神异常。

1.4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批号ZCB201719642)。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一般治疗措施,如控制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调整生活方式(限水、限钠、低脂饮食、戒烟酒、适度运动)。

1.5.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药维持治疗:(1)氢氯噻嗪片(三才石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5 mg/片)口服,25 mg/次,1次/d,或呋塞米片(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0mg/片)口服,20mg/次,1次/d;(2)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 mg/片)口服,10 mg/次,2次/d,不能耐受者换用缬沙坦分散片(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80 mg/片),80 mg/次,口服,1次/d;(3)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规格:47.5 mg/片)口服,23.75 mg/次,1次/d;(4)螺内酯(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规格:20 mg/片)口服,20 mg/次,1次/d;(5)地高辛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5 mg/片]口服,0.125 mg/次,1次/d。

1.5.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养心定悸通脉方治疗,方药组成:党参15 g,黄芪20 g,川芎15 g,丹参15 g,赤芍10 g,茯苓10 g,红花10 g,泽泻10 g,酸枣仁10 g,甘草6 g。由医院制药室煎制成药液,200 mL/袋。口服,1袋/次,2次/d。

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1)心室重构指标:在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仪测量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2)血液指标: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中NT-proBNP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水平。(3)中医证候评分:主症按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为0、2、4、6分,次症按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为0、1、2、3分,评分越高代表证候越严重。(4)生活质量: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36条简明健康问卷(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MLHFQ评分越低代表生活质量越高,SF-36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5)不良反应:观察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7 疗效标准[6]

1.7.1 心功能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2级以上;有效: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1级;无效:患者NYHA心功能无变化;加重: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降低。1.7.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减少≥70%;有效: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减少30%~69%;无效: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减少<30%;恶化: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增加。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线资料 治疗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2~74(59.63±5.84)岁;病程6个月至7年[(4.34±0.67)年];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6例,Ⅲ级19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4~73(60.38±5.43)岁;病程6个月至8年[(4.59±0.74)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5例,Ⅲ级2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比较 治疗组心功能总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心功能总有效率为80.00%(36/4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P=0.024<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1.11%(41/45),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1.11%(32/4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4,P=0.015<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室重构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LVEDD、LVESD、LVEF、SV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VEDD、LVESD均降低(P<0.05),LVEF、SV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LVEF、S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室重构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室重构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LVEDD(mm) LVESD(mm) LVEF(%) SV(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45 55.08±10.20 52.77±8.36a 38.65±7.24 35.99±6.53 41.32±3.89 47.64±4.80a 70.48±11.72 78.17±13.30a治疗组45 55.69±9.87 49.11±7.25ab 37.93±7.78 33.41±5.67ab 40.94±4.07 51.40±4.62ab 70.97±12.35 84.02±12.58ab t 0.288 2.219 0.454 2.000 0.453 3.786 0.193 2.144 P 0.774 0.029 0.651 0.048 0.652 <0.001 0.847 0.035组别 例数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MMP-2、MMP-9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NT-proBNP、MMP-2、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MMP-2、MMP-9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MMP-2、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MMP-2、MMP-9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MMP-2、MMP-9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NT-proBNP(pg/mL) MMP-2(μg/L) MMP-9(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45 1562.62±246.38 734.19±120.75a 168.48±29.16 142.99±22.79a 129.66±24.27 114.76±20.49a治疗组45 1537.44±258.50 511.83±93.64ab 167.20±29.97 124.27±17.34ab 130.08±23.55 100.38±17.03ab t 0.473 9.762 0.205 4.385 0.083 3.621 P 0.637 <0.001 0.838 <0.001 0.934 <0.001组别 例数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CK、CK-MB、α-HBDH、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K、CK-MB、α-HBDH、LDH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K、CK-MB、α-HBDH、LD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水平比较(±s,U/L)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水平比较(±s,U/L)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CK CK-MB α-HBDH LDH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45 230.17±26.83 165.54±18.92a 42.98±4.44 29.68±3.14a 254.78±32.35 186.36±24.96a 313.49±35.37 275.84±29.16a治疗组45 228.76±25.68 138.10±14.07a b 43.27±4.72 21.27±2.46a b 256.13±33.61 140.58±17.42a b 312.20±36.81 227.43±22.09a b t 0.255 7.807 0.300 14.143 0.194 10.089 0.170 8.877 P 0.800 <0.001 0.785 <0.001 0.847 <0.001 0.866 <0.001组别 例数

2.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LHFQ评分、SF-36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MLHFQ评分、SF-36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LHFQ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SF-36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LHFQ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LHFQ评分、SF-36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分)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LHFQ评分、SF-36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MLHFQ评分 SF-36评分 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45 56.87±5.69 35.63±3.72a 67.38±9.63 87.93±13.48a 27.46±3.32 13.82±1.74a治疗组45 57.13±5.34 28.10±2.85ab 67.9±10.22 98.27±12.18ab 28.31±3.75 8.98±1.21ab t 0.224 10.779 0.277 3.818 1.138 15.320 P 0.824 <0.001 0.782 <0.001 0.258 <0.001组别 例数

2.8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恶心,未停药,自行缓解,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CHF是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此阶段患者心室重构,心功能逐渐降低,导致机体灌注不足,引起组织、器官功能降低,以及体循环与肺循环淤血。流行病学资料[7]显示2017年我国有心力衰竭患者450万以上,并随年龄增加,患病率显著升高。临床对CHF的发生机制已有深入了解,目前主要认为心室重构是CHF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包括两个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等疾病引起的心肌细胞大量坏死、凋亡[8];另一方面是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与交感-肾上腺素系统(SNS)的异常激活,RAAS活性增加,导致血浆中醛固酮与血管紧张素Ⅱ分泌增多,增加外周阻力,加重心脏负荷,SNS活性增加,能在短时间内增加心排血量,维持组织器官的血流供应,但SNS长期异常激活,心脏负荷增加,心肌氧耗增强,都会导致心室重构,引起心力衰竭不良结局[9-10]。西医通过多学科综合管理制定CHF的治疗方案,包括运动训练、营养、心理、药物、器械、心脏移植等多种手段,治疗目标也从单纯改善症状发展到延缓甚至逆转心脏病变。

中医学认为CHF属于“心痹”“心胀”等范畴,虽然古代中医典籍并无心力衰竭的病名记载,但多数医家都对“心痹”进行了深入探讨,普遍认为心痹是因机体正气亏虚、过度劳累、外感邪气,导致体内气血及脏腑功能失调,发生本病[11]。早在《灵枢》就有“气绝而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的记载,指出心力衰竭是因心气不足而导致。《血证论》曰:“水病累血,血病累气”,《医林改错》记载:“元气既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认为气虚血瘀是本病的病机,气虚导致血瘀,血瘀加重气虚,形成恶性循环[12]。针对此病机,本院自拟养心定悸通脉方治疗,方中党参、黄芪为君药,均为补中益气之良药,可调补中气,并如《本草纲目》中记载“党参养血而不偏滋腻”。川芎、丹参、赤芍为臣药,川芎行气活血,丹参活血化瘀,赤芍凉血散瘀,相互配伍利于气血通畅。茯苓与泽泻有消肿利水的作用,红花活血化瘀,酸枣仁养心安神。甘草为使药,有益气止痛之功,并调和诸药。全方具有行气活血、养心定悸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党参提取物能够在不影响心率的前提下提高心排血量,增加重要器官血供,而且还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内磷酸二酯酶活性,发挥强心作用,并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13];黄芪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皂苷类物质,能够发挥提升心室顺应性的功效,且不增加心脏负担,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延缓心室重构进程[14];川芎生物碱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保护心肌,改善心肌缺血[15];丹参富含丹参酮类成分,能够清除氧自由基,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氧化程度[16];赤芍能够抑制内皮素活性,舒张血管,具有显著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心肌细胞的过氧化损伤等[17-18]。

NT-proBNP是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常用指标,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在血液中的浓度与心功能损伤呈正相关[19],近年来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检查。MMP-2、MMP-9是心肌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机体发生心力衰竭时,MMP-2、MMP-9含量显著升高,表示心肌细胞外基质降解明显,心肌损伤严重[20]。心肌酶谱指标有CK、CK-MB、α-HBDH、LDH等,均能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心肌酶谱标志物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内,只有当心肌细胞损伤时,才会被释放入血[21]。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MMP-2、MMP-9、CK、CK-MB、α-HBDH、LD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养心定悸通脉方能够促进心肌细胞损伤的修复,保护心肌细胞。治疗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LVEF、S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CHF患者应用养心定悸通脉方治疗后,心室重构进程缓解甚至被逆转,心功能得到显著提升,与吴刚等[22]的研究结果一致。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LHFQ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心功能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养心定悸通脉方可提高心功能和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养心定悸通脉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能显著改善心脏射血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心肌酶谱和MMP-2、MMP-9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养心心室心肌细胞
养生与养心
夏至重养心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夏至养心喝“三茶”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房阻伴特长心室停搏1例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修身首先在『养心』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