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hs-CRP、HCY在壮族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1-11-22 08:18岑晓红王金花许青梅马丽萍唐嵛覃博金王钰鑫白冰玲韦文顺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骨量骨质疏松症壮族

岑晓红,王金花,许青梅,马丽萍,唐嵛,覃博金,王钰鑫,白冰玲,韦文顺

(1. 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班,广西 百色 533000;2. 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它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至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是影响中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常见病[1]。且OP患者早期多无自觉症状,常呈隐匿性发展,骨量呈进行性降低,直到发生骨折,甚至导致残疾[2]。目前,我国对骨质疏松症已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防治研究,但主要集中在汉族人群[3];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产物[4],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炎症介质,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OP的发生与hs-CRP、HCY水平具有相关性[4-7],尚未发现有研究明确血清hs-CRP、HCY水平与壮族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因此,我们将对其进行研究,阐明血清hs-CRP、HCY水平与壮族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以期为壮族OP的防治提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筛选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百色市人民医院的40~90岁壮族中老年骨折患者117例。使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40~90岁壮族人群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纳入标准:三代以内均为壮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未经治疗的甲亢;类风湿关节炎;一年内诊断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炎症性肠病、乳糜泻或糖尿病;在过去5年中诊断出恶性肿瘤;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或在过去3年特立帕肽抗过敏治疗,或最近2个月使用了抗生素。采用标准化问卷获得年龄、吸烟、饮酒、补钙、定期运动、过去/现病史、药物使用情况。采集血清样本和整理基线资料。见表1。

图1 样本筛选流程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取清晨空腹志愿者静脉血3 ml置于采集管中,3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上层血清置于-80℃冰箱中保存待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对骨质疏松组、非骨质疏松组的血清中hs-CRP、酶循环法进行测定HCY,测定仪器分别为Jet-iStar 3000免疫分析仪、罗氏702生化仪。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由表1可见OP患者的年龄较非OP患者的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BMI及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血清hs-CRP、HCY水平比较 由图2、图3可见OP组血清hs-CRP、HCY的水平较非OP组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OP组为(11.40±0.42) μmol/L,非OP组为(10.06±0.44) μmol/L,*为P=0.032,协变量在下列值处进行评估:收缩压=17.99 kPa。

注:OP组为(14.10±9.58) mg/L,非OP组为(8.37±6.71) mg/L,**为P<0.001。

2.3 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述,应变量为OP(0=无,1=有),性别的参照组为男性。在模型1中自变量有年龄、BMI、性别、hs-CRP、HCY,对应变量影响最小的是BMI。向后步进法调整模型1,得到模型2,剩余的对应变量的影响较大,结果显示:年龄与OP显著关联(OR=1.231,95%CI:1.122~1.351,P<0.001)、性别与OP显著关联(OR=6.196,95%CI:1.516~25.320,P=0.011)、hs-CRP与OP显著关联(OR=1.189,95%CI:1.082~1.307,P<0.001),HCY与OP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OR=1.204,95%CI:0.951~1.523,P=0.123)。

表2 壮族中老年人OP患病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分析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8]。有研究表明壮族4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OP检出率为29.55%[9],高于汉族和重庆居民的OP检出率;而与其他民族比较,壮族妇女有较高骨质疏松患病率,6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病率达47.43%,65~70岁增至80.81%[1],因此本研究对壮族中老年人群进行了研究。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40岁以上的壮族人群中每增加1岁,其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将提高23%。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0],我国50岁以上人群低骨密度率为46.4%,OP患病率为 19.2%;65 岁以上人群OP患病率为 32.0%,可知随着年龄的增长患OP的风险增加。这是由于机体随着年龄增长,代谢逐渐处于负平衡状态,破骨细胞功能增强而成骨细胞功能减弱,以及雌激素、雄激素等激素的分泌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造成骨重建失衡和骨量流失,随着年龄越大越明显[11]。由此可知,年龄是中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在本研究40岁以上壮族人群中,女性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远大于男性,可达男性的6倍。这可能是由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逐渐减退,绝经后卵巢极少分泌雌激素,少量循环雌激素主要来自肾上腺皮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平衡朝着骨吸收水平的增加转移[12-13]。由此可知,在中老年人群中,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

HCY是体内甲硫氨酸代谢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HCY水平升高被认为是OP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14],其发病机制为高水平HCY影响到骨胶原网状结构的形成,会抑制骨质的形成,对骨骼结构有着很大的影响,降低了骨骼的质量[15];此外,高水平的血清HCY会增加氧化应激而破坏骨质,因此高血清HCY即可减少骨量又可以破坏骨质[16],易引发骨质疏松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壮族人群中OP组的血清HCY水平较非OP组的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s-CRP作为重要的炎症因子,是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记物之一[17]。国外流行病学调查发现hs-CRP是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和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8]。本研究显示,壮族人群中OP组hs-CRP的水平较高于非OP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回归分析中hs-CRP是壮族人群发生OP的重要危险因素,其OR值为1.189。周菁荣等[19]研究表明血清hs-CRP、HCY水平随骨量丢失程度加重而升高,而本研究中OP组的血清hs-CRP、HCY水平高于非OP组,与之相一致。

综上所述,血清中hs-CRP、HCY的水平变化与壮族人群发生OP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定期进行监测两者的水平对预防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意义。hs-CRP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骨量骨质疏松症壮族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Cat’s book》
营养影响骨骼强度
骨量测定,走在骨质疏松前
壮族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