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廷欢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中心小学 广西 乐业 533200)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出发,并将生活元素融入进实际教学之中,从而使数学问题回归生活,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阅读以及知识储备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从而使学生的感情思维逐渐转化为抽象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不断提升上去。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面对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他们对这门课堂的学习欲望较低,因此我们作为新时期下的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内容为学生建立相关的生活化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所熟知的环境中展开互动交流,以此强化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1]比如,在教学《节约用水》这节数学知识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活动,大家都知道水是我们的生命源泉,更是学生在生活中所经常见到的物品,那我们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来播放水的图片或者视频,然后鼓励学生大胆的讲一讲自己家用水的来源,有的学生说是河里,还有的学生说是雨水,当学生回答完之后我们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用水是来自于地下水,地下水的资源会越用越少,所以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洗手洗脸和洗刷碗筷的时候要懂的节约用水。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水龙头每个小时会滴1ml的谁,那这个水龙头一天会滴多少水呢?如果在我们的城市中有一千个或者是一万个这样的水龙头在滴水,那又是滴多少呢?当学生思考过这个问题之后自然能够深入理解节约用水的知识,同时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会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行为习惯。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小学数学从教者来说,我们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分析当前学生的生活状况,在此基础灵活制定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练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以往学生所理解的数学知识中多数只停留于表面,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将生活元素融入进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所学知识。[2]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数学知识的时候,我将一元还有十元还有二十元的人民币带到了课堂中并展示给学生观看,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有的可能并不能认识到人民币所代表着什么,但是学生对钱却是熟悉的不能做熟悉了,那我们完全可以从学生所接触到的钱来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到钱就是指的人民币,以此强化学生对人民币概念的认知。然后在将超市购物的真实情境融入进课堂之中,将课堂模拟成超市,让学生来扮演收银员的角和消费者的角色,并将物品设定好价格,这样学生就能够借助消费者和收银员的角色来计算所购买物品的价格,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人民币的了解,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规律。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实践并应用所学知识,以此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在教学《自行车里的数学》这节数学内容的时候,我们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活动,让他们大胆的讲一讲骑自行车的经历与感受,并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前后齿轮有多少个吗?虽然学生很喜欢骑自行车,但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注意过自行车前后轮的情况,那我们可以借助这样的问题并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自行车前后轮的图片,这样自行车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自然被引入进了课堂之中,学生也就明白了自行车前齿轮转动一圈长度就是链条走过的距离,而后齿轮也会走出相应的距离,然后我们在课堂上继续展示几种自行车的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哪种自行车骑起来会费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表现的非常积极。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自行车,并讨论同学之间谁的自行车骑起来最省力,从而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之中深入理解课堂所学知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生活化教学非常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助于实现学科教学目标,从而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切实提升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