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忠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1.1 完善教育内容。特殊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的设计和开展需要依托相应的设备,才能够面向特殊学生群体教授知识,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1]特殊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它的出现,不仅可以让特殊学生得到同样的知识和教育,而且还可以改善学生的自卑心理,增强学生学习、生存的信心。
1.2 增强学生感知。学习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自我,促进思维和智慧的发展。对于特殊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比普通学生难上百倍,基于此,知识对他们而言更加重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密切,如果没有数学,人们的生活将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情境设计,能够增加特殊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增强学生生存能力,降低带给家人和社会的负担。
1.3 促进身心健康。特殊学生,一般都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学生,因此,他们的心理比较敏感和脆弱,同时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难度更大。所以,需要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情境的时候,多多给予特殊学生包容和爱心,充分尊重特殊学生的特殊性。符合特殊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素养、能力,还可以保护学生的心理。
2.1 突出学生主体,保证教学效果。情境教学法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让教育效果看,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养成批判性思维。[2]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设计和开展教学情境时,需要不断对情境内容、形式进行分析、调整,才能够活跃课堂氛围,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笔者结合自身开展情境教学的经验,发现只有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结合特殊学生的特点,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89%的学生都会获得不错的学习状态和效果,继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高效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情境的设计者,也可以是情境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通过合作教学的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不断深入研究数学知识。
例如,以小学数学为例,教师在教授“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我们在购物的时候需要什么去买东西?”“这种东西有大有小,你能给它们按照由大到小的方式,排好顺序吗?”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讨论、分析,从而获得良好地教学效果。
2.2 丰富情境内容,提升学习热情。情境教学法,并不是单一的教学方法,它更像是一种的方法的集合体。主要分为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内容。故事情境教学法,即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发学生好奇,继而导入当堂课程内容。[3]无论是特殊教育,还是普通教育,故事情境教学法,都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听故事的氛围中,获得更多地数学知识;问题情境教学法,即通过课程相关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高效、独立完成知识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探究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其身心快速发育的阶段,通过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观念、意识,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习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生活情境教学法,即在将教材和生活相互融合,构建“真实”地生活情境。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习和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困难。
2.3 情境科学合理,培养数学能力。小学生通常缺乏自制力、注意力和认知力,这也是学生不愿学习数学课程的主要原因,而特殊学生在该方面的表现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需要注重情境的科学、合理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不足,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例如,以小学数学为例,教师在教授“100以内加减法”时,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较为有限,尤其是特殊学生,能够接触的新鲜事物则会更少,所以,教师可以食物、文具、玩具等相应情境举例,切忌设计一些学生不熟悉的情境。
总之,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自身能力、需求,不断调整、改善教学情境,制定符合学生学情的任务,注重情境的趣味性和教学性,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得知识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