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瑾
(盘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辽宁 盘锦 124000)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当中,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基础的语言类课程,并且是当下比较流行的语言,是具有发展前景的计算机高级语言。教师进行C语言的主要目的时让学生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一些语法和运用方法,进而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普遍较差,并且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弱,对于C语言的学习有一定的吃力,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笔者对于中职的C语言教学方法进行初探,为解决中职生C语言学习困扰和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C语言是当下运用广泛的编程语言,是一门具有实际操作性能的课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还要将C语言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并且拥有独立编写C语言的能力。但是,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大部分学生只是懂得C语言的基本理论,很难运用C语言进行计算机项目的设计,导致学生根本无法真正意义上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反思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就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并且独立操作计算机,以此来提升自己的C语言编程实践技能。[1]例如:教师在进行C语言的讲解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融入到真实的案例当中,为学生设计C语言创造环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来了解案例,并且在分析案例时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C语言编程的程序设计。
中专生是中学直接升上来的,因此没有太多计算机的基础,并且中专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会让一部分学生对C语言失去兴趣。因此,为了保证班级当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C语言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依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不同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分层制定C语言课程的教学方案。[2]利用分层教学的形式,把班级的学生进行不同水平的分层,对每一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并且对每一层的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让班级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原本水平上有所进步。采取分层教学的形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并且本身对C语言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这样针对性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的心情,进而让他们对C语言产生学习欲望,帮助这类学生快速提高C语言编程能力,争取尽快跟上进度。例如:教师可以自制一个简单地学习系统,系统内设置自学、选择、改错、填空四个模块,章节分while、do―while、for、循环嵌套,教师把班级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每一模块的章节学习,由于四个小组水平不同,因此在学习进度上也有所差异,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可以尽可能的把每个人的课堂效率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新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都纷纷借助互联网进行教学,各大中职学校都利用互联网构建了一些校园网站,借助互联网构建学习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在进行C语言教学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学习群,并且在群内上传相关的学习资料,学生可以自行下载,在自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在群内向教师提问,这样班级的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体班级的学习水平。[3]并且教师在班级群内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解答问题的同时,还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有一定的了解,方便下一课时的教案的设计,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学会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当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实际操作来掌握C语言的核心内容,并且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C语言保持长久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加积极的掌握C语言知识。让学生在学习当中进行实际操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C语言编程水平,进而能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C语言程序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