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虹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分路口小陇山子弟学校 甘肃 天水 741020)
在过去的教育中,我们会发现有些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是“硬管”,所谓硬管指的是态度和方式都比较强硬,利用自己教师的威严让学生屈从。虽然教师的出发点也是为学生着想,但是却造成了一些弊端。强硬的管理方式就好比是用力的压缩一根弹簧,很容易引起弹簧反弹。现代小学生颇具反抗精神,强硬的管理可能会使他们更加叛逆,从而和管理者发生冲突。其实管理工作应该是灵活多变的,不能一味惩罚,也不能盲目奖励,而是要有依据、有力度的进行交替管理,以激励为主,惩罚为辅,二者结合才能管理好班级。
激励教育方法能够有效刺激小学生的积极性,[1]从心理层面讲,人类存在很多共性,如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激励,而不喜欢受到批评和打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会下意识地朝向他人鼓励的方向靠拢和发展。班主任可以在管理工作中利用学生喜欢表扬和激励的心理,合理采用激励教育,激励学生往积极的方向发展。
激励是班主任开展管理工作时常有的杀手锏,表现为对学生的表扬或者鼓励。表扬和鼓励都是一种精神鞭策行为,促使学生往教室期望的方向前进,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豪感。激励是明确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值得同学们努力去做的,比如在家庭中分担家务,在学校中团结、帮助同学,积极的配合教师们的工作等等,班主任要向学生讲解清楚这些优良行为的有益之处,并鼓励学生身体力行的去执行。学生在执行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会得到来自家长、同学和教师的认可及肯定,这对于小学生们来说,是很大的荣誉和喜悦。激励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分清是非黑白,鼓励学生多做正向的、积极的事情,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激励教育看起来很好执行,只要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表扬就可以。其实激励教育也需要教师把握好力度,激励过度容易造成学生冒进心态的出现,激励不足则不能使学生产生足够的向好动力。
小学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应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激励的方式不止一种,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激励作用,引导学生做更多正确的事情,促使学生长期保持优良的品质和习惯。此外对学生的关怀也是一种激励的行为,关怀可以使人感觉心里很温暖,萌发出向上的力量,现代学生大多数被过度保护,在生活中受到了全面的照顾,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们因为见解不同、行为习惯不同等问题很容易发生矛盾,也有些学生可能会因此被孤立。被孤立的同学,由于失去了组织,且没有朋友,会渐渐产生自卑,或者厌学心理。
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该及时给与关怀和帮助。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与该学生沟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教师应该先肯定该同学做的对的地方,并对其进行开解,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理解和关怀,情绪缓和之后,教师再指出其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并向其解释这些行为对其他同学带来了困扰,教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宽容同学,帮助同学。并对其他同学也进行说教,引导其他同学要宽容同学、帮助同学改正缺点,而不能抛弃同学,放弃同学,重新接受被孤立的同学回归集体。这样一来,被孤立的同学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也提高了个人自信,学会了为人处世的方法,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对于其他同学而言,他们变得更加宽容,更加乐于帮助他人,品格进一步得到提升。
小学班主任应当科学合理的应用激励教育模式;切实依据此教育方法的优势;促使学生对自身的优缺点形成清晰的认识。[3]小学生终有一天会成为国之栋梁,所以在小学阶段就要开始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责任既是沉甸甸的压力,也是亮闪闪的希望。社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支撑,学生在学校有提高自我、不断进步的义务,将来走入社会也要承担起属于自己的一份责任。从小学开始,班主任就要开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了,从小学会担当,进入社会之后才能勇于面对一切。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这一方面,强势管理的策略是很难起到效果的。举一个例子,到了某学生值日的日子,教师要求该学生放学后打扫教室,这时学生可能会有不情愿的心理,管理方式比较强势的教师可能会用强硬的态度告诉学生:“今天你值日,打扫教室是你的责任。”这时就算学生照做了,心理也会很委屈,因为他不明白,那么多学生为什么打扫教室是他的责任呢?而善于激励的教师则会耐心的向学生解释:“每个人都在教室里生活,所以都要打扫教师卫生。不过打扫教室用不了那么多学生,所以大家轮流来打扫教室,今天恰巧轮到你打扫教室了,你一定要把这项光荣的任务完成好啊,因为同学们都说你是一个特别负责任的人,你可千万不要让大家失望啊。”一番言辞下来既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让自己打扫教师,受到教师的激励之后也会产生充足的干劲,把值日做好。同时学生的责任心也得到了加强。
激励和惩罚是相对而言的,惩罚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不可以做什么,激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可以做什么,学生只有明白了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才能拥有明辨是非的智慧,才能在以后的人生中少走弯路,所以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要善用激励政策,为学生指明品德进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