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幼妹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城中心小学 福建 三明 365100)
目前,建模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其目标不太明确,教学方法缺少针对性。同时,教学环节相对单一,以画图、列算式、解答为主,不重视设计专门的模型建构环节。加之,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影响到了整体教学效率,使学生未能养成良好建模意识。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要积极探索可行性的建模教学过程。
数学课本中,潜藏着大量适用于应用建模思想的教学内容。课上,要科学选择基础性、适应性、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其中,在适应性教学内容选择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们的认知水平,且要针对他们建模学习基础进行分析,再应用模型解决问题。对于趣味性内容的选择,要尽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以保证他们能积极参与到建模教学活动中。其中,在《倍的认识》一课教学时,可联系现实生活,精心创设这样一个趣味情境: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正在忙着收获。接着,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出示小兔子拔萝卜的情境图,用动态模型展示小兔子拔了2根胡萝卜、6根红萝卜、10根白萝卜,并将2根萝卜分为一组,看成一份,鼓励学生用“几个几”来表示。这时,有的学生将正确表示出:“红萝卜的根数是3个2。”还有的学生将正确表示出:“白萝卜的根数是5个2。”随即,向他们呈现更简单的表示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顺利进入新知学习。
教学方法,关乎着建模教学目标的实现。传统教学中,以讲解为主,使学生始终缺少亲身体验,影响到了他们对模型的熟练应用。针对这个问题,要精心选取适合的小组讨论法、探究法教学方法。其中,在小组讨论法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工,要求他们分工协作完成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活动,合作建立数学模型。基于这种教法下,学生们将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于合作中获得良好数学建模过程体验。如在《小数乘法》一课教学时,可设计“买风筝”这样一个情境。基于这样一个情境下,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假如每个风筝是3.5元,买3个风筝是多少元?有几种算法。再组织各个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汇报中,有的小组将分享本小组共同建构的数值模型,还有的小组将分享这样一个数值模型。面对这个数值模型,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为什么要用3.5×3来计算?3.5×3表示什么?探究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将获得丰富的建模体验,从中养成良好建模能力。
数学建模思想具体应用中,要改变以往教学环节设计形式,科学加入建立模型、讲解模型、应用模型的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设计建模教学步骤,以增进学生对模型的理解。整个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创造一定自主思考空间,以保证他们积极参与到建模教学活动中。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教学时,可结合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增进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特征的认识。课上,先为学生创设小蚂蚁爬行路线是长方形这样一个趣味情境,用趣味情境引入新课主题。接着,设计自主探索,建立模型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小蚂蚁爬行路线绘制到纸上,再以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的方式验证小蚂蚁爬行路线中哪些边的长度相等。期间,有的小组将尝试用直尺测量小蚂蚁爬行路线的各个边,从中验证得到对边相等,还有的小组将通过折一折两条边重合的方式验证得到对边相等。在这里,通过专门设计模型建立和模型运用环节,取得了较好的建模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能巩固学生对数学建模思想的记忆,让他们真正学会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评价中,可采取过程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在过程性评价中,重点考查学生建模过程,关注他们模型使用情况。而在诊断性评价中,要精心设计课堂习题,于具体问题解决中达到教学评价目的。如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课教学时,为评价学生几何模型应用情况。课上,可布置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某门市部1-4月数码相机、普通相机销售量情况统计表绘制一幅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再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填空:数码相机_____月的销售量最多,普通相机______月的销售量最少,______月两种相机销售量差距最大。诊断性评价中,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几何模型建立的印象,让他们建模能力有所提高。
综上可知,应用建模思想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日常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建模能力,要科学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同时,要精心选取建模教法,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并及时进行评价,以保证学生能通过模型建立顺利解决数学问题,于模型调整中养成良好合情推理能力,促进他们真正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