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浅析

2021-11-22 07:30李文审
读与写 2021年13期
关键词:驱动新课改情境

李文审

(甘肃省玉门市教育局 甘肃 玉门 735211)

任务驱动法作为一种科学的、先进的、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它通过将学习内容细化为一个个任务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构建、内化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他们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自主发展。

1.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从感官开始的,信息技术也不例外。情境是调动、刺激感官的主要手段。因此,情境是开启学生学习意图的钥匙。失去情境这一感性材料的支撑,学生的学习会失去色彩和动力,思维陷入混沌和迷茫中。因此,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效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抽象出学习内容,衍生出学习任务。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流畅,让学生感到任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生产生活所需要。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探究,并在学习任务以及过程拆分的帮助下,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深化“学生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信息技术是一门紧贴生活实际的学科,包含很多生活元素。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用活生生的生活抵消新知识带来的陌生感,促进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顺利进行。

例如,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插入艺术字》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他们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从学生熟悉的广告宣传画入手,将带有艺术字的宣传画和没有艺术字的宣传画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学生的目光情不自禁地投向带有艺术字的广告画,认为这些艺术字使广告画面灵动而饱满,凸显画面的美。在强烈的对比中激起学习动力。这时教师就可以从情境中提炼学习任务:这些艺术字是如何插入到文档中的?试着操作一下。学生纷纷围绕这一任务展开自主合作学习,开启良好的学习开端。

2.自主合作,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法的主体是学生,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教师只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帮助、思路受阻时给予疏通,起着指导、点拨、组织的作用。由此可见,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理念与新课改不谋而合,因而得到广泛的推崇。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提供相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些资料、利用哪些快捷键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展开合作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例如,在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插入图片》一课时,教师以情境布置学习任务“如何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先让学生借助教材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并根据教材指示尝试自主操作,待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完善操作过程。为了使合作学习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提高合作实效,教师给出合作操作的任务单及操作提示。如利用桌面上的“小帮手”选择菜单。在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中,学生按照“插入—图片—来自文件—选择—确定”的步骤完成学习任务。就这样,借助自主合作、依靠任务驱动,教师把握教学动态,适时给予任务指导,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课改理念,使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得以高效进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

3.评价反馈,总结任务

任务完成并不表示课堂教学的结束,完成后需要教师对完成过程、结果做出评价,找出不足并加以改善,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新课改背景下,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中总结自己的不足,通过小组成员的互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更新认知。再由教师进行总评,使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完善。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对学生展开评价,完善评价机制,使任务驱动法扎实有效地进行下去。

过程评价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评价,关注学生的内在养成,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及时给出针对性地指导。结果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认知。

总之,任务驱动法是新课改浪潮中一朵美丽的浪花,将其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和活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使任务驱动法更加完善,更好地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服务。

猜你喜欢
驱动新课改情境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减负问题研究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