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娟
(吉林省通榆县瞻榆镇明德小学校 吉林 通榆 137200)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较快,教育者必须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想方设法地唤醒学生的自律意识。因此,班主任先要努力激发学生产生“我想做好”“我要做好”的欲望,让学生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努力抓住校内外的每一次比赛、活动、评比,鼓励全班同学团结一致、努力拼搏,争取为班级夺名次、争荣誉。每次活动后,及时地总结,让每一个学生都谈谈在本次活动中自己和同学的优点或不足,总结出班级的经验或提出建议等,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自己的每一个细节、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班级的荣誉。同时,身为班内一分子,也担负着为班级争取荣誉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每周一学校公布的上周评比情况就是我管理学生的抓手,如果扣分了,我就引导学生反思原因,如果没有扣分,我就和学生一起分享喜悦。只要让学生和班级组成了命运共同体,就是成功,虽然做不到一直第一名,但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反思,学会了修正错误,获得了成长。当学生有了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时,就会产生极强的内驱力,激发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改进的欲望,就会主动地从活动延伸至日常纪律表现中,提醒和要求自己不断地反思、修正自身的行为[1]。
第一,培养优秀的班干部—“火车头”带头示范。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优秀的班干部,不仅要以身作则、大胆管理,而且要取得同学们的认可,懂得以“情”动人。改变了以往的班干部选举方法,不再由班主任安排班干部人选,而是采用自我推荐、民主选举的方法。班干部的职务是由他们自己竞选的结果,班干部的任命是学生的票决定的。当学生由层层竞选获得班干部职务时,他必须担负起这份责任,否则就由其他竞选者担任。这样一来,实际上是告诉学生—班干部是你们自己选的,你们应该尊重、听从他们的管理,同时也是在告诉班干部—这个职位是你自己选的,你责无旁贷。还会定期开展优秀班干部的评比,让全体学生对班干部进行评价,及时作出对班干部的调整,从而培养更多的优秀班干部。第二,“全民”参与管理—“值日班长”制度。为了让值日班长制度顺利实施,设计了一份值日班长打分表,每天一张,内容是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及评价,最后由值日班长的总结,日积月累,值日班长检查表在期末时有了厚厚的一本。从值日班长的记录和检查情况也可以反映值日班长是个怎样的人。有的值日班长做事细致,记录详尽,第二天评论时也能侃侃而谈,事无巨细。也有值日班长草草了事,每天打完勾就结束,第二天评论时就说不出什么,引发了大家的议论:“他没有检查,只写了检查表。”“这样做事怎么能行呢?”在互相的评论中,观点和观点碰撞,现状和理想交织,慢慢地,学生学会了反思,学会了交流,更明白了负责一件事,靠敷衍是做不好的,必须用心、认真才行。第三,因材施“管”—尊重个体差异。有些学生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如爱发脾气、难以接受别人的批评、不服管理等。在给这些学生做思想工作时,既要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又要争取让他有所转变。家校多联系是常规做法,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认识到这种现象的严重性,劝说家长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沟通和教育。其一,家长要以身作则,管理好自己的脾气,给孩子做榜样。其二,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时要多讲理,不能用硬压的方式。其三,家长平时要和孩子多沟通,多陪伴,少给孩子玩电子产品[2]。
学校的“自主自律好少年”评比表记录着学生每一周各方面的评比情况,其中包括自己的评价、家长的评价。每周进行一次总结,组织学生进行同学的自评、互评,综合评出两名校级“自主自律好少年”、若干名班级好少年,并根据优秀程度分一、二、三级,拍照留念,在队角展示其风采。在学期中和学期末,根据“好少年”和红星的数量,综合各方的评价,评出“期中(期末)好少年”“期中(期末)进步之星”“期中(期末)优秀班干部”。这种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的方式,促使每个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从他律走向自律[3]。
在班级管理中,给予每名学生竞选班干部的主动权、选择班干部的选择权,值日班长每日一评,“自主自律好少年”每周一评,“好少年”“进步之星”“优秀班干部”每半学期一评,运用评价的手段使学生学会自评、他评,使纪律成为他们内化的东西,慢慢演变,内化成自律。只有当学生自觉地形成自律的意识,自主地管理班级、管理自己,班级管理才是真正有效的,生命力才是最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