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晗
(吉林省通榆县瞻榆镇明德小学校 吉林 通榆 137200)
在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积极探索引导教学法的合理化应用,能从多角度对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情况做出积极的引导,使学生能明确学习要点,提升体育运动锻炼效果,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引导。
1.1 训练方式方法。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业余训练的兴趣,提高训练的积极性。许多农村小学生参加学校运动队训练,开始可能只是好奇、抱着好玩的态度来训练,没有正确认识课余训练的功能与意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训练量的加大,部分教师的训练方式严格、枯燥,会导致训练初期的新鲜感逐渐消失,这个时候,学生会慢慢产生放弃训练的想法。这对于运动员的流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是运动员流失最多的一个因素。一些本身枯燥的项目,则需要教师采用一些有趣的训练方式来留住学生。
1.2 安全问题。农村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我认知能力有限,对体育课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自我安全防护意识不足,因而在体育课堂中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另外,农村小学生本身对体育运动就具有好奇心,活泼好动,在体育课堂上容易过度兴奋而忘记安全问题。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身体损伤,或者由于不听从教师的正确指导,在课堂中随意散漫而引起安全事故。
2.1 训练方法。教师通过多样的训练方式,来让枯燥的训练变得好玩,让学生体会到乐趣,从而感兴趣。农村小学生的体育课余训练多在室外进行,他们往往经受不住外界条件的引诱和干扰,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如果教师把练习内容加以研究,采用游戏的方式提出来,给学生的直观感觉是:我们在做游戏,只不过游戏的内容有点不一样。适当地进行游戏化教学,可以使练习内容变得有趣,让学生对练习项目有兴趣,有兴趣后学生对运动项目的态度就会发生转变,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2 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好心理指导。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让学生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这样才能更有效的预防课堂安全事故发生。由于农村小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自我安全意识较低,体育课堂上和同学之间不注意掌握尺度,在和其他同学碰撞中就很可能会摔倒。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做好批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不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另外,在课堂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状态,对学生的异常情况要做好引导。再者,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如果发现有学生身体表现出异常时,要及时处理,防止出现安全事故。最后,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如今的农村小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较为薄弱,受到挫折打击时容易情绪过度反应,遇到困难也容易退缩,在体育运动中不吃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内心想法,通过针对性的引导,适当性的做挫折教育,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其能够在运动小学会自我保护,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体育锻炼,这样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能有效的降低。
2.3 依托游戏设置教学情境。农村小学生本身活泼好动且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特征展开情境构建,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情境。游戏就是农村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将游戏带入体育课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有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情境设置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他们都非常熟悉的游戏,另外也可以结合具体体育项目设置趣味游戏。教师并不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喜欢这些游戏,这就需要教师兼顾大多数学生并做好动员工作,使得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融入其中,同时通过奖惩制度的引入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2.4 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开展室内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视频进行播放。调查发现,有许多男生都将一些NBA球员作为自己的偶像,谈起篮球,他们不仅兴致高昂,还能够与兴趣相投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因此,在学习篮球时,可以在网上选择一些NBA比赛片段在班级内播放,这样的视频能够成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学习一些篮球技巧以便于日后学习模仿。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体育老师需要探索更多的,更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模式,尝试更多适合农村的一些项目,融入教育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不断稳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下一代的身体健康而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