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影
(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 贵州 毕节 551700)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的人文学科,它蕴含丰富的知识内容和思想精神。听障学生想要学好语文知识,必须要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文章有不同的体裁和形式,这就要求听障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阅读能力,才能从中汲取知识、积累经验、收获启发。议论文作为一种比较难以理解的文章形式,会给听障高中生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需要采用更加科学的阅读策略,才能促进听障高中生提升议论文阅读素养和能力。
相比于小学和初中,高中知识的难度较高,对于听觉感知能力障碍的听障高中生来说,无疑是加大了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所以教师应注重传授学习方法,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促进听障高中生能够快速找寻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以提高学习成果。特别是在教议论文时,教师应引导听障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快速从关键词、关键句中了解文章大意和主要特色,从各个自然段内容中提炼知识要点,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当然,一篇议论文中可能有很多观点,只片面地把握一个观点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会使学生以偏概全地理解文章,从而陷入思维误区,所以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提炼议论文的中心观点,在把握文章整体的基础上捋出线索和确定思路。通过通读全文,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将零散的各个段落的中心大意进行整合,分析作者提出的观点及其论证观点,深入思考各个观点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最终在逻辑推理中确定中心观点,以此促进学生更加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及收获感悟和启发。
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高是在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入了解知识的内在规律,加强知识和经验迁移,才能从旧知识中提炼新知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对于听障学生来说,学习议论文的难度极大。若是能在一定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议论文,那么找寻和挖掘作者的观点将会更加容易。基于此,教师仍应将议论文教学重点放在知识传授上,不断开阔听障学生的视野思维,扩充听障学生的知识储备。议论文可以有很多观点,也可以驳错误观点,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议论文,在进行学习时学生都应有良好的评判能力,以及认识到答案可能不只有一个。唯有如此,才能从文章中提炼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不断激发学生善于以知识和经验为依托的学习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迁移、转化、拓展、延伸知识的能力。通过给予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使学生在经过大量议论文阅读训练后,能够不断自我优化知识结构体系。
听障学生缺失听觉感知能力,使得他们很难利用交流的方式和手段增进理解能力,这给他们学习议论文带来极大负面影响。而议论文学习更加强调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找寻论点、论据、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进行筛选、转化、加工,以得出想要的答案和知识。由于个体素质和能力的不同,在学习议论文时需要借助合作与交流的方式,绘声绘色地分享彼此的思考成果,才能有助于突破个人思维局限,这显然不符听障学生的现实情况,不能促进听障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应另辟蹊径,从其他角度上培育听障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能为听障学生学习议论文知识提供支持与保障。比如在开展议论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将文章中的观点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从视觉角度分析和理解作者提出的观点。然后在情境中带领学生设计问题,使学生在提问、解答中获取知识,以此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讲解,还需要坚持开放性原则,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从更多的视角上剖析观点的正确与否,要让学生走出常规思维的局限,找寻其他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以此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是学生积累知识和丰富经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知识应用的深化,是学生夯实知识应用和沉淀经验的有效方法。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了帮助听障学生夯实语文基础功底,发展听障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仍需要将锤炼写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通过开展仿写、续写、写读后感等写作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加深刻地认识与理解议论文知识。此外,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所写的作文中掌握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然后依据实际需要,拟定一些议论文题目,让学生围绕题目要求,利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写一篇高质量、有特色的议论文。如此一来,既能训练学生的议论文理解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听障高中生的议论文理解能力,发展听障高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应以把握文章整体为前提,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依托,以发展思维能力为保障,以锤炼写作能力为目标,开展议论文教学活动。通过传授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和技巧,加强知识和经验的提炼,促进听障学生在阅读议论文中汲取知识和经验,收获思想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