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保舟
(江苏省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江苏 泗洪 223900)
从当前课程改革要求来看,“电子书包与初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模式与策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改进教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电子书包是指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便携式终端。课题组把它定义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电.子移动终端和网络学习资源为载体的,适用于学生课堂内外学习各个环节,覆盖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教与学的系统平台”。从硬件设备看,即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终端设备:一是网络环境(无线网络基础条件),二是学习终端(平板电脑);从学科资源看,即按照课程结构整合而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包含数字化教材、教学管理平台、数字化教辅资源、软件学习工具等。
2.1 教学观念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电子书包的简单应用,而是从学生认知领域、情感方面、能力水平等角度出发,把电子书包恰当合理地嫁接、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将教师/学习者、知识资源、技术和外部机制纳入一个生态系统中,强调电子书包“用”的价值,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统一。
2.2 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一是借助丰富的教育资源平台、学习软件及师生自主开发教学成果实现资源的价值共享。二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某个问题,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的支持。强调让学生自己利用电子书包开展自主学习,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价值体验。
2.3 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电子书包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能创设更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针对课前、课中、课后不同时段的更为科学高效的学习,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师生互动方式、教学策略的应用等。
3.1 “电子书包多组件参与探究”教学策略。几何定理和函数的学习离不开动手操作和实验验证,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新常态的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三种动手操作途径:一-是图形计算器,二是互动题板,三是可以直接将flash发给学生。这些组件的共性就是能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揭示蕴含其中的数学规律和本质属性,便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而且,所有学生的“探究成果”都能呈现在屏幕.上,教师可随机调取学生的探究发现并加以具体分析。这与传统教学不能得到有效及时反馈相比,要优越得多。
3.2 “电子书包与PPT、几何画板融合”教学策略。PPT教学课件简洁、清晰、直观、大容量等优势已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可,而且这款教学软件经过多年的实践应用和不断优化,其功能也日臻完善和强大。平台上打开电子书包,可兼容PPT课件,这使得我们使用电子书包更为方便快捷,共同发挥电子书包和PPT课件的强大优势服务教学。几何画板在几何教学、函数教学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强大,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为此,我们通常同时打开电子书包和几何画板界面,教学内容需要使用几何画板,就切换到几何画板界面;需要使用电子书包进行互动试卷练习、随机提问、作业展示等,就切换到电子书包界面。
3.3 “大数据+错题本二次组卷补救提升”教学策略。电子书包中的错题本能自动收集日常练习中的错题,这项功能能较好地帮助教师对中下水平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教师根据大数据提供的出错率进行二次组卷,设计适合全班或部分学生需重做的针对性练习,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达到掌握水平。我们不可能改变学生成绩正态分布的规律,但我们通过加.强纠偏纠错可使学生的整体成绩普遍提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尽可能得到更大提升。
3.4 “微课微信群助推自主学习”策略。开始时我们使用电子书包班级空间管理学生的学习,但随着手机微信的不断普及,我们发现使用微信更方便家校联系和沟通。我们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建立学习小组微信群,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小组,每当组员有不会的疑难问题,其他组员可以在微信群中推送讲解小视频或语音讲解。这种方式既可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又使各位组员更为深刻地理解问题,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教师们在这方面的探索也取得突出成效,经常会把班级学生视频中的好的解题思路放到课堂.上或推送到其他小组进行展示,使学生学到他人智慧,促进思维能力的改善和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书包的不断更新换代,我们还需要不断深人研究,更好地将电子书包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根植课堂,以生为本,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