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22 11:46:09黄庆武
读与写 2021年32期
关键词:糖果数学知识情境

黄庆武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鸾凤中心小学 福建 光泽 354100)

当前的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深化,对于学生的教育方法也越来越人性化,小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利用生活情境进行的教育活动,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与学习特点,而且可以明显地改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度。所以,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育活动中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1.生活情境法相关概述

生活情境法的含义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建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的方法,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生活情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指导中。数学老师可以重现学生在生活中难以直观认识的知识点,因此学生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教师可在无形中教授数学知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技能。

生活情境的好处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可以明显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并减少课堂教学中过于抽象的数学术语的使用,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学生熟悉的常识所替代。第二,可以锻炼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最后,学生可以探索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知识,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并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热爱数学。

到目前为止,仍然有部分数学老师习惯于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来进行教学工作,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学生可能无法更清楚地理解所涉及的具体含义,也会受到独立思考过程的影响。因此,我国提倡采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生活情境教学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接触数学,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实践能力的目的,学生便可以很好地将他们学到的数学知识整合到现实生活中。

2.生活情境法具体应用策略

2.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相比幼儿园简单加减法,小学数学知识更加复杂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在学习这些数学知识时,需要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从浅到深地学习。小学数学主要基于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它们共同构成了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这些较为抽象的符号使许多小学生很难学习数学。小学数学学习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便是从数学题目中提取各种定量关系,一般来说,为了从这些词语中提取重要信息,学生必须具有基础的逻辑思维,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在这一领域的能力,教师在解释数学知识时可以将这些数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以此来达到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这一目的。

示例:在小学学习加法和减法时,学生通常无法相互推论。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这种定量关系[1]。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数学教师可以使用实际产品销售来进行举例说明。在正常情况下,家长会带着孩子共同进入各种商店,在此就会发生金钱交易,教师可以以商品价格与实际支付的金额为例,它是学生对生活现实的理解,并且更加贴近生活。例如,当购买衣物时,教师可以自由设计衣物的单价,并将其与支付的钱自由地混合在一起。学习加法时,可以自由组合,让学生算出来总共需要多少钱。学习减法时,可以使用价格与实际付款之间的差作为示例。这种教育可以将无聊的数字或符号语言变成生动有趣的语言,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并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知识。

2.2 生活情景教学的课堂落实。数学知识的应用遍布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在数学知识的背景中塑造的。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不仅练习简单的计算问题,而且需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2]。因此,教师可以在进行数学活动时将生活情境充分融入课程中,学生可以很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为了使学生喜欢数学并减少对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教师必须在挑选生活情境的过程中选择有趣的案例,具体取决于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进行数学减法的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游戏分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在学生玩游戏的间隙中,老师首先需要取出20个糖果,并将20个糖果分为3组,第一组分得6个糖果,第二组分得4个糖果,最后一组分得8个。提问:老师将这20个糖果发给三组学生后,还剩下多少糖果?如果学生回答正确,老师可以将糖果作为奖励发给学生。通过这种学生可以广泛参与的生活情境进行课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

2.3 选择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解力。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逐渐深入,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教学,始终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吻合。由于很多知识点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总是抽象且复杂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大多数应用起源于现实生活,这些生活案例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点[3]。此外,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知识点来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并通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自行练习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示例:为了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理解水平,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老师可以从销售层次入手,通过这种方式强调四则运算的关键性。同时,教师可以使用真实的教育示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假设小明去文具店购买文具的情景来进行教学工作,小明一共购买了铅笔和橡皮两种文具,先后去了两家文具店。第一家文具店的作业本售价三元,铅笔售价四元,第二家文具店的作业本售价两元,铅笔售价六元。提问:小明应该选择哪种购买方式才是最省钱的。本案例便是四则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特定应用[4]。

3.总结

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供多种教学空间,改变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氛围,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创建一个更高效的数学教室。在某些应用中,教师需要注意相同的指导方针,可以适当地使用竞争机制,将教育目的与教科书的内容相结合,从而通过类比来实现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达到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糖果数学知识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四块糖果
四块糖果
观察:糖果找不同
孩子(2019年4期)2019-04-11 03:10:00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