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平
(广东省茂名高州市第七中学 广东 高州 525200)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随着网络普及,目前信息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了教育教学领域。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验证学习水平和了解知识情况以及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实验教学落实效果并不理想。如果能将信息技术加入到实验教学中,往往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信息技术优化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1.1 投入力度不足,缺乏基础设备。从学校的实验设备投入力度来看,很多学校对生物实验教学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实验基础设备,比如显微镜等仪器明显不足,教学的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缺乏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或者设备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实验的需求,这些都给落实实验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从而影响到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
1.2 教学模式形式化,教学内容单一。从目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来看,课堂教学结构体系不是特别的完善,很多教师无法完成完整的教学,尤其是在课前导入这个环节,没有准确的认识,基本就是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课堂中单方面讲解知识,缺少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对教师讲解的知识只能被动接受,缺乏主动了解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会下降,学习上变得更加的懒惰,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另外一些教师无法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内容,会导致课堂内容讲不完,这也说明了教师没有准确的落实课堂教学计划,教学比较随意,浪费了时间,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落实。[1]
2.1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和生物实验教学的结合,能够让教学模式变得多样化,丰富生物教学资源,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同时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社会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比如在学习初中生物七年级《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完成教学,教师首先设定好这节课学习的目标,从知识角度让学生正确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等,从能力角度要求学生借助实验掌握人体结构层次。教师在学生实验之前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出相关的内容,通过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形象化的转换,借助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建立起对生物实验的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2.2 优化实验方案,提升学生实验水平。实验方案决定了学生实验课中学习的效率。信息技术可以为实验课提供丰富的资源,教师也可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水平。所以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要注意对实验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提升实验水平。[2]比如在落实《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这部分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就实验的步骤做出进一步的改善。那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验过程评分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完成,做好各项数据的收集,这样能借助数据清楚地掌握学生的情况,然后对学生做出精准的评价,借助评价引导学生更加自主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借助信息技术规范了本节课的实验步骤,也优化了实验的方案,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生物实验水平。
2.3 拓展实验宽度,丰富实验课程。在落实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实验进行一定的拓展。比如可以借助微课先去突出实验中的重难点知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微课用视频记录下教师在课内外教学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具体的教学过程。这样可以给到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一个知识点。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可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的范围。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的实验,使得教学有效性得到有效的提升。[3]
总而言之,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目前生物教学的必然趋势,初中生物教师应立足于当前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校一定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要充分认识到实验对学生的意义,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并利用相关微课视频拓宽实验宽度,丰富实验课程资源和形式,从而促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效率提升,提高学生生物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