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静
(甘肃省庆阳市庆化学校 甘肃 庆阳 745000)
教育扶贫教师在行动上要行动迅速,从严抓好对照检查、查漏补缺和整改提高工作,高标准迎接各级检查考核。由于学生自身的基础以及理解能力的不同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大不相同,学生被动分成了学优生、学困生。为了让所有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共同成长,教师要格外关爱学困生,让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一帮一地带领数学学困生学习数学,摆脱学困生的称号。“一帮一”学数学学习方案的教育初心在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让学困生学习学优生身上的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和数学素养。教学相长,数学成绩优秀的同学在学困生身上吸取经验、练习做题思路,变得更为优秀,成绩普通的同学在学优生的帮助下不断提升,增强对数学的自信,努力追赶优秀的学生,整个班风变得优良。
教师应该首次与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接触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试图帮助学困生逐步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老师进一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通过观察学生的细微学习习惯、对待数学的态度,真实把控学生的学习状况以求逐步改进。当老师足够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接下来就能因材施教,选择最适合的“一对一帮扶”对象,为每一对互助学生设定相应的阶段目标,老师及时监督完成。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中,学习第一单元“有理数”时,这一单元涉及到正负数以及有理数的基本运算,本身内容不难,但是有些同学在小学的数学基础较差,导致学起来费力,有些同学基础还好但学习态度不端正,仍然以小学的态度学习数学,也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教时应该及时通过班主任了解各个学生的班级表现和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合适的帮扶同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加以鼓励,发现点滴进步就要及时表扬。[1]
学困生存在着数学基础差、运算能力差、理解能力差、运用能力差的多种问题。而数学是各个学科中相对最难的一科,老师不应该要求学困生突飞猛进,即使安排一对一互帮互助,教师也要关爱学困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以及日常的数学测验中都应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比如在课堂上为学会收设置简单基础的数学问答,布置课后作业时降低学习任务的难度,老师要从作业的数量和难度上尽量照顾学困生。
例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困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我在课堂和课下进行巧妙设计学习方案。在课堂上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老师设计一些学困生能够完全回答的简单的基础问题,鼓励大家勇于回答问题,他们给出答案后,老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在课后,老师为他们设置“一帮一”的学习帮手,同时也会给他们推荐一些解决数学基础问题的辅导书,不给他们布置过多的任务,引导他们在稳中求进,逐渐提高数学成绩。[2]
数学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困生。只有尊重理解学困生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实施一对一帮扶才能收获最大的效果。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首先要是学生的心灵导师,帮助学生探寻数学困难的原因。与学优生相比较比,老师更应该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建设,他们往往更容易受到学习压力的伤害,要更加尊重学困生的人格,理解他们的苦衷,体谅学困生学习的难度。教师用多鼓励、多赞美、少批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尤其不能用刻薄的语言打击他们,以免加重学生的消极不满情绪。积极情绪和情感可以助长动机性行为,也能促动个人产生新的行为。降低对数学成绩的硬性门槛,激发学困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当学习完本单元第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困生安排一些简单的习题,比如为他们多设计一些“有序数对”的习题,让他们多练习注重“复习巩固”板块的习题,经过两三天的反复训练之后再让他们尝试“综合运用”和“扩广探索”的题目。[3]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学习成绩脱贫,初中数学学科的学困生往往具有以下的特点,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速度都较差,不能正确区分数学课堂的重点。由于他们缺乏基本的数学学习技能,使他们在课上和课后的后续学习都更加困难,也会丧失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总而言之,一帮一学数学的学习方案是一项持续时间长、任务十分艰巨的教育工程,教师需要倾注爱心与耐心,帮助学困生增强对数学的信心,期待学困生得到的收获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