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晓娟
(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第一小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在对小学数学科目的教学中,最基本的是需要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其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水平,给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在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培养起对于数学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就能在今后的学习中事半功倍,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将以如何提高和引导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进行探讨,从而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升。
我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的过程中,时代的发展给予了数学课程教学新的意义和前进方向,当前教学中最核心的目标就是要对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培养和锻炼,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生培养自身兴趣,同时帮助推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实现数学成绩的提高和个人良好发展。[1]例如,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造成上课时不能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对数学课程提不起兴趣,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会容易被学习压力打垮,容易感受到上课中的消极因素,产生一些疲劳感和情绪,这样就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因此,需要注重对于学生上课兴趣的培养和激励,建立奖惩机制,比如在数学课程中,对一些回答上来问题的学生,可以进行奖励,对部分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教育,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数学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个人能力。
在对于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讲求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注重以兴趣为导向的教学方式,[2]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开拓新的教学模式,最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收获良好的效果。这种培养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不但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程本身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正常的课堂活动中来,提升其参与感和兴趣,进而完成了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课程改革的目标。
3.1 加强教师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了学生带路人的角色,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能力就需要符合教学发展的要求,要加强引导学生数学兴趣的提升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采用下发导学案的课前预习方式,让学生先对要学习的知识有良好的把握,在有了一部分课程基础后,教学质量便会提升,在教授圆周率这一环节时,教师下发了导学案对圆的相关知识介绍,使学生们在填写导学案的同时,也了解到了课外常识,提高了学习兴趣,扩大了课程背景的了解,实现了高效教学。因此通过提升教师自我素质,多种方式并举,就能从根源上解决课堂教学缺乏效率的问题。[2]同时,通过一些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就能实现学生兴趣培养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入生活中的数学模型案例,就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了解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后,也能够在学习中更为主动和深入学习,提高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学生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培养下不能实现数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教学中,三视图这一课,如果教师只是单纯讲述课本知识,不去用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比如学生自己摆木块、看教学视频等,学生无法更好地接受这一章节的知识,最终就不能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实现。在学习了一些先进城市的教学模式后,教师也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采用比如说高效课堂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在上课之前就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对课程有一个初步的把握就能在上课的过程中事半功倍,让学生先对课程内容有良好的兴趣和主动进取的能力。
3.2 对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引导。要加强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要落实到教育的根本目标上来,这就需要教育者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引导形成,从多方面加强学生学习能力。这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了解个人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而可以更加具体地完成对于学生各方面学习困难的解决和自主性引导,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完善教学策略。[3]比如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们进行沟通和联系,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就能够有目的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孩子兴趣的提升,锻炼其学习能力。
3.3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于缺乏基础设施如课堂资源、互联网教学设施的地区,学生不能更加方便的进入数学课堂进行学习,进而制约了学生个人兴趣的提高,比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设施不全,学生没有一个稳定的地方学习,这样的地方更需要对其投入力量建设,才能从客观条件上保证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培养,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方式,以实现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推动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