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晓寒
(山东省邹平市好生街道中心幼儿园 山东 邹平 256219)
幼儿园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种,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认知习惯。创意美术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幼儿的认知能力,促使幼儿在参与此类活动时,可跟进教师的教学节奏,完成相应的美术学习任务。另外,创意美术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幼儿在参与此类学习活动时,可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可强化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也可满足幼儿兴趣要求,为幼儿参与此类活动提供动力保障。
创意美术活动与普通美术练习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创意性的美术行为,然而创意性的美术行为往往与幼儿自身对美术资源的真实兴趣相关,为此,若要提升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质量,幼儿园教师应在提倡教学中注重发掘幼儿美术兴趣,并将幼儿的美术兴趣与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注重课堂教学细节。具体而言,首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将幼儿的美术兴趣与具体的事物对应起来,例如动物类、植物类或建筑类等;其次,在初步判断幼儿的兴趣之后,在开展创意性美术活动时,幼儿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自身的兴趣发挥想象,随意描绘和创作。此间,为了降低自主创作活动的难度,幼儿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为其提供相应的绘画指导,进而在突出课堂教学细节的同时,也为幼儿提供表现自身兴趣爱好的渠道。在此基础上,幼儿可在参与此类创意美术活动时,获得较强的学习动力,进而可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后续的美术创意学习活动中。
在应用美术教学资源时,幼儿教师应采用合理的办法整合美术教学资源,拓展创意教学的渠道。具体而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幼儿美术教师需要确定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主题,此主题可为动物类主题,也可为景物类主题;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幼儿准备相应的美术学习资源。例如,如果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创意类花朵,则在开展活动适合,幼儿美术教师可在教室前放置一些各种形状的花朵,为幼儿提供模仿描绘的对象;再者,在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幼儿教师也可为幼儿讲解花朵的颜色特点和不同花朵的形状特点,引导幼儿进行大胆想象,从花朵的颜色或者形状方面进行创新。受限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一些幼儿在参与创意美术活动时,可能不会很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为此,幼儿美术教师可缩小创意教学的范围,专攻花朵的某类特征,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也可降低幼儿美术学习的难度。
在开展创意美术教学活动时,幼儿美术教师也应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借此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具体而言,幼儿的想象力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但受限于幼儿的活动范围和不同家庭的家庭教育质量,一些幼儿对事物的想法非常简单,后天的创造能力明显不足。为此,在课上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幼儿展示各类美术创作作品。在选择此类典型作品时,幼儿教师一定要选择内容相对简单、色彩相对鲜明的美术作品。此类作品不仅可为幼儿参与美术创作活动提供有效的资源,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作用。幼儿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直接为幼儿讲解此类作品的创作过程,从色彩、线条以及画面布局等角度引导幼儿思考,并借此为幼儿介绍一些简单的美术创作理论与概念,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美术创作习惯,这样也可为幼儿创作创意类型的美术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为幼儿播放一些与美术创作相关的短片或者动画、影视作品,通过应用声情并茂的教学方式,发掘幼儿的创新创造潜能。
在开展创意美术教学活动时,幼儿教师应注重强化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并深入贯彻个性化教学理念。具体而言,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点,对各类事物的探究兴趣也不尽相同,面对同类型的事物,幼儿内心的想法可能很不一样。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开展创意美术活动时,幼儿教师应积极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导幼儿描述内心的真实想法,特别是在色彩或者事物类型的喜好方面,幼儿教师在获得此类信息之后,可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美术学习建议,引导幼儿在参与创意美术活动时,抓住内心的实际想法,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发挥自身在绘画上的优势。这样的教学过程并非引导幼儿追求与众不同,而是引导幼儿表达内心真实想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持续性。
总之,本文针对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四方面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发掘幼儿美术兴趣,注重课堂教学细节;第二,整合美术教学资源,拓展创意教学渠道;第三,借助教学工具,丰富美术教学内容;第四,强化课堂教学互动性,注重课堂教学个性化。幼儿教师在开展创意美术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以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性,启发幼儿积极思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