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娜
(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测井小学 吉林 松原 138000)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以独特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因此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我国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这是一门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科目,对于扩展学生的知识层次,挖掘创新性思维灵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以往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实际教学的需要,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就应该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实现更为高效的教学。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课程,很多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实际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帮助。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关注教学方式生活化,将其充分运用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以信息技术和生活为对象建立紧密联系,构建相应的教学平台,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注意力,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更高,教学效率显著提升。教师在生活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这样的教学更加趣味和新颖,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改变以往教学低效的局面[1]。例如,在“修饰文字”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课堂上为借助多媒体视频的形式呈现一篇文章,之后选择图片和音乐进行修饰,此时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在这样情境中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获得了丰富体验,之后讲解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修饰自己的文章,这样就会有助于生活化教学目标。
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也需要具备探究合作意识,通过与老师、同学的讨论交流,这样更加有助于学习效率上的提升。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就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自由活跃的教学氛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科学组建学习小组,之后精心设计提出合作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明确责任分工,共同讨论交流,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演示文稿”的教学中,就可以要求学生合作完成“自我介绍”,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有的搜集材料,有的负责文字编辑,还有的进行作品美化,从而在合作学习中提高了教学效率。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为了确保知识内容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学生完成的相应的学习任务,所以习题练习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每次的新知识讲解之后,为了让学生及时消化理解掌握,就应该安排相应的习题任务,促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此时,教师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设计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样可以驱动学生去思考解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也就会学而有所获,确保了信息技术的良好教学效果[3]。例如,在Excel电子表格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安排表格函数的简单运算、统计图的绘制与分析等任务,这些都融入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就会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促进了信息素养的培养。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模式多元化方面的探索,单一固化的而教学形式存在很多的弊端,只有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自我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