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在培养学生法治素养过程中的功能

2021-11-22 21:21
读与写 2021年25期
关键词:案例法治法律

严 京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法治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能力”。这种素养是现代公民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素养对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中明确指出法治教育要完成“从传授法律知识到培养法治观念、法律意识的转变”。这其实就是在强调要在教育中,要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

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部编版初中政治教材从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一系列调整后,更突出了宪法教育的内容。这使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成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精选案例,发挥案例的不同功能,来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1.知法,以案例来解释法治知识

了解熟悉与法治相关的知识内容是培养法治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当下,虽然有部分初中生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对法治知识有些许了解,但从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更多的初中生对法治知识仍较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借助课本教材进行普法教育,让学生先知法,了解法律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课本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文字材料,共学生进行自我阅读与学习。但有些文字内容过于专业化,让学生难以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知识原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案例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学习。

比如,在教材“犯罪”中表述“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和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难以通过阅读这样的文字内容就明白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饮酒驾驶与醉酒驾驶的案例,分别从两者造成的社会影响、触犯的法律、受到何种处罚三个角度来进行对比,由此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饮酒驾驶是一般违法行为,而醉酒驾驶是犯罪,进而通过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法律知识。

再比如,在教材中,有关正义的内容里,提到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这是司法的无罪推定原则,但学生对于这样的法律内容不能完全理解,经常会有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感觉他犯罪了却可以因为没有掌握证据就要判他无罪?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张玉环平反案”进行解读,为什么无罪推定原则是司法文明的重要标志,为什么宁可错放,也不可错判。进而通过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法律条文,感受法律原则。

2.懂法,以案例来认同法治精神

在学习了解法律相关知识之后,培养学生法治素养还需要学生能够将知识内化,理解并认同法治精神。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法治生活的具体经验,在很多时候,法治精神对他们更像是虚幻的影像,难以说清楚具体是什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案例来让学生具体感受法治精神,体会法治的魅力。

比如在教学中讲授正义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选取男子劝阻老年人在电梯内吸烟,遭遇老年人在劝阻过程中猝死,被其家属要求进行赔偿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法院二审的时候判决这名男子不需要进行赔偿,这样的判决对社会来说有什么意义。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正义这种法治精神。

再比如,在讲的“法律的作用”的时候,也可以引入女大学生状告迪士尼禁带食品侵权,要求迪士尼进行赔偿并最终胜诉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法律知识、具有法治精神对我们公民来说,是真实有用的,可以在个人权利遭受侵犯时运用法律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利,进而感受到法治社会的魅力,增强对法治的认同感。

3.学法,以案例来体会法治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于法治生活感觉很陌生,要举例的时候想不起来生活中的事例是法治知识的具体体现。其实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不缺少法治,只是他们缺少对法治的具体认知,以至于感受不到日常生活也就是法治生活。因此,在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一些生活化的案例,让学生在学法过程中逐渐将生活与法治联系起来,学会透过法治看生活。

比如,在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过程中,学生易产生一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特别神圣的制度,决定的都是国家大事,与自己的生活不相关的感觉,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用人大代表提议修改儿童票或者《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了修订的案例,拉近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距离感,让学生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很多方面的改变都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是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行使职权带来的。

再比如,在学习权利与义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列举一些学生生活中会涉及到的权利与义务的例子,像认真学习、爱护公物、不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等,让学生意识到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是权利与义务的具体体现,尤其是每次例举教育权的时候,学生都会有一种惊奇感,原来我没有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都是没有珍惜受教育权的表现,学生立刻就能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真的在与法律息息相关,拉近了他们对法律的距离感。

4.用法,以案例来指导法治实践

培养法治素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律,让法律知识来指导生活实践。但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学习法律知识后直接让他们把知识用于实践有较大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以一些案例来做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行在生活中进行法治实践。

比如,在学习《维护权利守程序》这一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不同的购买到过期食品怎么维权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维权方式之间的区别,在不同情况下我们如何选择合适的维权方式。在此基础上,收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侵权案例,让学生从中选取合适的案例,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以此来逐步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法治真正的践行者。

总之,在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过程中,案例是一个有力武器。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案例,发挥好案例的不同功能,为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而努力。

猜你喜欢
案例法治法律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样板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文明养成需要法律护航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