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庆
(安徽省定远县新区实验小学 安徽 滁州 233200)
数学是一门抽象且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还未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教师可以依据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数学体验,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知识系统性学习的起点,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和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及知识的实用性体验。从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遵循的思考性、趣味性以及综合性原则出发,在教学中设计实验,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思考,并且将已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数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基于抽象的特质,课堂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体会到抽象概念下知识点魅力,越是抽象的知识点,对学生的吸引力则更小,此时,可以在某些环节采取实验教学,用以将抽象理论知识具象化,可操作化,增加小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小学数学很多知识教学都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模式,用猜测、推理、验证的方法来得出某一理论或者知识点,比如面积、等式的性质、体积、容积等等。
一般而言,理工科教学都会用到实验教学法,因为依据实验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的硬件设施和器材得到了完善,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的条件也比以往好了很多,因此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为了创新数学课堂,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进或设计一些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观察、探究、讨论中获得丰富的课堂体验,从而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
2.1 动手实验,学习新知识。以前教师追求教学速度,且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力和理解力,总是将新的数学概念、定理直接的告知学生,让学生依据概念、定理来做题,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不能清晰而准确的理解数学概念、定理,所以会导致其在应用时思路受阻,无法顺利的解决问题。基于此,如果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中进行学习,则一定能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为了使学生自学长方形的表面积,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回顾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其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火柴制作一个长方体,然后通过对长方体的观察、测量,推导长方体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能够清晰地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六个长方形的总和,对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有重要的帮助。
2.2 动手实验,总结新规律。新课改提倡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数学教学不再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要知道,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需要探索,以前都是教师直接为学生讲解的,如今更提倡学生主动发现,所以教师在教学数学规律时,可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趣味实验中进行探索,从而使学生自己总结数学规律,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成就感。
2.3 动手实验,探索新方法。动手实验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开拓新思路的有效途径。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方法、数学思想、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上有更深刻的感悟。不过,在设计数学实验时,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的实验更符合学生的需求,也更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准备了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作为实验器材,其次要求学生通过将圆锥盛满细沙倒入圆柱的方式,总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即:同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这时学生A提出质疑:“假如圆柱和圆锥是实心的,教师又应如何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呢?”学生B表示,空心的圆柱和圆锥,可以采用填满的方法推算他们体积的关系,那么实心的圆柱和圆锥,就可以采用“排出”的方式,先将圆柱和圆锥盛满细沙,然后再计算排出的细沙的体积就好了。可见这样做能够有效地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思考并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新方法。
总之,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合作,更需要师生的合作,需要教具学具的支撑。要想上好一节实验课,需要教师与学生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教师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