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莉兰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乐育小学 广东 梅州 514000)
小学教育作为整个学生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年龄限制,其思维犹如一张白纸,因此班主任要尤其重视对学生思维和价值观的构建,防止其受到其它落后因素的影响,阻碍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学生正处于初步接触教育的阶段,对任何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为了有效凝聚学生的好奇心于学习上,班主任要尤其注重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高效率的接受课堂教学。
1.1 班级管理不规范。在当前的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过程中,普遍存在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主要体现在班主任以自己的标准对班级进行管理,而忽视了班级班规的巨大作用。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例如两位同学之间发生了口角,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并不是指责两位同学,而应该从班级班规的角度出发,即通过运用制度化的班规,来对两位同学进行日后的处理,初次之外,学生发生口角或其它行为时,指责只是其中稍轻的一部分,重点是将两位同学同归于好,如此才是班主任应该要履行的职责。而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由于班主任对类似事件处理的经验不足,如此便会导致其从自身想当然的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最后有可能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扩大化了问题的严重性,不利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1]。
1.2 班主任教育思想过于落后。班主任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其主要任务是塑造学生的健康、积极的精神世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对学生进行培育的过程中,教育思想极其重要,教育思想是班主任对于学生处理的基本框架,在面对学生时,主要从该框架进行教育,班主任教育思想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构建,进而影响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在当今的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构建中,存在着班主任教育思想过于落后的现象,由此便导致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容易与时代脱轨,例如传统的教育思想更加在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对待学生问题的解决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成绩,防止因为矛盾而导致成绩的下降。而当今的教育思想,主要目的从以学生成绩为主,转变为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精神世界为主,即构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班主任教育思想的过于落后,不仅会使得教育效果大大下降,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阻碍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1.3 缺乏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班主任作为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主体,要善于与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最后“对症下药”,保障学生的正常发展和构建彼此间的和谐关系。但在实际的班主任主持班级的过程中,存在班主任缺乏与学生间有效沟通的现象,班主任离学生越远,学生越发觉得班主任是一位很难相处和沟通的人,最终会导致学生间存在矛盾却没有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甚至引发严重的后果。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一方面不利于班主任掌握和了解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依据实际的班级情况做出相应的班级政策,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构建班主任与学生间的和谐关系。众所周知,和谐关系的构件不是单方面的,既要班主任主动与沟通,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也要学生信任自己的班主任,如此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向班主任交流,从而实现和谐关系的构建[2]。
2.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小学教育作为学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且持久的,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初步融入校园的群体生活,与平时生活有十分明显的差异,并且相较于日常的自由生活,小学的学习生活无疑更加制度化和规律化。在这样一个较为复杂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和价值观培养极其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甚至产生根深蒂固的效果。鉴于此,为了防止学生的思维受到影响而没有及时进行调节,此时就需要班主任担当起这个调节者的生活,通过与疑似问题的学生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借助学生的谈话了解其思维和价值观,从而对该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如此便方便日后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其进行思想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班主任加强与学生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初步踏入校园,无论是对周围同学的关系,亦或是对班主任的关系,都处于一个陌生的状态,对待日常的学习也是按部就班,没有培养出自己的学习兴趣。居于此,班主任加强与学生间的和谐关系,对提高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具有重要作用,在学生信任班主任的基础下,对待班主任所说的好好学习也就更加乐于接受和实践,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成绩的方式期望得到班主任的赞赏和鼓励,最终形成良性循环,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2.3 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品格。在当今时代,个人的品格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的人员招聘过程中,由以往的只注重个人能力转变为品格和能力并驾齐驱,优秀的能力无法保障是否会因个人因素而导致单位运营发生损害,只有同时具备优秀的品格和个人能力,才能够在当今时代的各个岗位上有所进步。在小学教育阶段通过加强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有利于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和品格进行塑造,即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品格。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领航者,需要把握每一位同学的思想状况,对于思想有所偏差的学生及时进行沟通和调节,如此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品格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师生的沟通也能够拉近彼此距离,对构建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作用[3]。
3.1 积极更新教育思想。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想有效构建班主任和学生的和谐关系,对于班级班主任而言,重点是要更新教育思想,即摒弃传统的“唯分数论”,转变为一切为了学生,实现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构建健康的价值体系,实现自我的健康成长。班主任构建学生和谐关系,塑造学生正确思维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如此一方面既可以有效的构建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学生进行高效的思维塑造和价值体系构建。在实际的和谐关系的构建中,班主任要积极进行自我学习和发展,掌握多样化的班级管理方式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技巧,让学生在谈话中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期待,最终将期待转化为动力,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
3.2 加强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对话和沟通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对于构建小学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和谐关系而言,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有效的沟通,一方面班主任可以从中了解班级的最近状况,例如班级风气和学习氛围等等,对于即将出现的问题也能够进行有效的预防,另一方面借助彼此间的沟通,有利于方便班主任了解对方的心理和思想状况,例如对于受到校园欺凌的同学而言,普遍表现为少言、紧张等特征,通过沟通,班主任可以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方便班主任做出具体的策略解决同学彼此间的关系以及对方的心理问题。加强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有效的建立彼此间的和谐关系,既方便班主任掌握学生情况,也有利于学生了解班主任,从而减少彼此间隔阂,优化和谐关系。
3.3 强化班级规范化管理。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势必会因为各类情况而做出错误的决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此便会使得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易产生隔阂,不利于彼此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因此,为了有效避免班主任因其它因素而导致的错误判断,便要强化班级规范化管理,由个体直接管理班级,转化为借助规范化制度来管理班级,一方面有利于营造公平的班级氛围,例如对于部分犯错误的同学,为了避免班主任个人的出处罚而影响彼此间的和谐关系构建,便可以通过班级公约的形式,借助班级的力量来减轻班主任的影响力,有利于维护彼此间的关系,而且制度化的班级公约也有利于改正部分犯错误的同学。另一方面借助规范化制度管理班级能够降低班主任的压力,从而使得班主任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学生思维和价值观的建设中,保障学生的长期稳定发展[4]。
3.4 塑造良好的班主任形象。小学班主任与学生间和谐关系的构建,离不开班主任个人的人格魅力,也即班主任形象。良好的班主任形象可以给同学“如沐春风”的感觉,降低学生对班主任的紧张和畏惧心理,方便班主任与学生间的亲切沟通和和谐关系的构建。塑造良好的班主任形象,要求班主任无论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保持为人师表的态度,从生活细节出发,给予学生以班主任的影响,让学生在潜意识下跟随着班主任的为人和行事准则,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强化班主任与学生间的和谐关系。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班主任和学生和谐关系的构件中势必会面临各式各样的复杂问题,因此,班主任要有一颗耐心的心,对于学生问题的解决不可简单粗暴,必须要细水长流,让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思维和价值观。初次之外,对于彼此间和谐关系的构建,班主任要强化规范化的班级管理,如此才能够让学生信服班主任,有效地构建彼此间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