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教育契机,促进有效沟通
——浅谈班级管理中善于运用教育契机的策略研究

2021-11-22 02:07盛韡玉
读与写 2021年31期
关键词:契机班级班主任

盛韡玉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城第四初级中学 浙江 杭州 311300)

1.研究缘起

记得有位教育前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1]然而,自己从教二十多年来,无论是教学还是教育方面,都有令我束手无策的学生,也就是说总有个别教不好的学生。总有那么一些学生,无论你多耐心,多努力地教,你都无法让他考及格。总有那么几位顽固的孩子,无论你多么苦口婆心,无论你多么掏心掏肺,而他依旧我行我素,甚至还令你伤心不已。在教学与教育的过程中,与学生的沟通越来越困难,沟通效率越来越低。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导致师生沟通不畅的主要原因有:

1.1 “阳奉阴违”的孩子越来越多。实事求是、说一不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现在的孩子承诺的事情却不去落实。每次与其谈心,都挺虚心;但事后,总是你说你的,他做他的。出现这种现象往往是家长和老师逼得。现在有的家长很疯狂,打着为了你好的借口,见不得自家孩子玩。平时看到别的孩子在学习、自家孩子在玩,就很不高兴,甚至假期里,家长也让孩子一直笼罩在学习的压力之下。孩子一犯错,家长立刻火冒三丈,孩子只知道您发火了,根本没有听进您讲的道理。久而久之,就养成“阳奉阴违”的习惯,给师生沟通带来困难。

1.2 离异家庭孩子越来越多。笔者现在所带的班级,总共41位学生,是单亲家庭的就有15位。家庭的变故,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懂事点的,会把父母不和的责任强加于自己,整天郁郁寡欢;不懂事的,自暴自弃,父母都不管我了,我还努力读书干什么呢?……离异家庭的孩子很难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也不愿意打开心扉。教师很难进入他(她)的内心世界,左右他的思想。因此,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发现和捕捉教育契机,才有可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1.3 社会的人文环境发生变化。

(1)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增长。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然而作为现代社会的学生,再也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认为教师一定是知识渊博、令人尊敬的。因为以前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单一来源;而现在的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多,学生的知识面广,有的学生知识储备量甚至超过老师。因此,使少数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程度大打折扣,甚至个别学生会与教师发生语言上或肢体上的冲突。所以,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充分了解学生,寻找合适的教育机会,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2)教师的心理状态发生改变。自古以来,由于深受“师道尊严”等传统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教师职业一直以来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并且教师自身的学历及阅历都比学生丰富,因此心理上自然会有一种难以掩饰的优越感。因此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总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一方。平时在与学生交流时,语气往往带有命令式。一般来说,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时,通常姿态较低,对学生态度和蔼可亲,对学生的大小事情关怀备至,双方沟通比较融洽。但随着教师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管理学生经验的积累,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常常会以经验武断,时常会听到老师说我当班主任的时间比你年龄还长。处理问题,只讲效率,很少从学生的层面去考虑,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渐渐出现鸿沟。同时由于职业特点,教师很少有与社会层面交流的机会。这样就使得教师的交际范围过于狭窄,并且由于长期面对学生,使教师的心情会出现厌烦的状态。这些特点,都不利于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面对这些影响师生沟通的因素,我们该怎么办?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与摸索,尝试从偶发事件、班级评优评先、违纪现象处理、日常生活琐事等四个方面,积极寻找教育契机,适时对学生开展无痕教育,以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2.实施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见,沟通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分数至上”的传统观念一直深深地影响着老师和家长的行为。我们热衷于抓孩子的“学习”,而忽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关怀,往往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

笔者从教二十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在管理中善于运用教育契机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接下去从四个方面进行应用教育契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有效策略的研究。

2.1 从偶发事件中发现教育契机——动机效应法。心理学认为,人从事任何活动都是由需要产生动机、再由动机激发行为的过程。而动机作为人各种行为的内在原因,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研究人际沟通时同样要重视这个基本的出发点。例如:

有一次课间,我按惯例到教室门口巡视,发现班里两个男生竟然坐在二楼走廊的栏杆上。我走过去轻声叫他们下来。等他们下来站到安全地方后,严肃的让他们面壁思过。看着他们无辜、不服气的表情时,我缓缓开口:“坐在栏杆上,万一不小心掉下去,怎么办?万一摔下去有个闪失,怎么办?”听到我的话,他们的眼神由茫然转变为感激。在人际交往刚刚开始时,人们首先揣摩对方的动机是利己还是利他,然后才会决定应该作出怎样的行为反应。这两个学生一开始被我惩罚,感到生气;后来了解我惩罚的动机,表示理解和感激。作为有经验的班主任,肯定会把这教育契机发挥到极致。于是,临时召开班会:把两位同学的不安全行为告知班级同学,明确指出这种行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珍爱生命的安全教育。

教师需要经常思考自己的表达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良苦用心”,当学生认定教师一方的沟通动机是善意的,师生沟通就具备良好的开头。

2.2 从评优中捕捉教育契机——正面引导法。正面引导是指告诉学生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哪些思想是正确的,哪些思想是有害的。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由不同性格差异的学生组成。对一件事有不同的想法和看法是很正常的,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除了家长之外,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然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三观正不正,可以从学生平时的点滴行为中看出一些,但班风正不正,可以从评优评先活动中发现一二。如:

班级评选“阳光学子”,当我收选票统计时,发现有七个男生统一选了一个不太优秀的女生,无论从学习成绩、自身素质等方面都够不上“阳光学子”的条件。看来肯定有同学在搞恶作剧。于是,我通过校对笔迹,马上锁定几个人选。于是一个个叫出来谈话,顺藤摸瓜,七个人全部找出来了。而后一个个批评教育,让他们说出选这位女生的理由。“是不是觉得我们班里,她是表现最好的,你们是不是都喜欢她?”我故意这么说。因为前不久这几个男生合起来作弄过这个女生,我批评过他们其中的几个。估计他们为了报复这个女生,故意选她的。如果没有这次评选,我还不清楚这些“小心眼”这么没有是非观。我及时制止了他们的不良行为和动机,同时在班级里再次强调了做人的基本道理,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小小的恶作剧,如果不及时纠正引导,它就会像一颗“毒瘤”,在学生心理生根发芽。班主任要抓住契机,及时加以纠正,并进行正面引导,使学生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不仅会伤害到同学,而且会扭曲自己的是非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果不及时加以制止和开展正面引导,很容易演变为“欺凌事件”。由此可知,有时多关注、重视班级的评优评先活动,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不仅可以了解班级的思想动态,还可以发现个别学生的品行及格局。

2.3 从违纪中抓住教育契机——正向激励法。正向激励法是教育实施在肯定的和鼓励的情景中进行,让学生体会到积极、振奋的情绪和情景,是一种实施有效教育的方法。[4]班级管理中,学生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学生不遵守纪律时,作为班主任,不能一味歇斯底里地批评、处罚,而是要把它当作教育的契机、促进学生成长的一个机会。如:

一次大课间跑操,平时都是我陪着他们一起跑,所以一般不会有太大的纪律问题。有一次,由于期中考试后,我刚好有事就没去跟跑。跑操回来,我随口一问,今天跑操纪律怎么样?班长说几乎有一半的同学在讲话,甚至连平时很听话的女生也讲得肆无忌惮。

我坐下来静静思考,跑操时老师不在,有几个同学讲几句话是正常的,但这么多同学讲话就有点不正常了,起码说明同学们今天心理非常浮躁。我也知道,有很多孩子经常在我面前表现得“很好”,一旦我不在时,他们就会“露出原形”。

中午,我走进教室,对班里学生说:“请今天跑操讲话的同学站起来。”几个比较诚实的都站了起来。“我知道讲话的同学比较多,不可能就这么几个同学!”我故意板起面孔,装出很生气的样子,我想测试一下班里学生的诚实度,如果学生都比较自觉,我就“重重鼓、轻轻敲”。这时,班长说讲话的女生也站起来吧,于是几个女生也站了起来。从站起来的人数来看,虽然比刚才要多,但还有一些同学并没有主动站出来。于是,我严肃地批评了他们几句,便离开了教室……

这个时候,作为班主任该怎么办?如果你歇斯底里地痛骂学生一顿,只能让学生对你产生畏惧感,以后遇到事情会“阳奉阴违”地应付你。惩罚孩子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承担责任,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结合学生最近的表现,并从今天的跑操事件中,我发现有些同学逃避责任,不愿接受处罚,如果仅对那些主动认错的同学进行处罚,明显不公平。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往往会认为承认错误要受到惩罚,而不承认就不会受到惩罚。于是,我利用下午班会课召开了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班会课上,我对学生说,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没有按一开始说的那样惩罚你们,因为自从看到你们主动站起来领罚,你们在老师心里就已经加分了。因为我知道不仅仅是那些站起来的同学讲话,但你们选择勇于承担错误,就是一种诚实的表现。如果给你们机会,你们是选择勇于承担错误还是选择逃避处罚呢?我想不用学生回答,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诚信是一种美德,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一种品德,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作为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班主任,更是责无旁贷,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努力培养学生诚信和负责任的品格。一切形式化的教育,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对青少年的诚信教育必须从长远着眼,从细节着手。

2.4 从琐事中发现教育契机——自我感悟法。自我感悟法是教师不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是采取迂回的语言、故事、生活情景等方式去接近核心问题,把核心问题暂时放在一边,佯装不知,按一定线索频频发问,将“谜底”留在最后,促使学生自我感悟、自我反思,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

一次中午就餐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男生坐下来吃饭时,随手去取勺子,不小心把勺子弄到地上。他马上捡起勺子放桌上,顺手就把另外同学的勺子拿来用了。而掉地上那个勺子,就留给没到的同学。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在的孩子怎么不懂道理呢?既然知道脏的不能用,为什么还要给其他同学用呢?

于是,中午吃好饭,我马上召开了一个简短的班会,把我看到的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遍,一边说一边观察学生的表情,只有几个同学表现出对这种行为的不满。我就进一步追问:如果当事人是你,你会怎么做?叫了几个同学发言。发言同学说应该自己去洗干净再用。我肯定了他的做法。又问这个同学的行为,可不可行?讨论后大多数同学认为不能为了自己方便,而把脏了的勺子给不知情的同学用。这是利人利己的行为,有违诚信之嫌。

学生在校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故事,班主任需要有一双慧眼,发现教育的契机,循循善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做人的道理。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没有说服教育,也没有告诉学生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而由学生自己辩论分析,从而得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一个人的品行是从他日常生活的行为中体现的,学生是一张可以涂改的图画,如果班主任经常强调,经常有意无意地引导,笔者想,这幅图画就会出现真、善、美。陶行知先生教育的三大基本思想之一就是“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叫人积极向上。

以上四个方面,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常态。生活处处是教育,需要教师时刻注意,细心观察,捕捉一闪而过的教育契机;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充分捕捉和发现“昙花一现”的教育契机,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结果。

3.研究成效

教育的契机无处不在。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真正做到教育无痕,有时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善于发现教育契机,用爱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样的教育,才是智慧的教育,才会在我们的工作中开花结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利用适宜的教育契机,可以事半功倍。青春期的孩子,最忌老师、家长的唠叨;本来他准备做的事情,若经家长和老师一催促,他就跟我们唱反调了。但如果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让我们的教育不那么明显,不那么咄咄逼人;在学生不易察觉的基础上,和风细雨与之闲聊,寻找合适的教育机会,就容易说到孩子的心坎上,轻轻松松与之交流,达到预想的目的。

3.2 把握好教育契机,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面对口是心非的孩子,这习惯肯定不是一两天养成的,一定要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弄清楚造成这种行为的外部原因和内在原因,结合孩子的个性,寻找恰当的时机,或者借助于同伴的力量,是可以触动他的内心,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3.3 抓住教育契机,达成与学生有效沟通。教育无小事,面对单亲家庭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应该本着一颗爱心,对这类学生的教育要格外细心、充满耐心,从点滴小事做起,充分了解,有的放矢,真诚关爱,赢得信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效的教育资源,实现有效沟通。

4.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他强调“不要让孩子想到教师是来教育他们的,如果一个少年感觉到您谈话的意图,知道您专门找他谈话是为了教育他,他的心灵,形象地说,就会扣上全部纽扣,而您的话语,他听起来就会起疑心,就会有戒备”。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交流时应交流时尽量隐藏自己的意图,在合适的时机,巧妙的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你的影响;传承你的教育思想;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是每一位教师老师应该追求的最佳境界。同时,作为教师,还应该具备终身学习、勇于奉献、甘为人梯的品质。

猜你喜欢
契机班级班主任
班级“无课日”
我的班主任①
班级英雄
聚焦冬奥:“板转雪”的发展契机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盘面拉升暴发点与契机
失恋的好处
一个逗比班主任,培养无数段子手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春天的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