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文教学“接地气”

2021-11-22 23:04陕西省安康市第一小学徐海霞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8期
关键词:接地气诗句古诗文

陕西省安康市第一小学 徐海霞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古诗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历来备受重视,而正在全面推行的小学部编版教材更是将古诗文篇目提升到了129 篇(首)。如何让古诗文教学“接地气”,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课例来谈谈体会。

一、妙用教学手段,营造浓郁氛围

《文心雕龙·定势》中有言“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不同文体成就不同气势。古诗文教学应紧扣每一个细节,让课堂散发出浓浓的古诗文的味道。

首先,巧妙导入和过渡,可以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走进古诗文的学习。如四年级《铁杵成针》一课,本篇文言文的主人公是李白,学生对“诗仙”李白多少有一些了解,无论是学前还是在1~3年级的学习中,都接触到了李白的诗。在课前交流时,笔者通过让学生背诵李白诗句导入新课学习,既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又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本节课学习的情境。再如,《古诗主题教学》中从学习《题临安邸》到自学古诗《示儿》时,笔者以“汴州沦陷了,权贵们可以逃离战乱,来到杭州继续寻欢作乐。可是,汴州的老百姓境况又如何?爱国诗人陆游是怎样描写的?”两个问题过渡,引出诗句“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以此感受陆游的“忧民”之思,又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感受陆游“忧国”之情。以诗带诗,营造出浓郁的古诗文学习氛围,为自学《示儿》做了很好的铺垫。

其次,根据古诗文大量留白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基于信息技术巧妙利用多媒体,例如配上合适的音乐、画面等,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回顾《铁杵成针》和《古诗主题教学》两节课,笔者都精心设计并运用了微课。做《铁杵成针》课前导入时,微课用极其简练的语言将李白进行了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李白的成就,从而为理解“任何的伟大成就与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一道理做好了铺垫;在《古诗主题教学》中,因为《题临安邸》和《示儿》有相同的时代背景,所以笔者精心制作了微课,以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宋灭亡”和“南宋偏安”的历史,为深入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无论《铁杵成针》中古典音乐对情境的渲染,还是观赏《清明上河图》感受北宋汴州的繁华,都对构建古诗文情境,营造浓郁的古诗文学习氛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深入研读教材,丰盈内涵外延

古诗文相对现代白话文而言,语言精练,晦涩难懂,含义深奥,引经据典也比较多。要上好古诗文教学课,教师必须深入研读教材,充分挖掘诗文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适时补充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历史事件等相关资料,适当拓展相关题材的古诗,以丰盈古诗文的内涵和外延。

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学习的源泉,古诗文的教学更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铁杵成针》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问之,曰:“欲作针。”想要理解这则文言文中人物的品格,这一句对话很关键。然而,文言文语言过于精练,学生仅读字面意思,很难理解其中深意,所以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这是谁的对话?你觉得他们之间会说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让学生通过发挥想象,来丰富对文言文的理解,帮助感悟“坚持不懈”的精神,从而突破难点。教学《题临安邸》时,笔者借助时代背景对古诗进行了深入研读,引导学生在第一层次读时,通过字面意思和想象画面感受诗句所呈现的热闹场面,体会“醉”的前两个层次——南宋权贵心灵的陶醉不已、身体的烂醉如泥。但是,学习古诗文时,一只眼睛要看到文本,另一只眼睛要看到历史。所以在深入阅读时,通过微课生动直观地呈现“北宋的灭亡”和“南宋偏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深入读古诗。这样学生又体会到了“醉”的第三个层次——南宋权贵精神上的醉生梦死。

笔者设计《铁杵成针》时,开课背诵李白诗句,结课拓展勤奋好学的成语;《古诗主题教学》课中拓展陆游爱国诗句,结课引导学生自学其他爱国诗词,既丰富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打破了课内的壁垒,拓展了古诗文课堂教学的外延。

三、夯实朗读训练,悟中体味情感

一节好的语文课,总是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感悟,在感悟中促进朗读。古诗文教学更是要夯实朗读训练,让学生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为了呈现最真实、最本真的语文课堂教学,笔者在教学《铁杵成针》时,在初读环节只是让学生对读音或节奏有疑问的地方做记号,并进行交流,并没有让学生之间互相纠正,因为多音字怎么读、句子如何停顿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在后面的学习中,随着对古文充分的理解,学生不仅读出了节奏,还读出了情感。教学《古诗主题教学》时,笔者让学生一读诗句表面,二读诗句内涵,三读读出诗人“几时休”之愤、“九州同”之悲,学生的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从一遍遍的朗读中不断体现。

四、联系生活实际,激活诗文生命

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只有让学生把在课堂教学中的习得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促进应用,才能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从而激活古诗文的生命。教学《铁杵成针》时,笔者引导学生想想自己有没有李白这样的经验教训,结合学习、生活实际思考以后应该怎么做?让学生把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转化到自己鲜活的生命中,同时也激励学生做一个具有坚持不懈精神品格的人。《古诗主题教学》结课时,笔者引导学习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感受“弱肉强食”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将一课的学习与一单元的学习紧密联系,将课堂学习与学生成长紧密联系,这样就让古诗文教学有了新的生命力。

想要提高古诗文教学的驾驭能力,笔者认为要解决的源头问题还是要增加教师的古诗文积累,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胸中有文墨,游刃方有余,方能让古诗文教学“接地气”,让古诗文教学在小学语文这片沃土中展现出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接地气诗句古诗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杜甫诗句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