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洋洋
(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上海 200438)
2014年,上海高校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个核心的概念。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中职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传授为主要内容,以培养中职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截至2019年,包括普通中职学校、成人中职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在内的中职学校总计8 181所,在校中职学生接近397万人。因此,在中职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是必要的,思政教育不仅能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还能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课程目标明确指出,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锤炼意志品质,使学生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3个方面获得全面协调发展。中职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时能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更能促进中职学生养成体育精神。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在学习运动技能时中职学生的身体承受了较大的运动负荷,使其身心素质均获得了良好的改善,从而促进了身心全面发展;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体能锻炼极大地锤炼了中职学生不怕吃苦、敢于拼搏以及永不放弃的外在品质,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不畏艰难、自信勇敢的内在品质,从而使中职学生具备勇敢顽强、坚韧不拔、超越自我的精神风貌。
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课堂的教学常规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包括课堂的组织纪律、个人的行为规范以及加强行为规范的练习(队列、队形)等,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格外重视对中职学生的行为规范的约束与强化,能促使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除了应教授一定的运动技能技术,还应传授个人健康技能的学习,包括健康的饮食、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知识等。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开展课余训练,对中职学生的行为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生不仅要执行教师的训练安排,而且不能出现无故缺席、迟到等现象。在竞赛过程中,中职学生必须遵守比赛规则、尊重裁判员,公平公正地参与比赛,这就促使中职学生养成了遵守纪律、遵守规则、学会自我约束等多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社会心理学层面,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及对事等方面的社会适应行为中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相关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对青少年人格的发展和塑造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能促进其生活方式中行为方式的改变。而中职体育课程的终极目标就是帮助中职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享受乐趣,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在竞赛活动中,中职学生在赛场上挥洒汗水,能感受体育的魅力,积极创造自我成功的运动表现,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根据美国运动医学的研究,人运动20min以上,体内的脂肪就会作为能源物质,从而有效抑制肥胖,塑造良好的个人气质。以上这些积极的生活方式和运动表现均有助于中职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为今后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职学生心理正处于发展敏感期,虽然其没有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压力那么大,但也普遍面临着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轻则抑郁,重则会产生自杀的想法。相关研究表明,在学校开展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智力、调节个人的情绪、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从而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还有相关研究表明,适度的体育运动和锻炼能促使人释放、分泌一种多肽物质和“快乐因子”,使人感受到愉悦的情绪、放松的心态,让人充满活力与自信,变得乐观与开朗,从而促使人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因此,中职体育课程能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其自我调节的能力。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活动的起点与归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教学要求中,是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因此,有效落实中职体育思政建设,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目标的3个维度上围绕“立德树人”而展开设计,体现思政教育对体育课程育人价值的助推。有相关学者提出以德育情感目标为先导、技能目标为主导、兼顾认知目标这种全新的体育教学目标模式。笔者认为,中职学生情感缺陷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中以德育情感目标为先导是极有必要的。中职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是有限的,而对情感价值的追求是无限的。因此,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对落实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有积极影响。
中职体育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且规定了相应的课时安排。因此要将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入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就要寻找二者之间的结合点。首先,体育教师要对中职体育教材有着深刻的认识,熟知新课标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中挖掘思政元素,从中职学生的实情出发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在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运动中,体育教师应侧重于中职学生团结友爱、遵守规则等体育精神的养成,从而加强对中职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其次,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插入一些励志的体育明星传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2020年东京奥运会年仅14岁的奥运跳水冠军全红婵,家境贫寒的她每日刻苦训练,只为了有一日能夺得冠军为家里的母亲治病,这种责任与担当更值得中职学生去学习。
中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中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中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常用的思政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有语言法、榜样示范法及激励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远达不到预想效果。在新课标中,体育教师应根据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职业发展需求创设多元化学习情境,同时要学会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探索中职学生线上、线下体育学习新模式。因此,体育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突破传统的单一教学形式束缚,以课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课堂。例如,在队列队形的教学设计中,体育教师在导入部分可以播放仪仗队方队升旗的视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设备等信息技术手段对中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促进中职体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的良好互动。
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为了增强中职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因此评价体系应围绕体育教师、中职学生和教学等相关方面,采用可测量的指标进行有效性评价。一是要确定评价主体,新课标要求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强调多元评价主体的共同参与。评价主体应包括教育教学主体和第三方主体,各主体独立评价中职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思想倾向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综合评价,并及时对评价结果做好统计分析。二是要确定多维度评价指标,在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不同主体应制定不同维度的评价指标,以保证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在体育课堂教学上,体育教师应对中职学生课堂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同时,中职学生一方面要对自我运动表现、体育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另一方面还要对体育课堂进行满意度评价。除此之外,中职学生家长和其他学科任课教师还应对中职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三是要做好系统化评价,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做好每个阶段中职学生思想变化记录,坚持发展性的评价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