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惠柳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第八中学 福建 古田 352200)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协商对话式教学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模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协商对话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阅读文章,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于初中语文课堂。
什么是协商对话式教学呢?协商对话式教学是以尊重、平等、信任、开放为前提,以文本为介质,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对话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空间,与新课改的要求不谋而合。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对话中学习对话,学会对话,包含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等各种形式;生本对话可以通过设计指导微课引导自主预习、营造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推进;师生对话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尊重个性发言营造和谐氛围推进;生生对话可以通过建立对分课堂给予讨论时间、组织讨论活动促进学生对话推进,本文则主要利用生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三种形式进行的探究。
2.1 生本对话。生本对话就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这一协商对话中,学生要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与文本进行思想精神方面的交流,理解文本情感与内容。本文从设计指导微课和营造阅读环境两个方面,就如何开展生本对话进行了探究。
(1)设计指导微课,引导自主预习。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可以先设计指导微课,引导学生从细节处进行自主预习,促进学生深入与文本对话。以《木兰诗》为例。如果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学生在自主预习时,可能只会阅读一遍文章,理解文章含义,提前背诵文章;在这种预习方式中,学生并没有与文本完成真正的对话。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指导型微课,引导学生深入预习。比如在微课中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章中应用了哪些描写手法,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为什么不能够在一个集市上买东西,要跑到东西南北四个集市上买东西,体现了什么样的气氛?认真分析文章中详写和略写部分,思考详略结合的作用。在这一指导下,学生会深入探究这首诗,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比如感受木兰准备东西时紧张的氛围,体会“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残酷和辛酸,理解《乐府诗集》中重点突出百姓生活、否定战争的意义,总结归纳木兰的性格与特点等等。教师利用短小精悍、灵活多变的微课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强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1]
(2)营造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为了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为学生打造阅读环境呢?教师可以组织趣味读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之前,布置了一个任务: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本篇文章创编小剧本,在课堂学习时表演出来。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学生在阅读时会自主揣摩作者的心情,理解作者的思想,补充文章的细节,像苏轼在见到张怀年会说些什么,在赏玩“庭下如积水空明”时,又会说些什么等等。另外这一活动至少要求两个学生一组,学生会主动与同学讨论,深入研究文本;也会与其他小组学生交流,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看法,这种方式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促进学生自主追寻文本深处的东西,有效增强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入性,提高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积极性。[2
“生本对话”要求学生要充分调动自身已有的基础知识、情感体验、生活经验全身心的对文本进行交流,这个过程是不可替代的。
2.2 师生对话。师生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师生对话主要是由教师主导,但并不是说教师掌控全场,教师主要负责引导学生,调控气氛。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和尊重个性发言两个方面,就师生对话具体策略进行了探究。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而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既要遵循开放性原则,即设计开放性问题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又要遵循层次性原则,即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分层问题,引导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以《太空一日》为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通过阅读文章,你从杨利伟身上发现了哪些品质,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杨利伟遇到危险时的表现对你有什么启发;杨利伟在文章中说道:“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你可以从文章哪些语言中感受到航天员的严谨;理解杨利伟以及文章其他人物的情感。这些问题情境,无论是基础好的学生还是水平较为落后的学生都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回答;而且部分问题比较开放,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学生讨论,从交流中互补,拓宽思维角度。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渐趋成熟,教师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思考,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3]
(2)尊重个性发言,营造和谐氛围。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思比较敏感,对外界的评价较为重视,因此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本篇文章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文章题目可不可以换成“物候与物候学”,毕竟整篇文章都是关于物候、物候学知识的研究。有的学生认为不可以,因为“大自然的语言”更加平易近人,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也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因为这本来就是一篇说明文,改为“物候与物候学”显得更加专业。面对不同的意见,教师并没有全盘否定,而是引导学生阅读了文章下面的注释:本文是由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改写的。由此可见,改为“物候与物候学”的名字是可以的,但不适合应用于一般文章的阅读;另外“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这一名字也并不特别严肃,对比下来“大自然的语言”更加合适。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知其所以然”,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也会更积极、更大胆,对话的范围也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4]“师生对话”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完成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在平等的氛围中,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而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精心的营造。
2.3 生生对话。生生对话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引导学生进行对话时,教师可以建立对分课堂,也可以组织讨论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与动机,以提高学生的对话质量与对话效率,进而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1)建立对分课堂,给予讨论时间。什么是对分课堂呢?对分课堂是指将课堂时间对分,部分时间给教师用于讲解,部分时间给学生用于消化。学生在对分课堂中的讨论是建立在对文章内容有较高层次了解的基础上,因此讨论的内容也更具质量。在对分课堂的讨论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阅读与笔记书写结合起来。以《壶口瀑布》为例。教师在讲解完本篇文章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消化本课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建立思维导图,梳理学习思绪。每个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建立的思维导图自然也不同。像有的学生是以文章内容为核心建立的思维导图,按照文章顺序将知识点一一罗列出来,并进行自主延伸;有的学生则是以文章精神为核心,将文章中的重点语句罗列出来,并进行了分析;还有的学生是以语言特点为核心进行的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也会发现疏漏和疑点,进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教师建立对分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对话时间和对话基础,促进了学生对话质量的提升,也促进了学生阅读的深入发展。[5]
(2)组织讨论活动,促进学生对话。除了建立对分课堂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讨论活动,促进学生对话。当然,这里的讨论活动就是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的讨论,这种讨论活动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入阅读;另外,在主题讨论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以《山水画的意境》为例。在开展本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意境”开展了讨论。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了自己心目中的“意境”究竟是什么。有的学生认为是蕴含的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有的学生认为是一种气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归纳文章主旨,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就“意境”进行了讨论。有的学生认可了作者对“意境”的解读,有的学生则不认同,并在教师的鼓励下,以绘画、音乐等形式展现了自己对“意境”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增强了对文章的理解,也增强了表达能力。教师组织主题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在重点探究中进行深入对话,促进了讨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升了学生的对话质量,最终促进了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生生对话”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共同学习环境下,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能够认真聆听交流,对某一问题形成一致的理解和解决办法,学生之间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本文从设计指导微课、营造阅读环境、创设问题情境、尊重个性发言、建立对分课堂、组织讨论活动六个角度,就初中语文协商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协商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因此教师要重视这一模式的开发与应用。希望本文的一得之见,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学生在协商对话式教学模式下提升综合能力,发展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