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乃兵
(河南省固始县陈淋子镇国土资源所,河南 固始 465200)
新时代,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事业单位要从自身建设做起,加强管理,梳理内部工作流程,促进自身实现稳定发展。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流程中,会计内部控制对其稳定运营有重要的影响与作用,然而很多事业单位在会计内部控制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工作效率较低,忽略制度建设。本文将主要讨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问题,提出优化内部控制的相应策略。
会计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事业单位为确保财产的安全性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采取的控制方法[1]。对事业单位来说,开展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目标在于保障财产安全、优化资金使用,推动事业单位实现更好发展,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
事业单位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需要通过优化会计内部控制的方式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内部角度看,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让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也是优化会计工作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内部控制约束能够让事业单位更好地保管财务信息,实现稳健运营,而且与会计控制相关的监控及约束操作可以降低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风险。因此,事业单位需要通过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使自身的会计审查工作在合法范围内推进,通过对会计凭证等重要信息的分析,掌握实际经营情况,获悉存在的问题,保障国家资金的合理运用,提高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
很多事业单位在业务上都涉及对外经营,因此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维护外部业务上,忽略了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管理工作,很多审查及监督工作跟进不力,最终导致内部会计管理较为松散。一些事业单位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缺乏热情,工作期间执行力不足,推进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时也没有明确的目标;相关从业者专业素养较低,不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处理业务中的问题[2]。会计内部控制目标无法落实,造成内控工作困难,影响了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一些事业单位缺乏针对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体系,现存的监督体系可行性和操作性不强。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来说,审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监督,则很难保障会计内部控制结果的公平公正性。在整个会计工作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发挥出内部控制的实际效用,以达到理想的审计结果[3]。然而,一些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水平较低,对于会计工作的后续开展来说风险较大,这种监督不力的情况会影响事业单位经营业务的有序开展。
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预算工作会对单位实际运营情况产生直接影响,但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认识到会计预算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会计预算时也没有将全面的财务风险纳入考量。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一些事业单位缺乏财务预算创新,只是凭借以往的财务经验,按照上一年的数据进行预算编制,内容并不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情况,与外部经济环境脱节,在内部预算编制上也只是搭建了基本框架,没有具体内容,使得预算规划难以落到实处。在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情况下,会计审核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总而言之,事业单位如果没有认识到财务预算控制的重要性,则必定会出现资金使用不合理、超支或者贪污腐败的问题。
严格执行会计内控措施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水平,但当前很多事业单位都缺乏会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例如,在会计内部控制岗位和职权的划分上不明确,没有结合岗位的实际特性,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4]。一些事业单位也没有遵循制度条例执行会计内部控制措施,当出现越权行为和工作不利的情况时,没有追究责任。有的会计内部控制人员主观认为内控程序繁琐且无用,于是自行简化工作环节,使得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为有效推进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落实,事业单位管理者要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给予重视,在单位内部营造出利于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氛围,与会计部门同事共同厘清工作思路及重点,打下方法论基础。领导要以身作则,发挥好带头作用,通过加强教育、开展培训等多种形式,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单位内部传播开来,形成自下而上的认同以及配合。只有树立正确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观念,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才能够有效推进此项工作,从而达到良好的内控效果。
会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推进财务工作顺利进行,事业单位要为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落地建立相应的制度,并督促执行,为会计工作的推进提供支持。对此,事业单位需要有专门人员负责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并对整个监督流程进行统一管理,当出现问题时,明确责任人,从而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此外,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建立风险控制小组的方式,加强对会计工作流程的监督,完善风险评估机制。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部门也要积极与财务会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协同工作,交换业务信息,及时发现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风险,增强财务监测能力。当出现风险苗头时,可以针对性地出台解决措施,这也是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初衷,即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实现风险监控的目标。
很多事业单位在会计内控工作上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对此,事业单位要不断优化处理流程,降低财务风险,通过构建完善的制度及程序,由专业的会计内部控制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管理上要从细节入手,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加大会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例如,针对财务票据问题,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网络系统管理的方式,明确票据的使用方法,根据票据进行登记、定期检查、明确领取和存用时间等。运用电子化办公方式增强流程的规范性,这样在出现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明确责任人。
从事会计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及较高的职业素养,以应对工作中的种种情况。事业单位要根据会计内部控制岗位的特征,明确从业人员的义务、权利,通过开展业务培训的方式,增强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事业单位也要根据人力资源现状进行结构调整,采用应聘上岗的方式,对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发工作人员的潜力,进而达到更好的内控效果。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核心,事业单位要推出预算监督条例,让财务预算工作和单位的业务形成合力,加大审计的力度,使财务数据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深挖和拓展业务[5]。事业单位也要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出要求,确保会计内部控制及预算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和合理性,降低财务风险。
财务数据是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要依据,事业单位要向财务部门强调科学的财务预算观念,并发挥出预算的约束作用,让业务控制和财务部门的预算控制工作结合在一起,不断完善预算程序,提高预算控制的标准。当财务风险出现时,事业单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审查力度,推动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交流及协作,遏制风险,让事业单位能够在会计内部控制的协作下构建良好的内部运营环境。
会计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得到事业单位的重视及扶持,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仅会降低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还会影响单位业务的开展。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解决现存问题,是推动财务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步骤。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要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提高财务内部控制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让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有效控制管理风险,保障资金安全。总而言之,事业单位要立足于当下,结合单位实际发展情况,重视实地探究,采取有力措施,让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在单位内部得到有效执行,推动事业单位在新时代新环境下实现健康稳定发展,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