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与校园体育活动的互动互融探析

2021-11-22 18:14赵相伟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灌篮 2021年35期
关键词:互融动作校园

赵相伟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啦啦操是国际体育文化中“荣誉俱乐部”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高校体育运动来说,啦啦队与体育社团、校队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兄弟会”的组织关系。而啦啦操的主要目的是为场上的学生运动员鼓舞斗志士气,将场地气氛推向高潮,为学生运动员更好地发挥个人水平实力起到“精神振奋”的关键作用。但同时另一方面来看,啦啦操的舞蹈、口号与服饰不仅是我国当代大学生青春、活力的风貌体现,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活载体。因此深入探究啦啦操与高校校园体育活动的深入互动互融,对于提高校园竞技体育活动的开展组织水平、校风校训文化价值的宣传推广力度均有着不容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啦啦操在校园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一)鼓舞队伍士气,带动现场气氛

啦啦操是一项源自于美国民间体育文化的运动项目,它的原名叫作“cheerleading”,按照“cheer”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鼓舞喝彩”,放在体育竞技项目中就是“加油打气”的意思。通常在橄榄球、篮球、足球、棒球、游泳、田径运动等多种竞技类体育项目中均有它的身影。啦啦操的基本作用就是利用一系列具有高度视觉观赏艺术效果的肢体技巧或者舞蹈动作,来充分展现出啦啦队员们自身的青春活力,使本场运动员在中场休息中得到精神鼓励,而在精神极度亢奋的情况下,运动员的各项机体潜能会得到充分地发挥,得以在赛场上完成更高技巧难度的动作,或者做出更优秀的运动表现。根据现代体育科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类体育竞技运动中,现场啦啦队气氛更加高昂的队伍决胜的概率约为59.7%,这说明啦啦操在影响比赛胜负的外界因素中发挥着不容替代的重要作用[1]。所以说,高水平的啦啦操运动能够帮助赛场的大学生运动员更好地赛出水平实力,增强高校体育活动项目的对抗观赏效果。

(二)促进和谐团结的校园氛围

无论是课业学习还是体育活动,都是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出于高校“立德树人”的理念来看,只有在校风纯正、气氛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才能得到健康发展。而啦啦队文化除了可以鼓舞场上学生运动员的士气以外,还是校园体育活动场下学生观众与场上学生运动员之间的联系纽带,借助啦啦操的肢体动作与口号板,可以发动场下师生一同为己方呐喊助威。在这样的过程中无论是场上的学生运动员,还是场下围观的教师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赛场的热烈气氛,强化校园体育活动的参与感。所以通过啦啦操的宣传作用,是有助于巩固校园同学情谊与师生感情的,此外通过班级、年级或者专业院系之间的口号竞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团体组织之间的团结凝聚力,这无疑是有利于校园文化与文明的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

(三)宣传健康积极的体育价值观念

啦啦操是一项颇具艺术美感的运动,如今的现代校园体育运动中自然少不了啦啦操这道靓丽的风景线。在表演啦啦操的动作时,由于学习者的身体姿态与技术动作都是经过系统化训练的,所以能够展现出别样的艺术美感与视觉表现效果。而无论是啦啦操激昂热烈的节奏动感、整齐干脆的技巧动作还是啦啦队员飒爽活力的英姿,都是当代大学生青春活力的真实写照。而啦啦操艺术表现形式下蕴含的,正是“不懈奋斗、积极向上、重视荣誉”的校园体育精神。在校园体育活动中可以借助这样的艺术表演形式,宣扬一种积极向上的体育价值精神,号召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加入体育活动中。而啦啦操这项表演运动在当代校园环境中,一直以来都受到许多青少年学生的期待与追捧,所以说不断研究啦啦操的科学推广模式,是有助于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水平的。

二、啦啦操与校园体育活动的互动互融措施

(一)开发设计啦啦操的周边文化产品

与校园物质层面的互动互融,主要是表现在校园体育活动啦啦操项目开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文化产物。例如校园竞技体育活动开展期间,由宣传部与文化部负责记录相关的视频、照片等影音资料,可以用于在校园体育社团或者体育活动角制作海报展板,不仅能够起到纪念校园重大体育竞赛活动的作用,还可以彰显校园啦啦操文化的青春风采。而啦啦操活动所使用的扩音器、纸质彩球、花球、道具以及与啦啦队相关的吉祥物等,则可以形成校内文体用品的需求市场,推动校园体育活动周边产业的生产与消费、经营与管理。在宣扬体育文化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同时啦啦操代表与助威的一定是某个班级、年级或者院系组织团体,所以在开展啦啦操表演项目时,也一定会创造与学生团体文化相关的物质产物,例如队旗、队徽、队服与宣传标语板等。而这类物质文化产品的开发设计与使用,势必会促进校园组织文化与学生团体文化的形成,使校园啦啦操真正成为一项集体育运动、艺术审美、特长爱好、文化意识、组织活动与学生需求等多种性质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运动[2]。因此在校园开展与体育活动互动互融的啦啦操活动时,可以围绕着啦啦操运动的组织活动形式,紧密联系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大力度开展啦啦操周边体育文化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创造,使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啦啦操项目成为学生学业生涯中,最具有深刻纪念意义的经历体验。

(二)提供啦啦操教学练习的活动空间场地

行为层面的互动互融则体现在学生参与啦啦操的动作学习、排练与竞赛表演的行为过程中。啦啦操的本质是一种文娱体育活动,在具体的校园体育竞赛活动中表演时,为了获得更好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表现力,既要展现出啦啦队员身体姿态、技巧姿态以及造型动作的美感,又要兼顾啦啦操动作的设计新颖程度与难度系数,例如啦啦操中的翻腾动作、托举动作或者踢腿动作,均需要啦啦队员具备一定的身体协调性与柔韧性,所以每一名啦啦队员在课余时间都必须要接受统一、系统化、高强度的专业技巧训练或舞蹈训练。而通过啦啦操的技巧动作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仪表姿态美感,同时还有着增强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体魄的功能作用,所以应当将啦啦操纳入校园体育课堂中,作为一项常态化的校园体育运动科目。

同时另一方面,啦啦操除了对专业动作的技术水平有着一定要求以外,它还是一项团体运动项目,为了确保啦啦操动作整齐划一,平日里每一名啦啦队员还必须进行互相协调配合的排练来提高动作的整齐划一程度。从这点来看啦啦操是与校园舞蹈表演等团体项目性质相同的活动,所以除了体育课程教学以外,促进啦啦操与校园体育活动互动互融,还可以进一步建设校园社团、俱乐部性质的学生组织,为学生课余时间练习啦啦操运动提供空间与场地。

(三)强化校园啦啦操专业性指导力度

尽管在如今的大学校园体育活动中都会用到啦啦操来带动现场气氛,组织加油助威,但啦啦操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高校体育活动的教练人员还是学生团体,显然更看中的是体育活动中的主体竞赛项目,相比之下高校关于啦啦操的竞赛项目举办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这些高校啦啦操代表队大多是由学生自发组织,而学生团体中大多又没有经过专业的啦啦操训练,表演采用的套路大多是从选取网络视频中的啦啦操动作进行模仿训练,所以专业技术性还十分欠缺。即使有舞蹈艺术专业的学生来担任啦啦操代表队的动作设计,往往也会因为缺乏指导经验而影响到团体表演效果,所以就当前来看高校啦啦操的动作观赏度水平往往都不会太高,使得啦啦操难以发挥其在体育活动中应有的功能,自然会打消学生参加啦啦操活动的积极性[3]。因此为了深度促进啦啦操与校园体育活动互动互融,除了定期与校园体育运动会同步组织啦啦操竞赛以外,还需要从校外的艺术体操机构或者体育教育行业,寻找聘请具有一定组织指导经验的专业教练人员为啦啦操代表队员做好专业性的动作指导,这样才能使啦啦操运动的观赏性、艺术性、竞技性与团队合作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才能通过推广啦啦操运动来宣传积极健康的体育文化。

(四)开展体育精神教育,培养“荣誉共同体”意识

啦啦操最基本的功能是为校园体育活动的运动员们加油助威,所以想要更好地促进啦啦操与体育活动互动互融,就必须围绕着“体育精神”与“集体荣誉感”两个方面来强化思想教育。让啦啦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自身在校园体育赛场上发挥的重大作用,这样才能在特定校园赛场环境里,双向促进啦啦操运动与其它校园竞技体育项目的组织开展水平[4]。

首先是体育精神的培养,第一是“创优争先”意识,鼓励校园啦啦队成员要在平日的训练生活中不断树立信心、刻苦投入训练、战胜挫折困难,凭借百折不挠的毅力与坚定不移的决心,在校园体育活动中“赛出风采、赛出水平、赛出成绩”。第二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价值观念,青春期的高校学生正处于身体素质与智力水平发育最迅速的阶段,但脾气秉性还欠缺沉稳,极容易因体育活动的竞争过程中产生纠纷矛盾,破坏校园内部团结。所以应当多教育校园啦啦队成员们尊重比赛对手,在表演啦啦操动作时,不能使用侮辱性的肢体动作或者不雅口号,在学生心中牢固树立“文明竞技、公平竞技”的体育道德观念。

接着是要培养啦啦队成员们的集体荣誉感,只有将班级、年级或院系等参赛单位视为一个“荣辱与共”的集体,才能够在表演啦啦操时发挥出最大的激情,而这种心理作用,将会影响到比赛场上的友方运动员,产生最大化的精神鼓舞作用。所以在推广校园啦啦操运动时,应当进一步发挥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纽带作用,举办校园体育队伍与啦啦队之间的联谊文娱体育活动,增进同学友谊,建设和谐友爱的校园集体环境,促进形成团结进取的良好校风。

综上所述,深入促进校园啦啦操与体育活动的互动互融,不仅可以提高校园体育竞赛的专业水平与竞技观赏效果,而且还对校园体育文化与校风文明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因此需要高校师生共同配合,从设计啦啦操的周边文化产品、为啦啦操项目活动提供教学练习场地、加强啦啦操技巧性的专业指导水平、灌输正确的体育精神与价值观教育四个方面,不断丰富校园啦啦操的组织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促进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校风文化的建设水平。

猜你喜欢
互融动作校园
下一个动作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中职教师师德师风与教育教学“互融”“互促”的常态化建设
南北派竹笛彼此相借鉴分流与互融并行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