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播与认同研究

2021-11-22 18:33朱成东尹博文王小凡张鑫淼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传统

朱成东 尹博文 王小凡 邰 峰 张鑫淼

(辽宁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文化是与国家综合实力相对应的一种软实力,传统文化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部分。文化认同是指个体或群体将某一文化内化于心理与人格中,并自觉用此文化规范自身行为的过程,其中所持有的文化理念与道德行为规范是否相同是判断文化认同的主要依据。[1]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是凝聚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生命延续的精神之源。武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在各民族不断发展与历史变迁中,武术文化早已形成形式多样,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体系。当今迅速发展的传播方式、传播媒介与传播手段,为我国武术文化传播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与技术可能性。通过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传播,提高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程度,不仅有助于保护与传承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同时有助于社会价值的形成,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因此,国内一些学者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进行了研究。张建等认为目前武术文化传播中缺乏有效传播平台、本土人才支撑不足,需要构建跨文化传播平台,扩大武术文化交流;培养本土化武术传播人才(张建等,2019);杨明哲等认为新时代开启了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播的新征程,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与融入现代社会三个方面,进行自我更新与自我调节(杨明哲等,2019);刘广春等认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困境包含传统优势受限、内涵挖掘不足、理解存在障碍(刘广春等,2020);高亮等研究认为中国武术在西方国家翻译过程中存在生硬僵化与机械翻译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高亮等,2020)。

在我国社会转型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增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播,构建文化认同,对保护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塑造我国武术文化认同的意义,立足于当前我国文化认同现状,总结问题,并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三个方面提出传播传统武术文化,增强文化认同过程中的提升路径。

1 增进我国传统武术文化认同的意义

进入新时代,“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两个重大命题。文化认同,简单来说,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肯定,其核心是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或价值观的认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通过对二者内在联系的把握,得出文化认同倾向于对同一文化或价值观的认知,文化自信倾向于在认同的基础上文化功能作用的发挥或调动。从历史进程来看,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是文化发展这一问题的两个阶段,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认同,文化的自信带来更高层面的文化认同。[2]二者辩证统一,文化认同是基础,文化自信是本质。认同增强自信,使自信更有底气;自信增进认同,使认同更具方向。二者辩证统一于文化的自觉与自强,统一于文化建设和实践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化壁垒逐渐消失,武术作为一种肢体语言,可以实现跨越不同文化背景进行交流。随着数字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产生,传播方式逐渐多元化。[3]与以往的传播方式相比,如今的传播方式所传播的信息更广泛、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的方式更多样、传播的媒介更丰富。传播媒介主要包含有线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与软件、多媒体互动平台等,具有报纸、广播等传统传播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既促进着各媒体向着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更具有时效性,可以及时向受众人群提供所需信息,搭建多角度的交流平台,增强互动性。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实际上是用更加贴切的语言传递自身的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直是国际传播学与社会学之中的重点。从语言的表达方式来看,它更像是一种符号;从语言的功能上看,它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是人思维与意识的物质体现。从我国目前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语言与文化存在着极其复杂的联系。语言不仅是文化输出的载体,同时文化也影响着语言。1)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每个民族与国家的文化内涵都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述出来,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对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可能无法体会语言的真正含义。2)文化影响语言,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语言模式。如我国在语言表述中向来含蓄,而西方国家更喜欢直接表达情感。综上所述,当前传播渠道从“一元”向“多元”转向、传播语言从“单一”向“多样”转向[4],在此基础上传播我国武术文化,塑造武术文化认同有助于提高国民爱国精神,提升武术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世界体育文化发展。[5]

2 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认同危机

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大国的崛起必须有强大的文化基础。武术文化认同源于中国文化认同,是延伸更是缩影。[6]纵观我国历史,我国人民向来讲求“止戈为武”,这深深地蕴含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武术做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虽然不同的派别有着不同的动作表现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武术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中国武术寄生在中华文化之下,并逐渐生根发芽,在发展过程之中又受到了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将各种文化融入到武术的一招一式之中,最终形成了武术文化。[7]塑造武术文化认同既代表了武术文化本身的独特性,也代表了与其他文化相比的不可替代性。

文化的认同是民族特色项目得以发展的基础,而当今我国人民对传统武术的认同仍有待提高。2018年印尼亚运会,我国运动员孙培原在武术长拳比赛中荣获金牌。由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报道之后,负面评论居多,大部分认为现代武术属于观赏类项目,实用性大幅下降,小部分甚至认为武术其实是体操与舞蹈的结合。先前所谓的传统武术大师被散打业余爱好者轻松打倒的事例登上微博热搜,吸引了诸多关注。近年来我国对于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使传统武术人从中找到了尊严,然而尊严并不等同于市场。他们通过对自身业绩的虚假性宣传,营造“武术大师”人设,表现出高度戏剧化武术行为,解构传统武术中的体育属性。当人们看到“武术大师”倒地不起的情形,认同感自然降低,认为武术只不过是花拳绣腿,甚至称之为江湖骗术。[8]根据2018年微博用户统计,30岁以下的年轻人超过8成,可见年轻一代对于武术认同偏低。[9]随着西方文化的大肆侵袭,尤其是受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国人更倾向于跆拳道、瑜伽等外来项目。我国急于促使武术项目进奥运,甚至不惜修改武术规则,迎合奥运会竞赛项目的特点,但2008与2020年我国两次申请入奥失利,为我们敲响了警钟。[10]反观空手道、跆拳道都已入奥,它们在初创时期都有受到武术的影响,但这种异己文化却得到了国人的认同,甚至对于外来文化心甘情愿的依附。在此情况下,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价值体系与文化内涵割裂,始终以弱势文化来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不禁思考我们在向国外人民传播武术文化时,是否应首先做到国内人民对于武术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因此如何传播中国武术中平和、谦让的价值观,以此来体现中国文化影响力和张力,校正我国人民对传统武术文化认知偏差,成为了形成武术文化认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3 我国传统武术文化认同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西方外来体育文化冲击我国传统武术文化

1982年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积极稳步地将武术推向世界”。但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中华武术已经被西方体育文化在悄无声息中“同质化”的现象。传统武术文化的偏离主要是由于现代体育文化与外来文化。其中现代体育是相对于古代与近代体育而言,起始于文艺复兴时期,经历两次工业革命后,[11]身体活动的规律被揭示,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逐渐形成科学化体育,也就是现代体育。在现代体育的影响下,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经历了数次变革。从20世纪30年代的“土洋体育之争”到后来所选择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全盘西化”等多种文化主张,[12]“西方体育所特有的那种科学性和进步性,及其表现出来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性、娱乐性、游戏性、竞技性、趣味性,使中国人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落后并开始认真向西方学习。可以看出我国的传统武术文化一味地想要融入西方体育文化,削足适履。例如西方现代体育理念:生物学、解剖学等,已经成为了指导我国武术发展的基础学科,但是传统武术文化中流传了几千年的养生学、经络学却无法在国际舞台上进行传播,甚至被我国部分人民认为没有科学依据。[13]因此,我国的武术文化已经落入了西方的体育话语权中,在西方成长起来的现代体育文化,本身就带有西方特色,带有体制性与政治性,并不适用于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多种迹象表明,目前传统武术发展其实是不断模仿西方体育的过程,早已远离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向西方价值观偏离,影响了武术在我国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同时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也在抑制传统武术文化发展。西方国家目前正依赖其强大的媒体传播技术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违背全球化发展大趋势,企图构建在国际社会当中的文化霸权地位,并在国际社会上强烈质疑我国体育文化价值观与制度系统,造成了国际体育文化的不平衡与不对等,导致中国武术独特的实践方式被改变,并已经落入了西方文化的文化霸权体系当中。武术的动作表现方式、动作名称还是教育模式和竞赛制度均流露出西方现代体育文化的气息。面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若不对我国人民的思想文化进行正确引导,将会影响人们对外来文化的思考与辨别能力,进而导致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偏差,减弱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不利于增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认同。

3.2 媒体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有待提高

在中国武术内部,存在着以地域划分的不同武术流派,不同的地域环境铸造了武术不同的风格特点,同时也暗含了不同地域武术的价值内涵与心理特征。然而近代以来,随着人们交流的顺畅与频繁,中国武术内部表现出了“同一化”的发展走向。尤其是发达的传媒与通讯使当今世界已经呈现出了“扁平化”的特点。

首先,传统武术文化传播精准度缺失。在以往的传播途径中,报纸、广播在进行宣传文化时必须经过各层次的审核,在审核无误后才能进行文化与价值观的传播,受众人群所接收到的信息带有非常强烈的政治性与非常严密的逻辑性,采用以点到面的扩散方式,具有系统的传播流程,因此所传递的信息与文化受媒体控制,能够精准地向人们传播。现如今,媒体向受众人群传递信息的精准性逐渐消失,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或手机平台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导致了不利于传统文化认同的价值观形成,各种文化在媒体中相互交融,并不断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威胁着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面临着不断流失的风险,进而使我国人民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关注度下降。其次,传播的内容过于单一,缺乏深度。传统武术文化历经多年发展,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具有深刻内涵与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但目前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宣传缺乏深度,过于单一。缺乏深度是指媒体对于武术传播只强调它所存在的竞技性与动作表象,武术除了具有竞技性,同时还存在文化性,当今媒体对其蕴藏的传统文化传播的较少,忽略它的深层内涵。同时缺乏面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传播针对性,不同年龄段人们了解文化的媒介不同。也就是说在与时俱进地发展新媒体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的传播方式,必须针对不同年龄段采用已被人们所接受的传播方式,使受众人群与民族传统文化多接触、多交流。综上所述,体育文化是多元的、立体的。体育文化过于单一,缺乏深层次的传播不仅不利于增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认同,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4 塑造我国传统武术文化认同的可行策略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关键,如何在与各国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中传播中国特色文化显得尤为重要。2019年8月10日,我国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提出《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该计划指出: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必须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之所以要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是因为我国的民族文化与传统思想在其中均有体现。因此,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全面强化传统武术文化传播,增强人民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认同。既要向人们传递大众想要了解的传统文化内核,也要在文化传播之前进行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针对性地、理性地对待传统文化,鉴于上文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基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三个方面提出增强传统武术文化传播,提高传统武术文化认同的可行策略。[14]

4.1 加大武术文化传播力度,推动文化自觉

传统的传播方式早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文化的多样性与人们日益提升的需求促使着各媒体向着更快更广泛的方向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传播过程中,除了向人们传递其所拥有的体育属性,也要兼顾它所具有的文化属性,深入传播文化的整体内涵,通过武术的强大魅力,让人们了解到保护与传承武术文化的重要性,起到推动文化自觉的作用。文化自觉,主要有三层内蕴:1)文化自觉源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上;2)建立在对文化的批判与发展上;3)对发展趋向的规律把握与持续指引上。互联网、微博等传播方式缩短了文化制作者、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建立了交流互动的平台。因此,需进一步加强网络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官方网站由于其权威性与可信度,应发挥主体作用,对自身网站进行完善与优化,开发出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资源。其他网站可以借鉴国家体育总局官网中的武术文化专栏,帮助人们可以更清晰直观地感受与武术相关的文化,便于了解最新的武术文化动态。[15]其他民间组织网站与个人网站在优化的同时,可以加入网络教学环节,借助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教学视频,多方位地展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让受众人群感受到我国武术文化的独特魅力,调动探索文化内涵的热情。与此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警惕,防止不法分子对官方网站进行恶意抹黑与仿制,并及时地对虚假信息进行辟谣。通过文化交流互动平台的使用,帮助人们科学地对待各种文化的历史背景,自觉承担保护与传承武术文化的责任。

4.2 弘扬传统武术文化价值观,提升文化自信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传统文化,详细阐述了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需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我国武术文化中最深层的文化价值观体现出来,号召更多的受众人群投入到了解、保护、传承武术文化的洪流中,始终对传统武术文化充满信心、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满信心。在培养文化自信过程中,一方面对于武术文化的传播并不只是停留在技术动作方面,而是传播其所蕴藏的传统文化与文化内涵,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注重动作表象的传播,那么武术当中的精髓就无法展示。因此,在传播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之前,要先对武术文化进行深挖。积极学习传统武术文化,对古典武术书籍进行精读,并用易被理解的语言进行解释,并利用多种平台进行传播。其次,培养武术文化领袖。文化领袖在增强文化认同当中所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在网络平台微博中的“网络大V”拥有极强的号召力与影响力,他们作为网络传播的中间环节,在阐述自身对某些新闻或消息的看法时,通常会影响受众人群对消息的判断,让人们带着媒体的主观意识去了解新闻,缺少了独自思考的过程,导致多样复杂的优劣文化充斥在网络中,造成部分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偏离。由此可见,需提高文化领袖辨别文化真伪的能力,面对破坏文化价值观的文字图片等,剔除误导文化价值观的虚假信息,及时纠正,避免进一步恶化。

4.3 了解文化价值边界,促进文化自强

在武术文化建设与文化认同的过程中,首先文化自觉是抓手,了解自身在保护与传承武术文化中的责任与义务,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其次文化自信是关键,是增强武术文化认同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坚持文化自信,归根结底是要实现文化自强。文化自强是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6]因此在追求文化自强的过程中,需让媒体受众人群了解到虽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消除了各民族、各国之间的壁垒,看似“无边无界”,但实际上文化价值观是有边界的,需要提升公众面对不同文化价值观时的边界意识,提升对武术文化的自强理念,增强我国人民的文化责任感、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同时也鼓励人们能够在人人具有“麦克风”的时代,积极在媒体互动平台中弘扬我国武术文化,成为文化创新发展的主体,紧随传统文化发展的潮流,充分发挥人们未来武术文化发展过程中舆论关注者的作用,提升对我国文化的解读与输出能力,鼓励我国人民通过互联网平台将武术从竞技体育舞台普及到人民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并用自身的行动去贯彻文化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内在品格,进而使我国传统武术文化自立自强,增强武术文化认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5 结语

武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传统武术文化认同是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与体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我们不仅需要紧随时代号召,响应国家政策提升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力,同时也应该在优化对受众人群的传播能力。本文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三个方面,构建增强我国人民武术文化认同的提升路径,坚持在文化交融中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提升我国人民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扩大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武术传统
探究传统武术进校园传承模式和发展路径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传统武术空白与中国艺术中留白的美学契合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传统武术多元化的历史与现实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传统武术技击实战现状探析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