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华 王成龙
(1.西安体育学院 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2.陕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属技能-难美项群项目,它主要由不同舞序编排并配合优美的音乐,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动作组合及形体姿势。在训练、比赛过程中,许多伸展及爆发力动作尤为复杂且极具难度,若舞者能兼具较佳的神经肌肉-骨骼-系统之核心整合能力,其人体动作系统将会呈现出做最佳效能的运动表现。过往研究发现,体育舞蹈训练实践领域存在专项动作质量粗糙、运动损伤频繁发生、体能水平难以支撑技术及运动表现持续提升等诸多问题;[1]研究较少涉猎体育舞蹈专项力量、体能训练等诸多领域,导致体育舞蹈训练环节诸多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理论启蒙及方法指导。[2]同时由于国内体育舞蹈学术研究总量偏少,研究主题倾向于课程建设与教材教法、民舞演变与文化诠释、美学鉴赏与价值考究、现状调研与社会调查,其中涉及隶属舞种专项训练及运动表现的文献资料凤毛麟角,如图1、2所示。上述情况导致体育舞蹈理论研究滞后、学术热度锐减、主题方向趋同。近年来,由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提出最佳运动表现训练模式,搭配核心肌群的训练计划,能够显著改善动作控制的效能和提升身体适能的能力。[3]本文以伦巴舞为例,借鉴功能性动作训练等新兴训练理念及方法,转变体育舞蹈从业人员对该项目特征及训练理论的认知观念,弥补体育舞蹈在专项核心力量、姿势控制等训练方面的缺失及诟病,丰富体育舞蹈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提高舞场运动竞技表现水平。
图1 近年来体育舞蹈期刊发表、引文数量及被引数量折线图 图2 体育舞蹈研究研究热点可视化图谱
近年来,高频次、高强度的商业化职业化竞技比赛层出不穷,一方面对力量及体能储备、延缓运动疲劳及减少损伤等方面提出了保障要求;另一方面竞赛规则及裁判执法对动作难度、完成程度、艺术表现力等方面也提出了质量要求。国内教练依旧过度依赖芭蕾舞及现代舞训练手段、长期专门化教条训练导致肌肉功能局限、动作代偿及力量不对称、难于兼顾动作稳定性与灵活性、力量-协调-柔韧性。上述情况需要教练员重新审视对体育舞蹈专项特征的认知,转变传统训练理念及方法,如在职业与业余组两个最高级别比赛中,需经历连续4支舞角逐的预赛到半决赛,连续5支舞PK的决赛,2支舞的单独踩点,期间全力以赴应对淘汰制、高负荷短间歇(单支舞曲90秒~150秒)的比赛负荷对参赛者都是极限的生理考验;伦巴舞速度较慢,动作较为缓和,强调身体姿势控制,区别于恰恰舞、斗牛舞对力量及爆发力的苛刻要求。功能性训练理念及内容方法与体育舞蹈专项特征不谋而合,如舞蹈动作质量要求与动作模式训练、舞伴间整体性连贯性要求与动力链训练的力量传递。缘于此,适时引入以功能性训练新理念,借鉴其基本与专项动作训练模式、训练方法(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再生训练、动作准本),对于解决当前国内体育舞蹈运动员神经-肌肉及身体姿势控制水平较低、动作完成质量参差不齐、专项力量及体能水平较差等棘手问题大有裨益。
该研究对象择取西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体育舞蹈方向(主项拉丁舞)在校男女大学生各10名。根据研究需要,功能性训练干预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原则上以固定搭配的男女舞伴同步划入实验组或对照组,最后,选取运动等级水平及训练年限无显著性差异的大学生为样本对象。详见表1。
表1 拉丁舞专业大学生身体形态、训练年限等基本情况统计表
1.2.1 文献资料法
该文借助国内中国知网CNKI、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Elsevier、Springer、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IH);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美国体能协会(NSCA)等学会官方网站及文献数据库检索涉及“体育舞蹈”、“拉丁舞”、“功能性训练”、“功能性动作筛查”等主题及关键词的学术文献。寻求解决拉丁舞训练实践中呈现的矛盾、功能性动作训练与动作筛查的学术质疑及争议等问题的现有研究成果,为功能性动作训练干预拉丁舞主项大学生运动表现提供严谨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方法择取及实验设计。
1.2.2 问卷调查法
该研究借鉴体育舞蹈评判标准的诸多要素及专项动作特征,对拉丁舞主项大学生的运动表现予以评判。制定《拉丁舞技术动作专家评判表》,经重复信度与内容效度检验,可以作为拉丁舞主项大学生运动表现专家评价及自我评价的定量化依据。邀请5位资深体育舞蹈国家级裁判员针对拉丁舞主项大学生功能性动作训练干预前后(实验、对照组)的姿势控制、动作完成质量、动作难度、动态平衡及转化、双人配合技巧、身体中心区域稳定性、肌肉协调性及紧张度等7项竞技表现[4]予以客观及标准化评判,其中每项评价内容指标分值介于0~3分。
1.2.3 实验测试法
1.2.3.1 拉丁舞功能性训练阶段性计划及专项课程设计
功能性训练干预拉丁舞主项大学生运动表现的训练计划划分为三个阶段[5]。具体如下:1)学习适应阶段(1~3周)。强调腹部和背部核心的紧缩以及躯干各个肢节的动作平衡,不论是基本走步或是库克拉恰的动作,皆由核心肌群先维持稳定后再让肢体做相对应的动作;2)巩固提高阶段(4~6周)。逐渐将身体的重心转移加大,同时搭配臀部做大范围的活动,而脚部也需持续对地板施压直至整脚重心踩上;3)专项强化阶段(7~9周)。利用速度将爆发力发挥至最大极限,让动作充满着张力,而后再将动作配合快、慢、强、弱不同的音乐节奏,依着音乐让身体尽可能的延展至极限后,在瞬间产生下一拍的动作,使得舞蹈动作完成细致、连贯,充满力与美的艺术表现力。在既定的训练计划设置下,每节专项训练课时间为90分钟,其训练内容涵盖支柱准备、动作准备、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动作技能训练、力量与爆发力训练、能量系统发展、恢复再生等方面,主要解决动作灵活性与稳定性、动作不对称、代偿及功能局限、基本与专项动作模式纠正等训练问题,见表2。
1.2.3.2 功能性动作筛查
功能性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简称FMS)是一项评估人体基本动作模式的实验测试,通过测试7个规定性测试(过顶深蹲、仰卧直膝抬腿、过栏跨步、躯干稳定俯卧撑、前后分腿蹲、躯干旋转稳定性、肩部灵活性)与3个排查性测试,对人体动作完成的代偿性、不对称性及功能局限性进行确认、分级及排序[6]。其中每个测试项目分值介于0~3分之间,测试者依据客观评分标准与受试者主观疼痛感受对其完成的动作质量予以评分。FMS在运动损伤风险预测方面得到较为广泛的理论认可及实践验证,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自我筛查和动作模式纠正操作范式,其应用业已拓展到体能训练、运动表现等领域。目前对FMS的质疑主要体现在FMS评分结果与运动损伤、运动表现的相关性效度,FMS重复测量的信度,运动干预后的效果等方面[7]。传统体能训练强调训练强度与负荷的训练,侧重身体素质及生理机能的评价。FMS立足于动作完成质量及模式规范与否作为评价运动表现的理论视角,是对传统体能训练的有益补充。学界对FMS分值与运动表现的关联度及效度进行一定范围的实证研究,碍于样本规模、测试群体、竞技水平等因素制约,研究结论与观点存在分歧及争议。
图3 功能性动作筛查(FMS)测试基本动作示范图
该研究利用功能性动作筛查评估拉丁舞专业学生的运动表现,既有FMS在测量及评价过程中存在信效度问题,即被试对象主观疼痛阈值迥异、测试员操作认知及组内组外评估差异等。为避免随机及系统误差,制定较为客观及严谨的测试流程与要求。具体如下:1)组织专家对具备FMS Lvevel 资质证书的测试员系统学习及实践操作评价内容、预实验;2)分别对干预前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分三次隔天实施FMS测试,提高重复测量信度及避免动作熟练干扰;3)剔除实验过程中运动损伤学生的FMS数据,严格按照FMS评价标准予以评判,即0分代表完成规定动作或排查动作是身体有疼痛感,1分代表不能完成既定动作的测试工作,2分代表能够完成降低难度或代偿性完成规定动作,3分代表能够顺利及无疼痛感完成所有动作测试。
1.2.3.3 功能性动作训练内容构成及程序设计
功能性训练(functional training)起源于上世纪末期运动康复及物理治疗领域,目前在大众健身健美、体能训练等邻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National Academy of Sport Medicine)针对人体运动解剖结构及动作发展规律,基于人体“运动链”“动作模式”等理论认知,架构起了人体最佳运动表现功能性训练模式(optimum performance training model)[7]。功能性训练包括稳定、肌力和爆发力三大训练核心内容,主要发展人体核心稳定训练、动态和静态平衡训练、柔软度训练以及阻力运动训练等。其所属的三个训练阶段,首先是稳定训练阶段(稳定耐力训练),即以本体感觉为基础,让神经和肌肉系统相互联系、传递,藉此稳定肌肉,改善肌肉失衡并增加柔软度和延展性;其次是肌力训练阶段(肌耐力训练、肌肥大训练、最大肌力训练),即强调肌耐力、肌肥大和最大肌力的训练,藉由增加主动肌的肌力,来提升神经肌肉、姿势稳定耐力和动态关节的稳定;最后是爆发力训练阶段(爆发力训练、最大爆发力的训练),即强调爆发力和最大爆发力的发展,通过神经系统来控制肌肉产生力量来提升速度,最终增加最大加速和力量生成率。实践训练活动中依据每个时期特定动作的发展顺序,采用系统化和渐进式的训练方式,让个体经由不同时期的运动训练,实现既定的训练任务及目标,最终提高专项技术动作质量与运动表现水平,见表3。
表3 拉丁舞专业学生功能性训练阶段划分、目的内容及方法特征统计表
续表3
1.2.4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使用SPSS17.0社会学统计软件及Excell2003办公软件,对功能性动作干预拉丁舞主项大学生(实验、对照组)前后的FMS分值、运动表现及关联度予以数据收集整理与统计描述推断。如大学生FMS分值与运动表现关联度的非参数相关性分析、干预前后实验与对照组FMS分值的两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干预后实验及对照组各自的两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体能训练领域对功能性筛查的研究集中于FMS对运动损伤的预防、FMS分值低及高风险运动人群功能性训练运动干预,其理论研究及实践操作环节业已成熟[8]、规范及产业化[9];功能性筛查对运动竞技表现的研究较少,缺乏规模研究样本数量的实证研究及结论观点迥异,如美国学者White认为FMS的测评能够较好地预测运动损伤的潜在风险,其与竞技表现及运动损伤存在显著性相关[10],英国学者Santana.J持FMS的分值高低与运动竞技表现不存在显著性相关[11]。该研究针对拉丁舞主项大学生FMS分值与其动作完成质量、艺术表现力等运动表现予以关联性探究,为本文后续研究提供理论研究与实验设计基础,佐证先前FMS与运动表现关联度的质疑与争辩。采用非参数肯德尔等级相关分析拉丁舞主项学生FMS分值与专家对其运动表现评分,研究发现:Kendall系数为1.000,Correlational系数为0.861, Sig(2-tailed)值为0.04
图4 功能性训练前研究对象运动表现与FMS分值间相关关系散点图
拉丁舞成套技术动作由基本步伐与基本手位组成,并表现为不同的组合形式,该类基本动作是提升拉丁舞基本技术及艺术表现力的基础。研究发现拉丁舞涵盖如下动作模式:转体动作、主力腿推地动作、旋转动作、主力腿和动力腿外旋动作、动力腿出腿动作、踝关节及膝关节屈伸动作等。
表4 拉丁舞基本技术动作组成、训练方法及目的统计表
研究发现功能性训练干预前拉丁舞主项大学生FMS单个动作完成得分及总分值呈现如下特征:1),女生FMS总分值略高于男生,即15.1>14.7,一方面源于女生的柔韧性远高于男生;另一方面男生在双人配合中处于主导地位,即承担较多的推送、托举等高功率肌力输出工作,其力量及爆发力训练导致的运动损伤及疼痛感干扰到FMS测试的自我评判。2)体育舞蹈专业学生FMS总分均值高于14,相对于其他竞技运动项目较少存在运动损伤;支持Knapik[10]、Hewett[11]等关于FMS可以有效预测运动损伤风险,FMS<14属于第运动损伤风险的学术观点,如图5所示。3)单个动作测试FMS得分,肩关节灵活性表现最优,其次为前后分腿蹲及仰卧直膝抬腿,最差的为旋转稳定性,如图6所示。究其原因是拉丁舞舞者以髋关节运动为主,其髋关节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其过栏跨步FMS分值一般较高,部分躯干不稳定及因疼痛难以完成动作得分低者,缘于长期髋部动作代偿及不对称造成;仰卧直膝抬腿女生得分远高于男生,缘于男生大腿后肌肉及韧带柔韧性不足;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及旋转稳定性动作测试中普遍表现较差,尤其女生表现更差,出现大量代偿动作及抖动现象,缘于腰腹、上肢及肩关节力量较差。4)除去肩关节活动度未发现非对称问题外,其它非对称动作测试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对称问题。5)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实验与对照组FMS分值未呈现显著性差异,如表5所示。
图5 功能性训练前研究对象FMS总分频数分布条形图 图6 功能性训练前研究对象单项动作FMS得分频数分布条形图
表5 功能性训练干预前实验与对照组FMS分值统计表
功能性训练干预前,体育舞蹈主项大学生FMS测试结果反映出样本对象缺乏腰腹及臀部躯干支柱力量、下肢及踝关节稳定性较差、身体两侧完成动作不完全对称。短期未出现伤病的假象及墨守成规的传统体能训练,将会导致运动慢性损伤及运动表现提升停滞。鉴于此,在优先解决非对称问题的基础上,依次解决灵活及稳定性,如通过增强薄弱骨骼肌群力量纠正动作发力不对称及代偿,强化躯干核心肌群力量增强身体稳定性及可控性,增加再生恢复训练环节腰部及踝关节的运动疲劳,牵拉大腿后侧及背部肌群柔韧性以该改善身体局部与整体的灵活性。
功能性训练干预后,实验与对照组的FMS分值有所变化。见图7,研究发现:1)单项动作测试得分及FMS总分值,实验组均值都高于对照组,即FMS=19.5>16.2。2)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仰卧直膝抬腿、前后分腿蹲及肩部灵活性未呈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3项动作测试得分接近满分3分;过顶深蹲、过栏跨步、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即P过顶深蹲=0.000<0.01、P过栏跨步=0.000<0.01;躯干稳定俯卧撑、躯干旋转稳定性呈现显著性差异,即P躯干稳定俯卧撑=0.011<0.05、P躯干旋转稳定性=0.013<0.05。3)样本对象在躯干稳定俯卧撑、躯干旋转稳定性两项动作完成测评得分上有大幅度提升,但距离项目特征及实践要求仍有一定距离。一方面反映出大学生躯干力量长久以来的薄弱及训练缺失;另一方面短期的神经肌肉控制及本体感受性训练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身体核心力量的羸弱,需要强化人体核心区域的绝对力量及增加骨骼肌横截面积,从而为舞者快速旋转、位置移动及推拉配合提供坚实强大的力量基础。4)肩部灵活性、前后分腿蹲及仰卧直膝抬腿两项动作测试实验前后都表现接近满分情形,反映出拉丁舞特定专项动作特征,对局部骨关节、骨骼肌群及韧带有特殊的用进废退功能。5)过顶深蹲动作测试得分较低,缘于拉丁舞舞者长期穿高跟鞋,导致踝关节灵活性不足及深蹲动作完成困难。综上所述,体育舞蹈专业大学生经过为期9周的功能性训练,其在FMS总分值上得以显著性提高,其预示着运动损伤机率的减少及运动表现提升的可能。
图7 功能性训练干预后实验与对照组单项动作测试FMS得分交互折线图
通过对实验组功能性训练前后配对样本T检验,见图8,研究表明:1)除去肩关节活动度测试(干预前后FMS都接近于满分3分),其余单项动作测试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实验组的动作测试得分提高幅度整体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一方面其力图从动作完成质量而非发展肌肉力量提升人体运动能力,其专项训练内容更加契合FMS动作测试项目内容;另一方面其通过神经肌肉控制与本体感受性专项训练,能够弥补传统体能训练的短板,更符合“竞技即动作”的训练理念。2)过栏跨步、躯干稳定俯卧撑两项动作测试训练前后呈现统计学意义上的非常显著性差异,即P过栏跨步=0.004<0.01、P躯干稳定俯卧撑=0.004<0.01;过顶深蹲、仰卧直膝抬腿、躯干旋转稳定性三项动作测试呈显著性差异,即P过顶深蹲=0.004<0.05、P仰卧直膝抬腿=0.015<0.05、P躯干旋转稳定性=0.027<0.05;前后分腿蹲动作测试分值有所增加且未呈现显著性差异。
图8 功能性训练前后实验组、对照组单项动作测试FMS得分比较交互条形图
通过对对照组功能性训练前后配对样本T检验,见图8,研究表明:1)过顶深蹲、肩部灵活性两项动作测试得分未见改变。究其原因是舞者肩部灵活初测近乎满分3分及提升空间不大;长期足部及踝关节负重难释,缺乏必要的恢复及再生训练,导致踝关节长期紧张及灵活性下降,过顶深蹲动作功能局限及FMS分值较低。2)过栏跨步、躯干旋转稳定性两项动作测试呈现负增长,该现象一方面归结于人体核心力量缺失,另一方面是躯体应对旋转与位移时本体感受性存在调整误差及反射滞后。3)剩余动作测试得分都有不同程度提高且未见统计学意义上显著性差异,分析原因是抗阻力训练使得代偿肌群力量得以提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主动肌及深层小肌肉群力量欠缺,其总体FMS分值提高较少,长远看待存在运动表现持续上升空间受限及运动损伤风险加大的趋势。上述情况反映出拉丁舞传统体能或专项训练课仍旧遵循高负荷大运动量的力量训练模式,即针对四肢及大肌肉群予以抗阻力刺激,持续-长期-固化的力量及体能训练无法解决拉丁舞专项体能需求,导致训练活动与专项需求脱节,运动表现出现平台期及运动损伤发生。拉丁舞动作技术专项特征多体现为人体多维度多肌肉多关节的协同运动,如躯干四肢快速及有节奏感的弹动技术、身体重心螺旋或抛物状的曲线运动、腰腹及髋部强劲的前后扭摆技术等。其对神经肌肉控制下的协调性、身体的本体感受性等有着精细化的要求,如浅层及小肌肉群有着特定要求,腰腹及臀部等核心力量的强大。
表6 功能性训练后实验与对照组运动表现比较分析统计表
该研究依据拉丁舞动作技术特征,制定功能性训练的阶段性计划、专项课训练内容展开为期9周的实验训练干预,通过5位资深体育舞蹈国家级裁判员针对拉丁舞专业大学生功能性动作训练干预后(实验、对照组)的姿势控制、动作完成质量、动作难度、动态平衡及转化、双人配合技巧、身体中心区域稳定性、肌肉协调性及紧张度等7项运动表现予以客观及标准化评判,其中每项评价内容指标分值介于0~3分。如表6所示,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发现:实验组运动表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姿势控制、动作难度及动作完成质量三项指标评判呈统计学意义上非常显著性差异,其余运动表现评判指标呈显著性差异。上述结论及现象归结于如下缘由:1)功能性训练强调“竞技是动作”的训练理念,力求通过动作模式的纠正及规范化提升人体运动能力,强调动作质量而非一味粗线条的力量抗阻训练,所以舞者单个动作技术动作完成质量显著性提高,整体的身体姿势控制也得到显著改善。2)体能是技战术水平发展提高的物质基础,充沛的体能、良好的力量及爆发力、精准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及本体感受性等综合素质,为舞者习得高难度动作及动作组合提供了可能,导致动作难度表现分显著提升。3)神经肌肉控制、本体感受性、腰腹及臀部核心肌肉力量等方面的改善在短期内难以一蹴而就,在9周的功能训练周期内,从传统力量及体能训练模式中转变,认知功能性训练的观念,学习功能性力量及动作操作方法略显急促乏力,导致舞者运动表现的某方面仍存在瑕疵及改进。
1)拉丁舞专项动作特征、竞技规则及要求、以及学术研究的缺失与质疑等因素需要引入新型的训练理念与方法——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的竞技表现训练分层模型、训练阶段划分及功能效用、训练课内容及方法等,与拉丁舞专项动作要求契合。
2)拉丁舞主项大学生功能性动作筛查FMS总分值与运动表现存在显著性高度相关,验证了部分学者FMS分值预测运动表现的观点,为本研究的可行性及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3)研究显示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FMS分值及运动表现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干预后实验与对照组FMS及运动表现存在显著性差异,干预前后实验组FMS分值及运动表现存在较大幅度提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干预前后对照组FMS分值及运动表现略有提高或下降且为呈现显著性差异。
4)舞者运动表现的整体性提升需要在动作完成质量及人体素质机能能力同步提高的基础上才会有所突破,功能性训练的整体观、竞技是动作、神经-肌肉-关节层面的精准训练非常适合拉丁舞专项特征及竞技要求。
该研究局限于拉丁舞主项大学生为样本研究,学生执行及完成动作的质量参差不齐或差强人意,由于受该群体参赛经历较少、专项竞技及训练质量水平较低等因素制约,其姿势控制、动作难度及完成质量等运动表现提升受限。拉丁舞以舞伴间徒手专项练习为主,其训练负荷及强度较低,今后应强化既定训练内容的生理刺激,适时引入躯干脊柱力量训练、臀肌激活、神经激活、再生恢复训练等训练内容,并增加功能性训练课时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