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国文化融入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1-11-22 16:22
现代英语 2021年22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跨文化大学

王 颖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一、引言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全面地概括了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国家强盛与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我国强大的青年群体,只有他们了解中西方历史、政治、文学、艺术、哲学等文化瑰宝,并且能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西方的文化碰撞,分清中西方各自的文化特征,才能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清醒的认知,达到文化自觉,最终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时代坚定信念将我国绚丽文化展现于世界,在对外交往之中推广中国文化,加强国际交流。大学英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不仅可以利用英语这一通用语了解国外文化概况,也可以将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传播出去以达到文化软实力的输出。但是大学生自学习英语开始,学校、教师大比重地讲授有关英语国家的概况,导致学生无形之中偏袒于西方文化,久而久之导致文化的“同化”现象。如若不及时在英语教学之中逐渐地渗透中国文化,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忘记中国文化,缺失中国文化,失语于中国文化,最终有可能会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当代大学的义务,更是教育管理者的责任。

二、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意义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在大学阶段融入中国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对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优秀的中国文化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的人格;优秀的文学作品给人以力量引领大学生前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在大学英语课堂融入中国文化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中国文化精髓,又可通过中国文化素材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技能,而通过文化知识的输出又强化了英语应用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更为中国文化的推广做出了贡献,可见中国文化学习与大学英语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正确了解中西两种文化,有利于学生抵制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中的糟粕,树立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更好地为祖国发展作贡献。但是如何将中国文化恰当地融入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是教育者、教育部门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现状

大学英语的课程属性里面包含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文性强调跨文化教育,即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凸显中国文化的比例太小。在大学英语人文性里面应该强调中国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学生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提升了自身文化自信,这也是大学英语人文教育的拓展和延伸,从而更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根据《指南》,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由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组成。教师所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单一,面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只开设了大学英语通用课程,没有涉及中国文化的必修或者选修课,且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而忽视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而大学英语课程课时少,内容多,完成学院要求的教学任务本就繁重,故在课堂之中添加有关中国文化更是心有余,力不足。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大学英语考试题型进行归纳,发现有关中国文化知识考查部分只占15%,进而导致高校,教师,乃至学生不注重中国文化学习。作为引导者的教师群体文化认知意识薄弱,没有形成文化自觉,甚至对中国文化的内涵理解不深,以至于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无法引导学生辩证得看待中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某些内容则了解和把握得不够准确和全面,不能在两种文化的输出和输入之间保持一个恰当的平衡,进而造成学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偏差,文化自信不足。

四、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一)调整教学指南,推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纲领性的教学指南之中没有凸显传播中国文化,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没有强调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反而强调国外文化知识的了解和传授。因此可以对教学指南进行调整,加强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达到传播本土文化以及推广中国文化的教学目标。

(二)调整教材内容,增设相关文化课程

目前大部分高校非英语专业只开设了大学英语公共必修课,每周四课时,涵盖大学英语精读、泛读、视听说、写作教材。以教师所在院校为例,大学英语公共课教材是全新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选材大部分出自国外名家,期刊,或者杂志,内容反映国外社会现实生活的重大事件。教材内容当中侧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篇幅较少,学生利用课堂学习中国文化的机会就少,从而对中国文化英译文本积累不足,导致在用英语表达中国历史,艺术,建筑等方面时,学生就会出现选词错误,语义不明,语法错误等,使读者不清楚想要表达的内容。另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课时少,内容多,所以教师只能选择综合教程作为精讲材料,其余的教材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要靠学生独立完成。鉴于学院学生本身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通过自学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是难上加难了。再者,为了应对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教师很少有时间进行文化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致使学生面对中国文化失语。据此可以建议加设关于中国文化的课程作为选修课来逐渐地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以达到面对中国文化有所说,并且敢说,最终宣扬中国文化的宗旨。

(三)调整考试,评价体系,加大中国文化比重

大学英语的考试评估通常是通过纸质试卷这种单一的方式来进行,这使得学生忽视口语的练习。即便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碰到文化范畴的话题都缺乏自信不敢张嘴。因此可以调整单一的考试制度、评价体系,采用灵活的评价机制来促进学生重视文化、学习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国家弘扬中国文化。例如增加平时成绩在期末总评当中所占比例,将中国文化知识的考核纳入平时成绩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对学生中国文化的掌握进行考核。通过灵活多变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个体学习中国文化,用英语输出中国文化,辩证地引进西方文化精髓为我用,在多元的国际政治,文化交流中将中国文化推广出去,以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地位。

(四)教师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素养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组织者和策划者,在课堂教学的文化导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只有熟悉中国教育、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教授学生正确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知识对比,以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教育目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英语教师应该认真学习中国文化的五大概况:国家概况、文学艺术、教育科技体育、民俗风情和旅游览胜五部分,更应该谙熟中国茶、戏曲、中医、书法等传统文化瑰宝。要想熟练掌握中国文化并且融入英语课堂教师要多花时间熟读相关书籍,如许渊冲的《中国古词》汉英双解,《中国古诗》汉英双解等。此外还要关注中西方网络流行文化,如大家都熟知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文艺节目。只有教师对于文化现象具有直观的深刻的认识,并且能用英语讲出中国好故事,学生才能传递中国好故事。

(五)教师创新教学手段,直观显现中国文化

在讲解有关文化知识时,不仅能够掌握基本表达词汇,表达出中国文化,更要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内涵和精髓,能形成辩证的思维能力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呈现教学内容,激活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对比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案例中,教师可将传统教学法和翻转课堂相结合,课前将学生分组为中方和西方,发布需要学生查阅的资料,或者要求学生制作有关中西饮食方面的小视频,利用多媒体有声有色地展示中西方饮食文化当中关于食材、烹饪方法、地域特征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客观看待不同文化现象,在跨文化交流中弘扬中国文化。通过多媒体,移动终端等设备可以更直观地展现中西文化,吻合学生学习兴趣,也使得学生更加自主地参与课堂,对于文化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在课下给学生上传可以和英语教学相融合的中国文化的材料,以便于学生及时领悟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六)学生根植爱国意识,将传承中国文化视为己任

文化为一个民族的兴亡提供了血液和灵魂,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发自内心地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热爱文化就要认真学习文化,并且以参与国际学术讲坛、国际学术会议,互换交流生,跨文化交际大赛等多种形式来把充满中国文化魅力的精品介绍给世界,让世界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很好地推广中国文化。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融入中国文化是势在必行的,大学生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学习英语要为弘扬中国文化服务,大学英语教育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法的重要举措。

五、结语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这种现状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这不仅有碍于本民族文化的传播,而且容易使英语学习者丧失本国文化身份,遗忘民族传统。因此,英语教育工作者要将中国传统精华文化融合到英语教学中,使学生不仅成为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学习者,更成为中国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跨文化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