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读写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究

2021-11-22 16:22
现代英语 2021年22期
关键词:批判性核心大学

李 楠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一、引言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发展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其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思辨能力,也被称作批判性思维,指的是“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Paul&Elder,2006)。其本质是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思辨能力理论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公民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核心素养与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思辨能力是很多国家的教育核心目标之一。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都已经将思辨能力的测量作为选拔新生的依据之一。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中就提到了“培养批判性和独立态度”这一概念,并把其认定为高等教育培训和研究的目标之一。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同样也体现出“思辨”这一思想,例如《中庸》中提到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教育部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对学生思辨能力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把对思辨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思辨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体系开始重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然而,中国对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目前还没有高校将思辨课程列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更多高校是在学科教育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而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过多的在学科上做文章,关注的重点多放在知识的容量(内容的多和少)和难度(内容的深和浅)上,对于学生的思辨能力关注不多,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逻辑辩证分析能力。从中国知网(CNKI)相关文献检索就可以发现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中,研究者们对思辨能力与外语具体学科相结合方面虽均有相关研究,但是纵观国内的许多研究,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即针对英语学科中进行思辨能力的研究重点多偏向于英语专业学生,而针对具有可操作性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思辨能力读写培养的模式的研究少之又少。所以,如何在大学公共英语课堂上通过读写练习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思辨读写能力的培养模式

顾名思义,思辨读写能力的培养模式旨在讲授与学习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做到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两手都要抓。阅读的目的不仅局限于通过阅读学习词汇和语法知识;写作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把习得的词语和语法进行机械罗列。阅读和写作是知识内化和外化的过程。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练习往往偏重于对于词汇和细节的把握,例如常见的出题类型为词汇题、细节题、判断题等。这些问题针对文章中的某个词汇,某个语法现象或某些具体内容进行提问,并不重视学生对于文章整体的把握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常见的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也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通过讲授语法知识和句型特点等内容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的教师甚至针对不同的写作类型给出写作的框架和模板。学生往往不需要独立思考,在模板中根据题目要求填写上部分内容即可完成写作任务。这种读写教育模式的弊端已经逐渐暴露出来。长此以往,学生们成了所谓的“做题机器”,丧失了独立自主进行思辨的能力,其核心素养也得不到提高。

注重思辨能力的读写教学模式应该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课程应该是从“怎样做一个批判性读者”开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培养思辨意识,并将学习和思考的成果应用在写作中。要想改变传统的、以重视语言获得性为主的、轻视思辨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要转换固有的关于英语阅读和写作练习的思维定式。阅读和写作教学的首要目的在于通过文本解读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追求事实、逻辑、情理与表达相统一的思维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具备文化的感知力和批判性思维。因此,阅读的重点要放在语篇上,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旨和内涵。通过阅读,使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敢于提出质疑,通过思辨分析解决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判断。例如在阅读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批注,对语篇进行深入的解读;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核心话题进行拓展,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教师可以采用同伴协作、分组讨论、公开辩论等方式开展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阅读试题的设置上也应该多以推理题、修辞目的题、内容小结题等题型为主,引导学生关注语篇、关注文章主旨和行文布局等内容。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有思考、有评判、有创造的思辨性写作。更重要的是,明确阅读和写作的目标不在于应付考试和提高分数。而是通过课堂学习的潜移默化来强化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次,把批判性阅读与有效性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学者(张子宏)在研究中指出思辨能力的培养与语言知识的学习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一方面“语言知识的运用对思辨过程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思辨能力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形成影响”,两者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目前很多大学的英语课程设置是将阅读和写作割裂开来的,有些高校的阅读课和写作课甚至由不同的教师分别讲授。实际上,写作需要从思维入手,从表达落笔,考察的是语言的输出能力,需要以大量的阅读输入作为基础。教师可以将阅读课和写作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挥思辨意识对文章进行系统深入的解读,充分内化,然后再通过写作把内化的知识转化出来,从而避免逐字翻译、表达生硬等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进行积极阅读之后,开展相关的讨论和辩论,通过同伴间或小组成员间互相讨论、分析、综合,理解语篇的结构和主旨;然后可以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把习得的知识应用于写作,从而才完成从阅读到写作的转换输出,提高语言综合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同时,要转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和位置。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主讲人,而是引导者。通过对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对课程进度的把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批判性思考。例如在阅读中如果遇到了某些特定的例子或者事物,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Why does the author mention...?Why does the author uses...as an example of...?The author discusses...in order to...。并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方法,并试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写作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也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且应该引导学生对于知识进行分析与批判。教师可以选择针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立场、不同观点或不同角度的若干篇文章(例如对于同一新闻事件不同媒体的报道),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同时可以让学生练习如何把不同的论点写在同一篇文章中,如何在写作中选取和组织资料,如何寻求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而且,要拓展新的学术资源以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内涵式深入发展。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承载的是知识、文化和思考。从2013年12月开始,我国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作了局部调整。改革后的试卷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中国越来越需要大量具有英语思辨能力的英语人才。目前的大学英语阅读材料往往以语法考察和刻板的阅读分析为主,阅读的文本资料缺乏必要的学术性,理性色彩和科学思维含量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目前的写作教材缺乏有效、可行、可操作的具体指导办法,这使得写作教学效率极为低下。大学英语课堂上常用的课本文章虽然都经过精心选材,但从内容来看,难免带有不可避免的滞后性;课文内容多以人文学科为主,具有单一性;教学目的以传授知识为主,忽略了思辨能力的培养。而且这些教材往往都是以阅读为主,仅将写作作为练习的内容呈现,割裂了阅读和写作的联系。所以,拓展新的学术资源,开发新的教学材料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是,什么才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最佳培养模式这个问题还是处于探索阶段。思辨能力属于复杂的能力,包括逻辑分析、推理、演绎、综合应用等各种抽象的能力,很难精确地测量和评估。而且,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通过几堂课就能提高的。所以,作为教师,任重而道远。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和健全人格为理念,通过对大学英语读写练习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思辨读写活动中形成批判性思维,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现“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多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批判性核心大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留白”是个大学问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