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2021-11-22 14:46孔育生
读与写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明校园院校

孔育生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黔南州 558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局。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1]并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2018年3月11日,“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

高职学生因面向的职业方向、职业发展领域具有特殊性,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是明显的,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如何推进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推动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严峻现实困境。

1.新时代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困境

新时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强调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出一批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的特色人才。在追求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和加强生态文明教育面临了一系列的现实困境。

1.1 对生态文明教育重视不够。生态文明教育在高职院校开设的时间太短,可利用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也相对缺乏,大部分高职院校对生态文明教育重视不足,对于生态文明相关课程的研究不够,缺乏必要的师资及经费投入,生态文明教育一定程度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

1.2 师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有待提升。从学生层面来看,一是大部分高职学生生态文明基础知识相对缺乏。高职院校接收的学生主要是未考上本科高校的高中毕业生及从中职升学的学生,这类学生知识储备较少,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对于生态文明相关知识的学习不够。有的虽然可以认识到一些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危机以及问题,但是对于相关概念、内涵、重要性、内容等了解不深不透。二是高职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较弱。高职学生目前大多是00后,这类群体自我意识较强,集体意识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生态保护的主体责任意识缺失的情况。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在生态文明教育起主导作用,是生态文明知识的传播者、弘扬者,有的教师缺乏生态文明方面的专业知识,外加参与相关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较少等缘故,对生态文明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效果便大打折扣。

1.3 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课程、教材相对缺乏。当前,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专门课程的开设相对不足,思政课成了高职院校开展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径,思政课教材涉及生态文明教育的知识点较少,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散落在个别章节或是个别板块中,比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讲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相关论述,对于生态文明的提出、发展历程、思想基础等并没有系统的进行梳理和阐述。近两年来,相关生态文明教育教材也是由各省(区)自主编制,生态文明先行的理念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课程和教材中。

1.4 生态文明教育出现知行脱节现象。生态文明教育目的是培育全社会的整体精神自觉,不只停留在理论,更需要实践。“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先进的生态行为应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3],但现在高职学生在生态文明践行度上较低,尚未形成行动自觉,将生态文明意识、理念转变为日常学习、生活的实际行动上的程度是不够,出现知行脱节现象。一是缺乏保护环境自觉。乱扔垃圾、践踏草坪、浪费水电资源、“人走灯亮”的现象还依然存在,这些简单的生态保护行为都没办法人人做到。二是生态实践少。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态实践活动基本固定在校园进行,阻碍了大学生接触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机会,无法实地考察感知生态破坏严重现象,实践活动流于形式,不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震撼和共鸣。

2.新时代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路径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4]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发展环境之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大有可为的新一代。高职院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既是适应高校德育教育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更是培养一批批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2.1 切实提高对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党委、行政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论述及指示批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在大学生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不断巩固全面育人的新成果,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全面可持续发展。要在顶层设计上有更好的谋划、更多的投入,坚决杜绝喊口号、做样子,把师资、课程设置、经费等相关保障落实到位,着力在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做好生态文明教育。

2.2 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功能。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为新时代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的生态文明教育,涉及生态文明的相关内容零零散散充斥在思政课程之中,授课老师要充分发掘每门课程的生态元素,挖掘生态元素,丰富授课内容,切实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高思政课程的实效性。比如,在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可以将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生态法制等内容渗透其中,把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纳入到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之中。又如,在教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可以充分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生态文明论述,深入讲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论,引导学生保护绿水青山,积极参与到保护生态的实践行动中等。

2.3 积极营造和谐的生态文明氛围。做好生态文明教育,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积极生态文明氛围。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的环境对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校园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是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的主体,亦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要在校园文化创建过程中突出生态文化山水育人作用,把“生态”“绿色”元素纳入校园文化建设重要范畴。一是加强校园生态环境建设。要按照可持续绿色发展的理念,着力加强校园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打造有型的“绿色校园”“生态校园”。二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挖掘传统生态文明文化元素,打造书香校园,要加强宣传教育,在校园宣传栏或长廊里张贴一些诸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宣传标语。通过系列校园建设,形成浓厚生态文明教育氛围,让学生有形的自然环境与无形的文化环境中得到浸润,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2.4 不断强化躬身笃行,知行合一。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培育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社会实践是当下生态文明教育的短板,理论和实践存在明显脱节,学用结合不够。要通过各种途径,切实提升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性、实效性,解决“知之非难,行之不易”,达到“不仅信,更要行”的境界。一是拓宽生态实践教学。开设和确定更多生态文明相关的实践主题,拓展实践教学场地。比如开展有关社会调查,对学校周边的矿场、河流水质、生态物种等进行调查,形成实践报告;组织各种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生态文明感知力。二是积极发挥学生社团作用。社团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加强引导,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开展生态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自觉。

猜你喜欢
文明校园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请文明演绎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漫说文明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对不文明说“不”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