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汽车技师学院 梁海鸽,齐 静
全球技术环境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支撑,汽车产业是智能制造的代表性和引领性产业,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得到全球的关注和重视。
无论是产业的发展还是技术的发展,人才是支持发展的关键,智能网联汽车集汽车、IT、通信于一体,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备受青睐,而传统技术人才不经过培养难以满足相关岗位需求,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需求缺口达10万余人。在人才需求中,需要领军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基础应用型人才更是最庞大的组成部分,一支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应用型人才队伍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基础技能人才需求的典型岗位包括汽车智能网联产品装配、调试、测试、标定、研发辅助、车辆改装、车辆测试等,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职业教育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效高质量的输出更多技术技能人才,能够服务于后市场需求。
当前汽车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针对传统车和新能源车的维修及制造装配,面对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必须主动回应、及时响应,并进行转型、变革与发展。
(1)培养系统思维能力。形象具体的机械结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传统汽车底盘的四大系统、发动机的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等,通过拆装、测量、更换能够解决多数故障,而现在的智能网联车的重点是各种传感器、功能模块和决策数据,故障诊断与处理主要依赖计算机和故障诊断仪,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能通过娴熟的操作来排除车辆故障。
(2)培养持续学习能力。传统汽车虽然经过漫长的时间变革,但基本结构没有质的变化,常见故障现象和故障点比较固定,学生只要掌握了汽车维修技能,随着经验的积累能驾轻就熟地服务于汽车后市场,而智能网联汽车是新兴产业,岗位需求不断变化,后市场服务尚不明确,为了应对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除了要储备知识技能还要培养长期持续学习的能力。
(3)培养博学专攻能力。智能网联汽车集成度很高,集新驱动技术、新执行技术、新传感技术、新决策控制技术、新舒适技术于一体,单纯的汽车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对人才的要求,同时具备汽车、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人才炙手可热,而做到样样精通也不现实,学生在精通一门专业知识技术的同时了解掌握更多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做到专与博的统筹兼顾。
汽车产业快速变革,职业院校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依托产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组织教师对一汽、上汽、北汽、比亚迪及零部件厂商进行调研,加强校企交流,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制订单班,为学生创造顶岗实习条件,使企业文化尽早植入学校教学过程中。紧跟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不断优化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
我校通过调研新兴车企、零部件企业、上汽、北汽等企业,了解到整车厂和零部件厂中有关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有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调装与测试工程师、汽车智能装置改装工程师、汽车智能产品研发助理、智能汽车应用软件测试工程师、车联网终端网络测试工程师、智能汽车高精度地图采集工程师、智能汽车道路测试工程师等。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制订符合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专业课程,把企业工作任务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和学校情况,可选择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有:汽车构造、汽车机械基础、新能源汽车概述、智能网联汽车概述、C语言、汽车电工电子等,可选择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有: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汽车传感器技术、汽车单片机技术、汽车总线技术、环境感知与自动驾驶技术、视觉识别与自动驾驶技术、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智能网联汽车使用与维修等。
汽车智能网联技术融合了汽车、电子、通信、交通、计算机等多个学科领域,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目前多数教师具备的能力还是以传统汽车技术为主,创建一支优秀的智能网联汽车师资队伍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当务之急是确立教师培养机制和提供教师技能提升的平台。政企校密切配合,共同制定教师智能网联技术培训计划显得十分重要。
引进企业专业人才走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企业为青年教师提供岗位实习,企业专家走进学校为一线任课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同时学校可利用教学场地优势承接企业一线员工的培训工作,校企合作,实现共赢。
教师定期参加国家组织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培训,不断深入钻研、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具备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和指导学生实训操作的能力。
目前职业院校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教学还是偏重理论知识,实训设备和场地准备不够充分,原因如下:一是资金投入问题,智能网联汽车需要的实训设备和场地耗资巨大,一些院校独立承担较为困难,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投资力度;二是师资队伍能力有限,对于指导学生实训操作有一定困难,甚至对应该开展哪些实训内容还不是很清晰。学院、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助力,为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搭建科学、合理的实训操作平台。
仿真教学软件可以降低教学成本,增加学生体验感和交互学习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政府、企业帮助学校建设实训室,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感知实训室、智能网联汽车视觉识别实训室、智能网联汽车智能驾驶实训室、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实训室、智能网联虚拟仿真实训室等,为学生提供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拆装、标定、检测、执行控制开发的实训场地和设备。自动驾驶实训车与道路场景模拟沙盘可以实现紧急制动、障碍物识别、路径规划、动态地图信息采集及创建、车道偏离预警及车辆自适应巡航等功能的实训教学。
我校与上汽、一汽、北汽、比亚迪等优质企业深度合作,资源共享,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进行实车改装道路测试等实训需求。学生实训项目循序渐进,加大学生参与和动手实践操作力度,才能培养出能够胜任企业工作的智能网联汽车技能人才。
智能网联汽车技能人才培养已成为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汽车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和职业院校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本文从智能网联汽车背景、人才需求、人才培养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机遇和挑战并存,职业院校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更好地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技能人才,提高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效率,解决人才瓶颈问题,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