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朗读能力

2021-11-22 12:33:20徐伟林
读与写 2021年21期
关键词:教者感情竞赛

徐伟林

(广东省龙源市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广东 龙川 517300)

在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朗读是基本功,也是“必修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能直接感知文本内容,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甚至触探到笔者的创作意图。《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一书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继续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朗读就是培养语感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者必须对学生开展朗读训练,加强朗读指导,培养语感,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1.提供朗读示范,激发朗读欲望

如今,课堂上多媒体网络广泛地应用为示范性朗读提供了更多选择。我们不仅可以从网络搜集优秀的朗读资源,还可以自己配乐朗诵,甚至提供背景音乐让学生参与朗诵。学生在音乐中得到熏陶,在视频影像中受到感染。长期的熏陶必定带来思想的升华,学生一旦感受到朗读的魅力,就能主动地去模仿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古人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原意是与品行高尚的人共处,自己也能被感染。其实在朗读训练上,我们更应该为学生营造“芝兰之室”,只要学生把朗读看成一种内在需要,一种自我享受,“不闻其香”的效果也就彰显了。

1.1 加强朗读指导,掌握朗读技巧。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教师借助多媒体工具开展示范朗读,让学生享受“鱼”的甜美,产生“临渊羡鱼”思想。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强朗读指导,教给他们一些朗读技巧,教会学生以“渔”,改变学生过去“老师要我读”的思想,向实现“我想读”、“我会读”朗读目标迈进。

1.2 初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朗读和理解是对孪生兄弟,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者要注意把朗读和文本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注意分析句、段、文之间的联系,一方面要求学生准确、流畅、有节奏地读,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另一方面可通过教师的分析点拨,加深理解,促使学生对文字、结构、篇章以及作者感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了,朗读时也会注重文本感情的体现。

1.3 研读课文,细品文本佳句。为了让学生谙熟文本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技巧,深刻把握课文中心,教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研读好词佳句,从多角度细细地品读,发掘其中的作用和意义。如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一句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再提出朗读要求:如何用语言把这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达出来?我们怎样读出毛主席豪迈感情?通过反复研读,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也摸索出一条可行的品读之路。

朗读,其实就是学生审美的外化,通过标准的普通话,加以抑扬顿挫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语速,生动形象地再现文章的优美以及作者的情感。

1.4 反复朗读,陶冶高尚情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学习从不操之过急,大都摇头晃脑,津津有味地朗读、细细品味诗歌词赋的意蕴。高中语文课文内容丰富,辞藻优美,富有时代教育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从读中品味优美的辞藻,领悟作者的良苦用心,陶冶高尚的情操。

如在教学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时,教者就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读,细细品,读出诗人时光易逝,年华易老的慨叹,读出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一篇优秀的诗文,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读出韵味,读出情感,陶冶情操。

2.创设朗读机会,构建朗读平台

2.1 抓好早晚读,开展竞赛式朗读。早晚读是学生最常规的朗读课,这两个时间段也是学生知记巩固知识的最佳时间,如果我们对学生早晚读的要求只是停留在大声齐读、自由读等单调乏味的朗读形式上,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肯定难以提高,朗读的效果就会差强人意。对此,我们不妨试试开展班级分组朗读竞赛,建议每组推荐一名朗读组长,负责朗读指导,检查谁读得好,读得准,读得有感情,每天登记本组朗读情况,每周上报一名小组朗读之星,这样把早晚读与竞赛巧妙结合,让学生在竞赛中完成朗诵任务,激发学生朗读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朗读效率。

2.2 借助语文课,开展个性化朗读指导。在语文课上,朗读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朗读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很有必要加强学生朗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齐读、分组读、扮角色朗读、男女对读、朗读竞技等方式开展朗读训练,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由于文本内容特点不同,朗读时需要结合文本特点合理利用各种朗读方法开展朗读教学。教学诗歌时,宜先用示范性朗读加以引导,让学生掌握停顿,把握节奏,体会诗歌情感;学习戏剧时,可以让学生扮角色朗读,在语文课上演一出戏也未尝不可;朗读演讲稿时,就需要个人激情朗读表演了,也可以通过朗读竞赛的方法来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当然这也不是固定之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采用这些朗读方法去激情增趣!

2.3 借助朗读比赛,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诚然,单靠课堂上的朗读训练,还是不够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各级朗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赛,展现自我;学生在比赛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另外,学生听众也能在竞赛中感受到朗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值得注意的是,朗读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手段,不能喧宾夺主。为了朗读而朗读的教学,只讲形式的教学其效果只是表面的热闹罢了。我们应该让朗读为语文教学服务,通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教者感情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 07:50:56
带着感情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海峡姐妹(2016年6期)2016-02-27 15:20:56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戏剧之家(2015年13期)2015-08-07 00:36:50
某生课寝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